鄉郡,北魏延和二年(433)置鄉郡,領鄉縣(今山西榆社縣社城鎮)、陽城、襄垣、銅鞮四縣,隋開皇初廢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鄉郡
- 設立時間:北魏延和二年(433)
鄉郡,北魏延和二年(433)置鄉郡,領鄉縣(今山西榆社縣社城鎮)、陽城、襄垣、銅鞮四縣,隋開皇初廢郡。
鄉郡,北魏延和二年(433)置鄉郡,領鄉縣(今山西榆社縣社城鎮)、陽城、襄垣、銅鞮四縣,隋開皇初廢郡。故治在今山西武鄉縣故縣鄉甲水村。...
鄉郡南樓懷古 《鄉郡南樓懷古》是元代詩人劉因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南北世更迭,江山人重輕。澶淵出師詔,顯德受降城。遺恨幾時盡,寸心千載生。區區蓼花詠,痴計欲何成。
後周(557年—581年),仍設南鄉郡,並龍泉、湖裡、白亭(今淅川縣滔河鄉白亭村附近)三縣入。又有左南鄉縣,並置左鄉郡。西魏改郡為秀山,改縣為安山。後周秀山郡廢。隋朝開皇初(581年)郡廢。大業初,又改淅州為淅陽郡。...
《將請鄉郡作》是宋朝詩人張嵲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作品原文 將請鄉郡作 本初休車騎,陶令歸田園。憧憧天壤間,何人無一廛。惟我若斷梗,漂流浙江邊。牽絲始立歲,屏處知命年。虛恬因勢使,憔悴仍化遷。愧無楊仆功,居不外漢...
海豐郡,治歸善縣(今惠州市惠城區東郊)。轄歸善(今惠城區、惠陽區、惠東縣)、博羅、海豐、河源、雷鄉(今龍川佗城)、興寧六縣。隋605年,循州於改為龍川郡。唐622年改為循州;唐684年改為雷鄉郡;唐代天寶元年(公元742年...
郡社群是布農人最大的一群,占人口數一半以上,分布於南投縣信義鄉郡大溪、陳有蘭溪沿岸,新武路溪沿岸,與荖濃溪沿岸山地。其居住地包含今日南投縣信義鄉明德村、羅娜村、東埔村、東光村、望美村、人和村,台東縣海端鄉錦屏村、利...
靈泉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平樂縣青龍鄉郡塘村的水源。簡介 郡塘村後,群峰環繞,石硤間有一泉,其水清澈,經冬不涸,如遇旱年,數月無雨,此泉反而驟漲溢流下村,並能預知要下雨,且據泉水流量大小預知雨量大小,相傳至今,無不應...
西漢置涅縣,屬并州上黨郡,縣城在今故城鎮。東漢稱涅縣,屬并州上黨郡。晉泰始年間(265一274年),(大)涅縣分為(小)涅縣、武鄉縣、遼陽縣,武鄉縣、涅縣都屬并州上黨郡。北魏延和二年(433年),武鄉郡改為鄉郡,武鄉縣...
後魏孝文太和二十一年,分置貴鄉縣,因前燕慕容暐之貴鄉郡以名之,屬昌樂郡。按《水經注》云:“沙丘堰有貴鄉。”謂此也。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魏州。大業三年,改屬武陽郡。唐武德初,割屬魏州。後唐改為廣晉縣。漢乾佑初...
大象二年(580),撤開光郡,所轄開光縣隸屬於中鄉郡(郡治所在今佳縣柳樹會),屬銀州領。隋開皇元年(581),境內建置如前。因避文帝楊忠名諱,中鄉郡改稱真鄉郡。開皇三年(583),撤郡改以州領縣,境內涉及有儒林縣(治所在...
唐武德五年(622年),廢龍川郡復循州。貞觀元年(627年),置嶺南道,循州屬之。天授二年(691年),廢循州置雷鄉郡,復雷鄉縣。天寶元年(742年),改雷鄉郡為海豐郡。乾元元年(758年),廢海豐郡復循州。五代南漢乾亨元年...
唐朝武德五年(622年)復置循州總管府,轄潮州、循州。曾易名雷鄉郡、海豐郡。禎州 南漢乾亨元年(917年)析循州之海豐縣,河源縣、博羅縣、歸善縣,改名禎州,仍治于歸善縣,而循州移治雷鄉縣(今龍川縣佗城)。惠州 宋真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