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江湖:兩湖平原“混混”研究/華中村治研究書系》是由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基本介紹
- 書名:鄉村江湖:兩湖平原“混混”研究/華中村治研究書系
- 作者:陳柏峰
- 定價:26.00元
- 出版社:政法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1月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1980年代初,我國剛從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的漩渦中解脫出來,改革開放的大旗剛剛揚起,新舊之交,卻喜憂參半。喜的是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憂的是面對各種突如其來的新事物新狀況卻茫然不知所措。一面是生產力發展導致的大量勞動力的剩餘;一面是改革開放探索不足導致的社會吸納能力有限。這一對矛盾是鄉村混混得以產生和發展的最深刻的根源。該書採用站在歷史的大背景下,以微觀的調查方式,深刻而精彩地分析了鄉村混混這一特殊歷史群體的發展軌跡以及對現時代鄉村治理的影響。
鄉村混混文化是典型的民俗文化,對待民俗文化的探究,該書並沒有落入傳統研究的窠臼,用空泛的政治理論以及晦澀的社會學語言,籠統地、想當然地推定鄉村民俗文化的發展邏輯,而是通過走訪大量兩湖平原的鄉村,用村民的話,用“混混”的話,來還原那個時代的瘋狂和空虛、無聊,凸顯那個時代的鄉土邏輯,再現那個時代鄉村江湖的“恩恩怨怨”,讓讀者猶如身臨其境,好不淋漓。
既然鄉村混混的產生和發展不是偶然,那就一定存在著適合於它生存的土壤,可1980年代至今已有三十年的光景,雖然“江山代有人才出”,但隨著適合於鄉村混混生存的土壤的減少,越來越多的鄉村混混也銷聲匿跡,鄉村江湖的偃旗息鼓已成大勢所趨。然而,鄉村江湖所形成的鄉土邏輯卻對當代的鄉村治理還有著極大地影響。該書力求展現鄉村混混文化發展歷程的同時,亦闡明了研究鄉村混混文化對鄉村治理的深遠意義。全書結構緊湊,脈絡清晰,內容豐富,語言通俗易懂,見解獨到而亦能雅俗共賞,讀來耳目一新,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鄉村混混文化是典型的民俗文化,對待民俗文化的探究,該書並沒有落入傳統研究的窠臼,用空泛的政治理論以及晦澀的社會學語言,籠統地、想當然地推定鄉村民俗文化的發展邏輯,而是通過走訪大量兩湖平原的鄉村,用村民的話,用“混混”的話,來還原那個時代的瘋狂和空虛、無聊,凸顯那個時代的鄉土邏輯,再現那個時代鄉村江湖的“恩恩怨怨”,讓讀者猶如身臨其境,好不淋漓。
既然鄉村混混的產生和發展不是偶然,那就一定存在著適合於它生存的土壤,可1980年代至今已有三十年的光景,雖然“江山代有人才出”,但隨著適合於鄉村混混生存的土壤的減少,越來越多的鄉村混混也銷聲匿跡,鄉村江湖的偃旗息鼓已成大勢所趨。然而,鄉村江湖所形成的鄉土邏輯卻對當代的鄉村治理還有著極大地影響。該書力求展現鄉村混混文化發展歷程的同時,亦闡明了研究鄉村混混文化對鄉村治理的深遠意義。全書結構緊湊,脈絡清晰,內容豐富,語言通俗易懂,見解獨到而亦能雅俗共賞,讀來耳目一新,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圖書目錄
1總序
4序言
1第一章 問題與進路
1 第一節 問題緣起與中心主題
3 第二節 理論模型與分析概念
3 一、中國鄉村社會的秩序機制
6 二、熟人社會與鄉土邏輯
7 三、鄉村混混與農村社會灰色化
11 第三節 本研究的方法論
11 一、華中村治研究傳統
14 二、中國鄉村的基本結構單元
19 三、從村莊研究到區域比較
23 第四節 田野工作與章節安排
29第二章 熟人社會與鄉土邏輯
29 第一節 熟人社會:“熟悉”與“親密”
34 第二節 親密社群的秩序生產
42 第三節 熟人社會的人情與禮俗
46 第四節 人情取向的鄉土邏輯
54 第五節 集體化實踐對村莊的意義
57第三章 鄉村江湖初興與熟人社會
58 第一節 那些無聊的年輕人
62 第二節 無聊年代的鄉村江湖及其地緣團伙
62 一、鄉村江湖中的地緣團伙
66 二、地緣團伙與村莊團隊精神
71 第三節 鄉村江湖的英雄主義和關係團伙
71 一、鄉村江湖的英雄主義
77 二、鄉村江湖中的關係團伙
82 第四節 鄉村江湖的陰暗角落
88 第五節 國家治理與鄉村江湖的衰落
97 第六節 嵌入熟人社會的鄉村江湖
98第四章 鄉村江湖復興與熟人社會
99 第一節 江湖復興與越軌行為
107 第二節 江湖機遇與鄉村混混的轉型
107 一、混世於鄉鎮的第二代混混
115 二、進城混世的第三代混混
117 第三節 鄉村江湖的聯盟格局及其流動
117 一、鄉村江湖的關係網路與聯盟格局
121 二、鄉村混混的社會流動
125 第四節 鄉村江湖的分層與非法利益
134 第五節 脫嵌於熟人社會的鄉村江湖
136第五章 鄉村治安工作的變遷及其困境
137 第一節 改革初期治安工作的“民眾路線”
145 第二節 “專門工作”的進展
145 一、“專門工作”的社會背景
149 二、鄉村治安聯防制度
152 三、“線人”制度與鄉村混混
156 第三節 新時期治安工作的“民眾路線”
161 第四節 基層國家權力運作的變遷
161 一、民眾路線與德行治理
165 二、專門工作與技術治理
169 第五節 鄉村治安困境及其意涵
173第六章 鄉村混混與村莊社會秩序
174 第一節 本土混混對村莊秩序的危害
180 第二節 本土混混的危害與村莊社會性質
186 第三節 外來混混對村莊秩序的危害
193 第四節 本土混混對外來壓力的抵制
200 第五節 村莊社會秩序的變遷
203第七章 鄉村混混與村莊人際關係
204 第一節 最有面子的人
209 第二節 本土混混與同村熟人的相處
214 第三節 鄉村混混對村莊熟人間相處的影響
220 第四節 村莊人際關係的變遷
224第八章 鄉村混混與村級治理
225 第一節 “有才無德”的村幹部
230 第二節 鄉村利益共同體與治理“釘子戶”
239 第三節 村民眼中的“好混混”
244 第四節 公共品供給的困境與“私人執法”
251 第五節 村級治理的變遷與困境
253第九章 鄉土邏輯變異與農村社會灰色化
253 第一節 鄉村混混與熟人社會
256 第二節 鄉土邏輯的變異
260 第三節 親密社群的解體
265 第四節 勞動倫理的變遷
269 第五節 農村社會灰色化
274第十章 餘論:鄉村治理內卷化
283參考文獻
296致謝
4序言
1第一章 問題與進路
1 第一節 問題緣起與中心主題
3 第二節 理論模型與分析概念
3 一、中國鄉村社會的秩序機制
6 二、熟人社會與鄉土邏輯
7 三、鄉村混混與農村社會灰色化
11 第三節 本研究的方法論
11 一、華中村治研究傳統
14 二、中國鄉村的基本結構單元
19 三、從村莊研究到區域比較
23 第四節 田野工作與章節安排
29第二章 熟人社會與鄉土邏輯
29 第一節 熟人社會:“熟悉”與“親密”
34 第二節 親密社群的秩序生產
42 第三節 熟人社會的人情與禮俗
46 第四節 人情取向的鄉土邏輯
54 第五節 集體化實踐對村莊的意義
57第三章 鄉村江湖初興與熟人社會
58 第一節 那些無聊的年輕人
62 第二節 無聊年代的鄉村江湖及其地緣團伙
62 一、鄉村江湖中的地緣團伙
66 二、地緣團伙與村莊團隊精神
71 第三節 鄉村江湖的英雄主義和關係團伙
71 一、鄉村江湖的英雄主義
77 二、鄉村江湖中的關係團伙
82 第四節 鄉村江湖的陰暗角落
88 第五節 國家治理與鄉村江湖的衰落
97 第六節 嵌入熟人社會的鄉村江湖
98第四章 鄉村江湖復興與熟人社會
99 第一節 江湖復興與越軌行為
107 第二節 江湖機遇與鄉村混混的轉型
107 一、混世於鄉鎮的第二代混混
115 二、進城混世的第三代混混
117 第三節 鄉村江湖的聯盟格局及其流動
117 一、鄉村江湖的關係網路與聯盟格局
121 二、鄉村混混的社會流動
125 第四節 鄉村江湖的分層與非法利益
134 第五節 脫嵌於熟人社會的鄉村江湖
136第五章 鄉村治安工作的變遷及其困境
137 第一節 改革初期治安工作的“民眾路線”
145 第二節 “專門工作”的進展
145 一、“專門工作”的社會背景
149 二、鄉村治安聯防制度
152 三、“線人”制度與鄉村混混
156 第三節 新時期治安工作的“民眾路線”
161 第四節 基層國家權力運作的變遷
161 一、民眾路線與德行治理
165 二、專門工作與技術治理
169 第五節 鄉村治安困境及其意涵
173第六章 鄉村混混與村莊社會秩序
174 第一節 本土混混對村莊秩序的危害
180 第二節 本土混混的危害與村莊社會性質
186 第三節 外來混混對村莊秩序的危害
193 第四節 本土混混對外來壓力的抵制
200 第五節 村莊社會秩序的變遷
203第七章 鄉村混混與村莊人際關係
204 第一節 最有面子的人
209 第二節 本土混混與同村熟人的相處
214 第三節 鄉村混混對村莊熟人間相處的影響
220 第四節 村莊人際關係的變遷
224第八章 鄉村混混與村級治理
225 第一節 “有才無德”的村幹部
230 第二節 鄉村利益共同體與治理“釘子戶”
239 第三節 村民眼中的“好混混”
244 第四節 公共品供給的困境與“私人執法”
251 第五節 村級治理的變遷與困境
253第九章 鄉土邏輯變異與農村社會灰色化
253 第一節 鄉村混混與熟人社會
256 第二節 鄉土邏輯的變異
260 第三節 親密社群的解體
265 第四節 勞動倫理的變遷
269 第五節 農村社會灰色化
274第十章 餘論:鄉村治理內卷化
283參考文獻
296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