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拓克,漢語詞語,拼音是è tuò kè,意為部屬;亦為部落長之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鄂拓克
- 拼音:è tuò kè
- 釋義:意為部屬;亦為部落長之名
- 出處:《聖武記》
鄂拓克,漢語詞語,拼音是è tuò kè,意為部屬;亦為部落長之名。
額德格訥部,清代布魯特(柯爾克孜)部落名。又稱厄德格訥鄂拓克。發展歷史 乾隆二十四年(1759)歸附清朝。翌年,首領阿濟比遣錫喇嘛噶斯朝覲,受到清政府隆重接待。二十七年(1762),所屬鄂斯諸處為霍罕侵據,清尚書永貴,遣使諭霍罕額爾...
最著者三:曰薩雅克鄂拓克,曰薩拉巴噶什鄂拓克;曰塔拉斯鄂拓克。其酋長戴氈帽,似僧家毗盧,頂甚銳,卷末為檐。衣錦衣,長領曲袷,紅絲絛,紅革鞮。民人冠無皮飾,衣褐。先是東布魯特為準噶爾侵逼,西遷安集延。乾隆二十年,...
多果魯特 多果魯特,準噶爾二十四鄂拓克之一。有眾4000戶。18世紀時駐牧於伊犁河南岸。學者說法 有的學者認為,其眾可能源自朵豁刺特部。為準噶爾舊十二鄂拓克的重要組成部分。
明清之際,蒙古分為眾多部落(蒙古語稱為“艾馬克”),部落首領為“部長”(鄂拓克)或“汗”。清太宗時,依照滿洲八旗的組織形式,將原屬於明朝的部分蒙古軍收編為旗,是為蒙古的基本行政單位,其長官為札薩克或總管。旗下設“佐”...
明清之際,蒙古分為眾多部落(蒙古語稱為“艾馬克”),部落首領為“部長”(鄂拓克)或“汗”。清太宗時,依照滿洲八旗的組織形式,將原屬於明朝的部分蒙古軍收編為旗,是為蒙古的基本行政單位,其長官為札薩克或總管。旗下設“佐”...
阿爾班尼阿哈 阿爾班尼阿哈,蒙古語音譯,意為“十戶長”。職責 是輔佐“收楞額”(徵稅官,佐德木齊,管理鄂拓克事務者)辦理鄂拓克事務的下級官員。
包齊那爾 包齊那爾,蒙古語音譯,意為“火槍手”。職責 準噶爾管理軍營、槍炮等事務的人。沿革 其下設有專管炮的“包沁”。沿革後形成包沁、札哈沁鄂拓克,包沁由三宰桑管轄,約有1000戶。
庫圖齊納爾 庫圖齊納爾,蒙古語音譯,意為“支馬差之人”。沿革 準噶爾部承辦汗或大台吉一切蒙古包及搭支帳房等事務的官員。後形成庫圖齊納爾鄂拓克,由5宰桑管轄。約4千戶。
察達克,清代阿爾泰烏梁海宰桑。初隸準噶爾部。人物生平 乾隆十九年(1754),歸附清朝,授總管。次年,率兵赴額爾齊斯河招降包沁鄂拓克宰桑,授副都統,予總管赤倫副都統銜。後受命招撫烏梁海人眾,編赤倫及其轄眾為7佐領。二十...
達魯噶,蒙古語音譯。解釋 達魯噶,蒙古語音譯。由蒙元時期掌管軍事、民政重要事務之“達魯花赤”(鎮守官)演變而來。現代蒙古語意為“首長”或“首領”。為蒙古準噶爾等部管理鄂拓克軍務、民政的官員。有時也用來稱呼構成鄂拓克的下層...
庫隴奎鄂拉,準噶爾汗國山名。又作庫隴癸鄂拉。位於伊犁河北哈薩克斯坦境內。準噶爾語,意謂山徑多寒,原為準噶爾部駐牧地。歷史事件 乾隆二十三年(1758),阿睦爾撒納餘黨喀拉沁鄂拓克宰桑昂克圖、多果魯特宰桑布庫圖、噶爾雜特...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議烏梁海降人酋曰察達克所屬鄂拓克置得木齊、收楞額,治庶事。請以得木齊改佐領,收楞額改驍騎校,歲貢貂皮送烏里雅蘇台,賚以緞布。疏入,如所議。師討霍集占,復授參贊大臣,出西路。尋授靖逆將軍...
阿爾塔沁 阿爾塔沁,蒙古語音譯,意為“金匠”。系準噶爾管理繪塑佛像事務的人。詞語簡介 後聚居作業,形成阿爾塔沁鄂拓克,由一宰桑管轄,約500戶。
添撤卡倫12座:綽倫古爾、音德爾圖、阿爾齊圖哈瑪爾、雅瑪圖、木魯、沙喇布魯克、碩博圖、察奇木圖呢蓋、喀喇烏珠爾、察罕烏蘇、鄂拓克賽里安達拉、乾珠罕布拉克安達拉等卡倫。據《伊犁略志》載,到清道光年間,察哈爾營領隊大臣管轄的...
阿爾巴齊宰桑 阿爾巴齊宰桑,蒙古語音譯“阿爾巴齊”意為“當差人”。“宰桑”為漢語“宰相”之音譯。職責 阿爾巴齊宰桑是準噶爾承辦鄂拓克、昂吉貢賦和差役的官員,定員4名。下領阿爾巴齊約百員,隨其赴各處催差。
圖什墨爾,蒙古語音譯,意為“官員”、“官吏”。為準噶爾參預最高政務的官員,相當於樞密大臣或宰相,輔佐台吉處理鄂拓克和昂吉上報的重大事務。《西域圖志·準噶爾舊官制》載:“圖什墨爾系準噶爾參決政事之臣,樞管政務之要職...
最初由八鄂拓克或和碩形成。奈曼旗住民,大約在秦漢時期就有,元朝,已經形成部落。據《清史稿》記載:“奈曼部轄一旗:扎薩克駐章武台,在喜峰口東北七百里。西南距京師一千一百十里。古,鮮卑地。隋,契丹地。唐屬營州都督府。遼、...
集喇嘛數千,在此兩廟更番誦經,並增置集賽,撥獻鄂拓克之眾,專門供養喇嘛。“更番”、“輪值”,蒙古語為“集賽”,;遂用以指準噶爾寺廟領地的社會集團。其建制略如鄂拓克,由宰桑統領。初為5集賽,後增設4集賽,成9集賽...
六月,招撫巴爾達穆特各鄂拓克有勞,上嘉其奮勉,擢二等侍衛。七月,授一等侍衛。乾隆二十三年(1758)正月,撤兵至烏隆古,聞哈薩克錫喇之得木齊達什扎卜等匿博羅爾托輝,努三偕副都統順德訥剿之,又生擒盜巴里坤馬之庫魯特部宰桑...
17世紀初年,因沙皇俄國南侵,其中部分成為俄國和準噶爾雙重納稅人,部分被納入準噶爾24鄂拓克中,受準噶爾貴族直接統治,居阿爾泰諾爾地區。語言屬阿爾泰語系。信仰薩滿教。從事畜牧,兼營狩獵。習俗與衛拉特人相近,為阿爾泰馬重要產地...
清朝稱柯爾克孜族為布魯特。18世紀初,布魯特人處於封建農奴制階段,以遊牧畜牧業為主。“愛曼”是社會基層組織,若干“愛曼”為一鄂拓克,其首領稱“比”,每一比“或有管領一二十愛曼者,或有管領二三十愛曼者”。為了反對準噶爾的掠奪,...
得沁,蒙古語音譯,又作得秦,意為四十。蒙古社會以戶數為單位的基層組織。出處解釋 得沁,蒙古語音譯,又作“得秦”,意為“四十”。蒙古社會以戶數為單位的基層組織。據《衛拉特法典》規定,是構成鄂拓克基層組織的民政單位,...
伯顏帖木兒(?—1454年),又譯為巴延帖木兒。明代瓦剌貴族,也先汗重臣。《明史》等稱其為也先弟。一說為蒙文史籍中的阿蘇特部阿里瑪丞相,阿魯台太師之子,號哈丹特穆爾。領有平章、特知院等銜,統率瓦剌左翼諸鄂拓克。正統十四...
三十九年(1700,一說1715),為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兵所敗,被俘,囚禁於伊犁阿巴噶斯、哈丹鄂拓克中。數年後獲釋,仍留原地,有屬眾30餘戶為之耕種。死後遺2子:即大小和卓木布拉尼敦和霍集占。
阿睦爾撒納還掠扎那噶爾布遊牧,富德追剿,收復巴爾達穆特各鄂拓克。得叛酋巴雅爾蹤跡,遂深入逐捕,奪隘五。至愛登蘇,哈薩克汗阿布賚遣使降。阿睦爾撒納逃入俄羅斯,尋死。叛酋哈薩克錫喇、布庫察罕未獲,命富德逐捕。乾隆二十三年...
二十一年五月,至烏梁海,私攜所部兵還牧,遣人赴烏里雅蘇台(今蒙古扎布哈朗特)軍,煽動喀爾喀部眾散歸,誘厄魯特貝子朋素克公丹拜及烏梁海總管赤倫達克等反清。脅迫所屬和托輝特等6鄂拓克及烏梁海16鄂拓克附己。清軍至,屬...
次年回旗,夥同黃圖·孟吉爾嘎勒、毛·巴特爾等人,謀奪受命代掌旗務之五世喇嘛坦權力,被第九代札薩克和碩親王塔旺布里扎勒革去呼圖克圖號,強迫服勞役。1932年,達理扎雅繼為扎薩克親王后,恥於受歧視,逃往伊克昭盟鄂拓克旗。旋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