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高原黃河支流階地和裂點研究

《鄂爾多斯高原黃河支流階地和裂點研究》是依託北京大學,由張家富擔任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鄂爾多斯高原黃河支流階地和裂點研究
  • 項目負責人:張家富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依託單位:北京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黃河的形成和演變是中國河流地貌與區域地貌的重大基礎理論問題,前人做了大量的研究,這些工作主要集中在黃河中上游地區的幹流,尤其是鄂爾多斯高原東部的晉陝峽谷河段。然而黃河支流的研究相對較少。本項目準備對鄂爾多斯高原上發育的渭河、窟野河、無定河、禿尾河和延河等22條黃河支流進行階地和裂點調查研究。通過DEM分析提取有關流域面積、河床坡度等參數,在野外依據河谷兩岸的河流沉積露頭確定古河床(階地)的位置並進行階地劃分和對比,實地觀察裂點,用差分GPS等測量階地和裂點的高程。通過階地堆積物的系統光釋光測年,建立各支流階地的年代序列並確定其形成的影響因素以及與黃河幹流階地的關係。繪製各支流流域的裂點分布圖,分析影響其發育的因素及與黃河演化的關係。探討黃河支流階地和裂點的發育演化對黃河演化的指示意義,以及裂點溯源侵蝕和黃河演化對黃土高原地貌的影響。

結題摘要

本項目《鄂爾多斯高原黃河支流階地和裂點研究》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批准的面上項目(批准號41471003),(執行年限2015.01-2018.12)。在執行期間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1)黃河主要支流階地與裂點發育特徵及其與黃河演化的關係;(2)黃河晉陝峽谷下游段支流下切歷史的數學模擬研究;(3)黃河支流裂點的識別及其分布規律;(4)晉陝峽谷黑峪口地區黃河階地形成年代研究;(5)對外開展了其它研究內容的科研合作。取得的主要結果有:(1)通過DEM和谷歌地球影像分析和野外工作,說明了晉陝峽谷各支流的地貌形態特點,鄂爾多斯地塊的抬升速率可能大於黃河及支流的下切速率;(2)通過水動力模型的模擬得到了黃河及支流在晚更新世以來的下切速率,在95-75 ka間的下切速率為0.93 mm/a;在75-30 ka間為0.30 mm/a;在30 ka至今為0.54 mm/a,氣候或降水對下切速率的大小起了重要作用,推測壺口瀑布在8萬年前已經形成,其高度與這期間鄂爾多斯抬升的高度吻合都是約38米;(3)根據距離和坡度圖與水力學方程及DEM圖對晉陝峽谷下游段(壺口瀑布下游)的支流裂點分析表明,各支流發育的裂點類型相似,距上游源頭10 km的河段內沒有裂點分布,距黃河5-10 km的支流河段是典型的裂點分布區,推算出晉陝峽谷下游段的黃河至少在2.28 Ma前就已經形成;(4)階地的光釋光年代學研究表明石英的單片再生劑量法是測量本區階地堆積物年代最可靠的方法,但測量的可靠上限可能不超過10萬年,在黑峪口地區識別出7級階地,22個光釋光樣品的年齡數據表明黑峪口地區黃河階地的第二、三和四級基座階地的形成年代分別約為65、76 和108 ka,第五,六和七級階地的形成年代大於128 ka。計算的下切速率為0.3 mm/yr(108 ~76 ka)、 2.8 mm/yr (76~69 ka)和0.2 mm/yr (65 ka–現在). 上面這些結果對我們進一步理解黃河的演化具有重要意義。(5)在貴州黔西縣觀音觀發現了東亞最早的具有勒瓦嘍哇技術的石器,年代約為80-170 ka。項目在執行期間已發表了9篇標註本項目資助的學術論文,其中有8篇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