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拾遺》是一部鄉村故事集,作者靜子以散文的筆調講述了許多耳聞目睹的看似不起眼的鄉村風物、民俗、人情、趣事,一草一木,一事一物,皆為親歷,或平常,或奇異,或趣味,都具有親切的鄉土氣息,信手拾來。譬如兒時鄉村的拾秋,相對於豐富的鄉村生活而言,就是拾遺了,短小精悍,是孩子們走進鄉村的一個視窗,也是另一個有趣的鄉村世界。
基本介紹
- 書名:鄉村拾遺
-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 頁數:203頁
- 開本:16
- 作者:靜子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6801488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鄉村拾遺》由靜子著,像鄉村秋後的田地,遺漏的穀物、山藥蛋、豆子,等等,是拾不完的。明年春風一吹,去年遺落的,就成了種子,發芽、長枝、抽穗,長成野禾。
作者簡介
靜子,山西作協會員,在《中國鐵路文藝》、《陽光》、《散文百家》、《山西文學》、《黃河》、《山東文學》、《福建文學》、《讀者》、《廈門文學》、《北方文學》、《延河》、《雨花》、《都市》、《佛山文藝》、《澳門文學》、《椰城》、《散文選刊》等刊物發表過散文,有作品入編散文選本,出版過詩文集。
圖書目錄
花草動物篇
山啞啞
芨芨草
甜草苗
人獾子
巧瓜瓜
賊豆子
大馬毛
小米蛇
秋杏花
小黃杏
瓢葫蘆
看瓜蛋
酶棒兒
倒栽楊
撿半子
勾勾蔓
滅黃鼠
臥柳柳
公種馬
酸溜溜
黃鼠狼
苜蓿芽
送飯牛
宅宅面
羊角蔥
扁擔兒
雞屎豆
沙蓬花
吹面兒
撈魚鶴
木瓜瓜
乾茄苗
黃大雀
追風草
花喜鵲
驢捂眼
二八八
洋山藥
九蓮花
打蝗蟲
種穀鳥
蒲公英
捅蜂窩
套野兔
小黃兒
土面棗
吃皮條
屎扒牛
榆錢兒
夜耗子
紗波濤
老來紅
氣死貓
風土人物篇
二國漢
輦官爺
換妻子
釘盤碗
吃派飯
劉道士
拉旱船
燒舊書
二軟子
會說話
賀二桿
三木匠
七兩糧
尿盆子
配對兒
小機靈
梁拍子
豬妹妹
吃回奶
老油條
包文正
奇珍異物篇
大土堆
陰沉木
蛤蟆墨
孩兒面
活魚盤
三關廟
古窯洞
童絲尿
老機井
梳妝匣
水草地
黑滋泥
上馬石
玉戒指
小木碗
避水珠
黑旋風
大火球
天文蛋
七仙女
天馬肉
天字書
鄉俗玩物篇
翻身餅
絞臉線
沙藥罐
點羊窩
打元寶
雙黃蛋
頭數蛋
芫荽蛋
小電影
茅坑兒
鳥籠子
連陰雨
搶喪糕
茴茴面
抓糞頭
打襯子
祭祖先
煤油燈
打沙鍋
雞娃蛋
趕門樓
推碾子
萬花筒
畫影牆
籬笆牆
手影戲
錯位兒
離娘肉
打架人
電石燈
羊雜割
燒土塊
取燈兒
打火罐
大襠褲
犟八頭
數秫秸
白葫蘆
懶漢鞋
堂祭菜
凍豆腐
擀麵杖
甜麵茶
白皮餅
哈蜜棗
寄埋人
大洋箱
吹泡兒
拖油瓶
牛骨頭
豆腐渣
蘆葦席
穿水漂
滾鐵環
八大碗
劃道兒
經濟煙
國語
貓娃鞋
老官升
跑馬燈
拉風箱
滑冰車
耍孩兒
大辮子
古鎖子
水蒸蛋
轆轤井
坐月子
水葫蘆
私塾坊
做撲克
大粉盤
燒肉麵
串門子
一指功
鞋雲兒
身價錢
趕鈍牛
糖蛋紙
壓綠肥
壓歲錢
起外號
油豆腐
藏老貓
挖地道
民間傳說篇
鬼豆腐
鬼打牆
正好好
王母版
鬼餃子
豬蹄兒
燈籠鬼
盛溢油
黃汗衫
醋熏法
墓活鬼
鬼節日
後記
山啞啞
芨芨草
甜草苗
人獾子
巧瓜瓜
賊豆子
大馬毛
小米蛇
秋杏花
小黃杏
瓢葫蘆
看瓜蛋
酶棒兒
倒栽楊
撿半子
勾勾蔓
滅黃鼠
臥柳柳
公種馬
酸溜溜
黃鼠狼
苜蓿芽
送飯牛
宅宅面
羊角蔥
扁擔兒
雞屎豆
沙蓬花
吹面兒
撈魚鶴
木瓜瓜
乾茄苗
黃大雀
追風草
花喜鵲
驢捂眼
二八八
洋山藥
九蓮花
打蝗蟲
種穀鳥
蒲公英
捅蜂窩
套野兔
小黃兒
土面棗
吃皮條
屎扒牛
榆錢兒
夜耗子
紗波濤
老來紅
氣死貓
風土人物篇
二國漢
輦官爺
換妻子
釘盤碗
吃派飯
劉道士
拉旱船
燒舊書
二軟子
會說話
賀二桿
三木匠
七兩糧
尿盆子
配對兒
小機靈
梁拍子
豬妹妹
吃回奶
老油條
包文正
奇珍異物篇
大土堆
陰沉木
蛤蟆墨
孩兒面
活魚盤
三關廟
古窯洞
童絲尿
老機井
梳妝匣
水草地
黑滋泥
上馬石
玉戒指
小木碗
避水珠
黑旋風
大火球
天文蛋
七仙女
天馬肉
天字書
鄉俗玩物篇
翻身餅
絞臉線
沙藥罐
點羊窩
打元寶
雙黃蛋
頭數蛋
芫荽蛋
小電影
茅坑兒
鳥籠子
連陰雨
搶喪糕
茴茴面
抓糞頭
打襯子
祭祖先
煤油燈
打沙鍋
雞娃蛋
趕門樓
推碾子
萬花筒
畫影牆
籬笆牆
手影戲
錯位兒
離娘肉
打架人
電石燈
羊雜割
燒土塊
取燈兒
打火罐
大襠褲
犟八頭
數秫秸
白葫蘆
懶漢鞋
堂祭菜
凍豆腐
擀麵杖
甜麵茶
白皮餅
哈蜜棗
寄埋人
大洋箱
吹泡兒
拖油瓶
牛骨頭
豆腐渣
蘆葦席
穿水漂
滾鐵環
八大碗
劃道兒
經濟煙
國語
貓娃鞋
老官升
跑馬燈
拉風箱
滑冰車
耍孩兒
大辮子
古鎖子
水蒸蛋
轆轤井
坐月子
水葫蘆
私塾坊
做撲克
大粉盤
燒肉麵
串門子
一指功
鞋雲兒
身價錢
趕鈍牛
糖蛋紙
壓綠肥
壓歲錢
起外號
油豆腐
藏老貓
挖地道
民間傳說篇
鬼豆腐
鬼打牆
正好好
王母版
鬼餃子
豬蹄兒
燈籠鬼
盛溢油
黃汗衫
醋熏法
墓活鬼
鬼節日
後記
後記
像鄉村秋後的田地,遺漏的穀物、山藥蛋、豆子,等等,是拾不完的。明年春風一吹,去年遺落的,就成了種子,發芽、長枝、抽穗,長成野禾。
我所寫的鄉村拾遺,也是這樣。但在我卻想告一段落,起碼是今年的拾遺,季節走到深秋時,寒霜降臨,快下雪了,又到了捕鳥的時候。
當我寫罷最後一筆,編畢這鄉村拾遺集時,剛剛長長舒了一口氣,本應輕鬆起來,但內心卻更加忐忑。雖然有許多朋友鼓勵,說這些業已或即將逝去的老鄉村故事,喚回他們遙遠了的美好記憶。有位編輯朋友,甚至列印出來,拿給上國中的女兒看,講給女兒聽,想讓女兒感受更多的鄉村生活趣味。可我,對這一切,並沒有多少把握。和農民一樣,,播下了種子,自然盼望風調雨順,豐收在望。
所以,對於集子的本身,真的沒有更多的話說。我想說的是,在拾遺的寫作中,給予我極大關心和幫助的人,感謝生於斯、長於斯那片故鄉的土地,土地上潺緩流淌不息的桑乾河,以及從精神上生活上一直呵護我的老母親和愛妻;感謝最早鼓勵我寫下去的著名作家王保忠,是他對鄉村拾遺文化價值和文學價值的高度評價,才使我有動力寫完這部小書。
還要特別感謝的是岑詩琦老師,為此書出版發行作出的不懈努力。
我所寫的鄉村拾遺,也是這樣。但在我卻想告一段落,起碼是今年的拾遺,季節走到深秋時,寒霜降臨,快下雪了,又到了捕鳥的時候。
當我寫罷最後一筆,編畢這鄉村拾遺集時,剛剛長長舒了一口氣,本應輕鬆起來,但內心卻更加忐忑。雖然有許多朋友鼓勵,說這些業已或即將逝去的老鄉村故事,喚回他們遙遠了的美好記憶。有位編輯朋友,甚至列印出來,拿給上國中的女兒看,講給女兒聽,想讓女兒感受更多的鄉村生活趣味。可我,對這一切,並沒有多少把握。和農民一樣,,播下了種子,自然盼望風調雨順,豐收在望。
所以,對於集子的本身,真的沒有更多的話說。我想說的是,在拾遺的寫作中,給予我極大關心和幫助的人,感謝生於斯、長於斯那片故鄉的土地,土地上潺緩流淌不息的桑乾河,以及從精神上生活上一直呵護我的老母親和愛妻;感謝最早鼓勵我寫下去的著名作家王保忠,是他對鄉村拾遺文化價值和文學價值的高度評價,才使我有動力寫完這部小書。
還要特別感謝的是岑詩琦老師,為此書出版發行作出的不懈努力。
序言
拾遺記
在我,鄉村,是個永遠繞不過的情結。
我最純真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鄉村度過的。
離開故鄉後,心野了,走過許多地方,也見識過許多風土人情和所謂的世面。每走一個地方,幾乎是在離開不久,就淡然了,漸漸忘去,消失在記憶的沙漠裡,紅柳上蒸發的水珠一樣,永不回歸,千乾的。甚至有些所謂的大事,再次和當事人在酒桌上偶爾相遇,對方問起時,我卻不知所云,提醒再三,實在沒有多少印象,只好之乎者也地搪塞。而一個人獨處時,回首漫漫的歲月,記憶的腳步一下子跳回最初的地方,隨當年情感的起落而起落,又一次次地重新經歷著,激越時,依舊不能自已。
我這才瞭然,過去的,未必真的過去。即便河水消逝,河床乾涸,但記憶中的桑乾河依然奔流不息,將伴隨著我走到生命的盡頭,然後戛然而止。
前年的秋天,當我放下利益,停止追逐,清閒下來,有話要說,再次拿起筆來,想寫一些文字,發表在部落格上,筆觸自然落到故鄉,沿著坑坑窪窪的地勢,宕盪起伏著,喚回多少失落的記憶。
於是,在遠離故鄉的地方,一座與鄉村格格不入的城市,我靜坐高樓窗前,看著假山假水,人工花木,沉浸在故園溫婉的回憶里,情不自禁,寫下一段段故鄉的往事,先發表在部落格上,又被一些報刊轉發,讓人們和我一起回到過往,尋找到許多相似的經歷,隨其快樂,隨其感傷,在鄉村的土火爐里,柴炭一樣燃燒,燒煅,直到化成灰土。
在寫這些故鄉往事的散文時,常常浮現出許多故鄉的人和事,凝結在一起的,就成了完整的篇章。有一些像編葦席剩下的小條子,七長八短,連編蒲籮也不夠了,散落在那裡,支離破碎,如散碎的魚鱗落在泥上,不好收拾在一起,更無法在魚身上復原了。這些零零星星的東西,讓我想起兒時秋後的拾田,又叫拾穗。那時我還小,雖也算公社的小社員,卻拿不起鐮刀,割不了田,就是拾山藥蛋,也是兩三個孩子跟一個刨的大人,就這還常常落在後邊,弄得滿身滿臉濕土,一股山藥蛋味。對我們這些小社員,隊里自有安排,十幾個孩子組織起來,在大人割過的田地上,踩著茬子,撿拾遺落的谷穗、豆苗、山藥蛋。
我就想,這許多用不著的文字,也是故鄉的一草一木,風土人情,丟掉實在可惜,何不學著兒時的拾穗收拾起來呢?
寫著,寫著,就有了這許多大散文之外的鄉村小故事,即鄉村拾遺。
是為記。
在我,鄉村,是個永遠繞不過的情結。
我最純真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鄉村度過的。
離開故鄉後,心野了,走過許多地方,也見識過許多風土人情和所謂的世面。每走一個地方,幾乎是在離開不久,就淡然了,漸漸忘去,消失在記憶的沙漠裡,紅柳上蒸發的水珠一樣,永不回歸,千乾的。甚至有些所謂的大事,再次和當事人在酒桌上偶爾相遇,對方問起時,我卻不知所云,提醒再三,實在沒有多少印象,只好之乎者也地搪塞。而一個人獨處時,回首漫漫的歲月,記憶的腳步一下子跳回最初的地方,隨當年情感的起落而起落,又一次次地重新經歷著,激越時,依舊不能自已。
我這才瞭然,過去的,未必真的過去。即便河水消逝,河床乾涸,但記憶中的桑乾河依然奔流不息,將伴隨著我走到生命的盡頭,然後戛然而止。
前年的秋天,當我放下利益,停止追逐,清閒下來,有話要說,再次拿起筆來,想寫一些文字,發表在部落格上,筆觸自然落到故鄉,沿著坑坑窪窪的地勢,宕盪起伏著,喚回多少失落的記憶。
於是,在遠離故鄉的地方,一座與鄉村格格不入的城市,我靜坐高樓窗前,看著假山假水,人工花木,沉浸在故園溫婉的回憶里,情不自禁,寫下一段段故鄉的往事,先發表在部落格上,又被一些報刊轉發,讓人們和我一起回到過往,尋找到許多相似的經歷,隨其快樂,隨其感傷,在鄉村的土火爐里,柴炭一樣燃燒,燒煅,直到化成灰土。
在寫這些故鄉往事的散文時,常常浮現出許多故鄉的人和事,凝結在一起的,就成了完整的篇章。有一些像編葦席剩下的小條子,七長八短,連編蒲籮也不夠了,散落在那裡,支離破碎,如散碎的魚鱗落在泥上,不好收拾在一起,更無法在魚身上復原了。這些零零星星的東西,讓我想起兒時秋後的拾田,又叫拾穗。那時我還小,雖也算公社的小社員,卻拿不起鐮刀,割不了田,就是拾山藥蛋,也是兩三個孩子跟一個刨的大人,就這還常常落在後邊,弄得滿身滿臉濕土,一股山藥蛋味。對我們這些小社員,隊里自有安排,十幾個孩子組織起來,在大人割過的田地上,踩著茬子,撿拾遺落的谷穗、豆苗、山藥蛋。
我就想,這許多用不著的文字,也是故鄉的一草一木,風土人情,丟掉實在可惜,何不學著兒時的拾穗收拾起來呢?
寫著,寫著,就有了這許多大散文之外的鄉村小故事,即鄉村拾遺。
是為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