鄅

鄅,讀音yǔ,漢字,指中國春秋時國名,故址在今山東省臨沂市北。

臨沂地界的東夷部落的領地,當時分封著夏後氏的後代,即大禹王的後世子孫,國號叫“鄅”,是妘姓國。後被邾國兼併,割地給魯國。

魯哀公三年,魯國派季孫斯、叔孫州仇帥師城啟陽在鄅國故土以南修築了啟陽城,成為臨沂城的前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鄅
  • 外文名:ㄩˇ
  • 拼音:yǔ
  • 鄭碼:MILY
基本釋義,古籍解釋,

基本釋義

鄅國古城遺址鄅國古城遺址
ㄩˇ
中國春秋時國名,故址在今山東省臨沂市北。
姓。
鄭碼:MILY,U:9105,GBK:E068
筆畫數:11,部首:阝,筆順編號:32512521452
五筆和全拼都打不出來。請系統更新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𠀤王矩切,音禹。《說文》妘姓之國。《春秋·昭十八年》邾人入鄅。《注》鄅國,今琅邪開陽縣。
姓。《廣韻》鄅子之後,以國為姓,去邑從禹。
《韻會》果羽切《五音集韻》俱禹切,𠀤音矩。義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