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社區認同與公共事務治理:基於社會網路的視角

鄉村社區認同與公共事務治理:基於社會網路的視角

《鄉村社區認同與公共事務治理:基於社會網路的視角》是2015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智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鄉村社區認同與公共事務治理:基於社會網路的視角
  • 作者:李智超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7月
  • 頁數:177 頁
  • ISBN:9787516160220
內容簡介,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為作者在清華大學的博士論文。本書聚焦於“共有財”社會建構的認同基礎,探討在社會轉型過程中,鄉村凝聚社區認同的可能性與困境。本文提出,社區關係網路和社區集體福利供給是社區認同的重要支撐要件,並以社會網理論為視角,結合個案研究與社會網量化分析方法,通過NGO進入鄉村實踐的三個關鍵個案,探討社區關係網路和集體福利供給的社會過程,對於社區認同的影響與形塑。以期為研究“共有財”的認同基礎,提供一種中觀分析視野

目錄

第一章 鄉村公共事務治理之困:“共有財”何以可能
一從“公地悲劇”到“共有財”治理失靈
二“參與式發展”的弔詭:“共有財”認同基礎的缺失
第二章文獻回顧與研究架構
一理論基礎與文獻回顧
(一)公共事務的治理模式
(二)“認同”的概念:心理過程與社會過程
(三)解釋“社會認同”:從符號互動論到“社會認同理論”
(四)社區認同研究
二將社會網路視角帶回分析——本書研究視角
(一)如何看待社會結構——網路結構觀
(二)引入“事件網”分析——強調網路動態性、建構性
三研究架構
(一)“社區認同”的支撐要件
(二)研究架構:社會網路視角下的社區認同形成
(三)本書研究邏輯與篇章結構
第三章研究方法及個案介紹
一 研究方法——兼論個案研究的“代表性問題”
二定性資料收集
三整體網資料收集
(一)整體網資料收集方法
(二)整體網資料的整理
四個案選擇與個案介紹
(一)個案的選擇
(二)個案l:桃村的震後社區營造
(三)個案2:峰村的震後重建
(四)個案3:安村的有機蔬菜合作小組
第四章社區關係網路與社區認同的建構
一依託強人網路的社區重建:固化原有網路、認同難以轉型
(一)動員之網:作為有效社區動員手段的強人網路
(二)利益之網:作為社區認同轉型阻礙的強人網路
二NG0自建項目工作網:以“參與”增進社區認同?
(一)社區動員之困:初始社會資本之缺乏
(二)NG0介入:從“參與式發展”到“完成項目”
(三)NG0自建項目工作網:無法為社區認同提供支撐
三 依託能人網路的社區合作:認同局限於小圈子內
(一)社區認同的建構:從“自建工作網路”到依託能人網路
(二)傳統社區封閉網路的局限:認同局限於小圈子內
……
第五章集體福利供給的社會過程與社區認同的形塑
第六章公共事務治理的關鍵議題:建構“共有財”的社區認同
參考文獻
附錄A 訪問編碼薄
附錄B 訪談綱要
附錄C 桃村社區公約
後記

作者簡介

李智超,1981年6月3日出生於內蒙古包頭市。1999年9月至2003年7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人文經管學院會計學本科學習,並獲得管理學學士學位。2003年9月至2005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碩士研究生學習,並獲得法學碩士學位。2009年9月考入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攻讀社會學博士學位,現任成都電子科技大學講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