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中東部晚古生代古地理及優質儲層發育控因》是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19年出版圖書,作者是沈玉林,郭英海,付金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鄂爾多斯中東部晚古生代古地理及優質儲層發育控因
- 作者:沈玉林,郭英海,付金華
- 出版社: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464193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
內容簡介
《鄂爾多斯中東部晚古生代古地理及優質儲層發育控因》立足於露頭剖面和鑽井(岩心)的沉積環境分析及層序地層劃分,對隱伏區鑽測井進行地層劃分與對比,建立研究區層序地層格架。在層序地層格架內探討研究區晚古生代沉積格局及演化,揭示物源分布、優質儲層發育規律及控制因素,為盆地天然氣勘探開發提供地質依據。
圖書目錄
第1章 區域地質背景
1.1 岩石地層及岩性組合特徵
1.1.1 上石炭統本溪組(C26)
1.1.2 上石炭統晉祠組(C2j)
1.1.3 下二疊統太原組(P1t)
1.1.4 下二疊統山西組(P1s)
1.1.5 中二疊統下石盒子組(P2x)
1.1.6 中二疊統-上二疊統上石盒子組(P2-P3sh)
1.1.7 上二疊統孫家溝組(P3s)
1.2 區域構造格局及其演化
1.2.1 構造格局
1.2.2 盆地基底的結構和構造特徵
1.2.3 構造演化
第2章 層序地層格架與對比
2.1 主要沉積相類型
2.2 層序界面類型及特徵
2.2.1 層序界面的識別
2.2.2 層序界面類型
2.2.3 水泛面
2.3 層序地層特徵
2.3.1 層序地層特點
2.3.2 充填層序類型及特徵
2.4 晚古生代海平面變化及層序充填模式
2.4.1 晚古生代海平面變化
2.4.2 層序充填模式
2.5 層序地層格架內的地層對比
2.5.1 關鍵界面的約束
2.5.2 近距離自旋迴沉積對比
2.5.3 古生物組合帶的限定
2.5.4 區域地層單元劃分
第3章 層序格架內古地理特徵及演化
3.1 SQI古地理特徵
3.1.1 SQI區域沉積背景
3.1.2 SQI古地理
3.2 SQⅡ古地理特徵
3.2.1 SQⅡ區域沉積背景
3.2.2 SQⅡ古地理
3.3 SQⅢ古地理特徵
3.3.1 SQⅢ區域沉積背景
3.3.2 SQⅢ古地理
3.4 SQⅣ古地理特徵
3.4.1 SQⅣ區域沉積背景
3.4.2 SQⅣ古地理
3.5 SQV古地理特徵
3.5.1 SQV區域沉積背景
3.5.2 SQV(SQl8)古地理
3.6 晚古生代古地理演化
第4章 晚古生代盆山耦合及古地理控制因素
4.1 晚古生代研究區與內蒙古造山帶的耦合關係
4.1.1 華北晚古生代沉積盆地的形成與其北側造山作用發生的密切相關性
4.1.2 晚古生代古地理演化階段隨內蒙古造山帶板塊作用的演化而轉變
4.1.3 晚古生代沉積特徵、物質充填與造山作用密切相關並記錄了造山帶的構造變動與隆升過程
4.2 物源研究
4.2.1 物源區構造屬性特徵
4.2.2 古流向及砂體展布特徵
4.2.3 主要輕礦物標型特徵
4.2.4 重礦物組合特徵
4.2.5 晚古生代物源探討
4.3 古氣候
4.4 晚古生代構造-沉積充填模式
4.4.1 晚石炭世(SQ I)構造-沉積充填模式
4.4.2 早二疊世早期(SQⅡ)構造-沉積充填模式
4.4.3 早二疊世晚期(SQⅢ)構造-沉積充填模式
4.4.4 中二疊世-晚二疊世早期(SQⅣ)構造-沉積充填模式
4.4.5 晚二疊世晚期(SQV)構造-沉積模式
第5章 優質儲層發育控制因素分析
5.1 神木-雙山含氣區太原組橋頭砂岩
5.1.1 儲層分布及成岩作用特徵
5.1.2 橋頭砂岩優質儲層發育的控制因素
5.2 烏審召-伊金霍洛旗含氣區盒8段砂岩
5.2.1 儲層分布及成岩作用特徵
5.2.2 盒8段優質儲層發育的控制因素
參考文獻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