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地文模式語言研究——以雲南為例

鄉村地文模式語言研究——以雲南為例

《鄉村地文模式語言研究——以雲南為例》是依託昆明理工大學,由翟輝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鄉村地文模式語言研究——以雲南為例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翟輝
  • 依託單位:昆明理工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本項目是一種紮根於傳統的、以“超文本”方式進行的“種子研究”,強調以“用戶人群”為核心,以“關鍵問題”為導向,以“有限目標”為牽引,聚焦於中觀尺度的“鄉村地文”,運用“紮根理論”方法,通過“文獻整理、實地調研、分類比較、選擇編碼、抽象提煉、形成模式、構建理論”的技術路徑,從區域和地方的角度針對鄉村設計及其相關問題尋找“協同增效”的最優解。通過研究雲南鄉村地文的構成要素和形態演變規律,拓展整體關聯的、連續動態的和綜合思辨的“鄉村設計”研究思路和方法,通過“建構的唯理主義”,在無序中尋找秩序,發現“鄉村地文的遺傳基因、生成邏輯和智慧體系”,完善“鄉村設計的學科體系、原則方法和模式語言”,從而建立一系列鄉村設計的普適性原則,提供鄉村地文建構知識系統的便捷途徑,並使之成為面向未來的鄉村持續發展的基礎和工具,力圖對拓展和深化鄉村設計理論研究以及中國鄉村發展實踐有所貢獻。

結題摘要

針對現有鄉村研究嚴重滯後於實踐的發展,鄉村實踐中往往用簡單化的空間集聚模式來處理當今鄉村多樣化和複雜化的需求,缺乏對鄉村設計多學科融合的深入分析和細緻研究。本研究以“鄉村地文”為研究對象,以“雲南鄉村”為實證研究,以“模式語言”為表達形式,以期從整體和特定問題的角度入手,對鄉村設計及相關問題尋找“協同增效”的最優解。本研究對“鄉村地文”進行解讀,通過比較“鄉村地文”與傳統鄉村研究視角的區別和特點,總結“鄉村地文”含義、構成要素和基本特徵,並對“鄉村地文”構成要素中“自然要素、人文要素、耦合要素”三大組成部分,以“天、地、人、神、居”五個方面作為研究的切入點,系統地分析各自的特點、影響及相互之間的聯繫。以雲南典型村莊為實證研究,通過對調研村莊自然要素的氣溫、降雨量、太陽輻射、地形地貌、河流水系,人文要素的生產活動、商業活動、軍事活動、民族文化、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地名研究,耦合要素的聚落選址與聚落形態、聚落肌理與道路、傳統民居、建築材料、景觀遺蹟等方面進行分析,尋找“鄉村地文”背後的“遺傳基因”及“秩序規則”,歸納並總結其“生成邏輯”和“智慧體系”。本研究認為:鄉村地文是由“地理決定論”與“文化選擇論”雙重影響下的結果;鄉村地文是基於當時當地人類的認識水平,是“歷時性的結果”以“共時性的呈現”;鄉村地文各構成要素以及構成要素之間的互動聯繫是形成多樣化鄉村文化景觀的根本原因;重新認識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人工物的關係是理解鄉村地文的基本法則;模式語言是理解鄉村地文內在特徵的有效途徑。本研究以“模式語言”的表達形式發掘並提煉出雲南“鄉村地文模式語言”,得出一系列鄉村設計的普適性原則,從而有助於提供鄉村地文建構知識系統的便捷途徑,並使之成為面向未來的鄉村持續發展的基礎和工具,力圖對拓展和深化鄉村設計理論研究以及中國鄉村發展實踐有所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