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倫春神泉祭壇遺址

鄂倫春神泉祭壇遺址

鄂倫春神泉祭壇遺址,位於黑龍江省黑河市遜克縣新鄂鄉南約50千米處,呈三角圓形,面積約15000平方米,是清代遺 留下來的神壇遺址。

鄂倫春神泉祭壇遺址以泉眼為中心,周圍擺滿了祭祀石塔,大小、高低不同,大的由十幾塊石頭堆成,小的由幾塊石頭堆成,高約50~100 厘米,總數量300餘個。此處泉眼的泉水,可療傷治病,被鄂倫春人稱為“神水”“藥泉”,是清代鄂倫春民族遊獵時期生產、生活留下的遺蹟,對研究鄂倫春民族原始狩獵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

2013年5月,鄂倫春神泉祭壇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鄂倫春神泉祭壇遺址
  • 地理位置:黑龍江省黑河市遜克縣新鄂鄉南約50千米處
  • 所處時代:清代
  • 占地面積:約 15000 m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7-0132-1-132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歷史文化,文物遺存,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2010年,中國國家文物厚料膠局考古專家實地勘察,對遺址的情況進行了綜合分析。

遺址特點

鄂倫春神泉祭壇遺址,在沾河支流都魯河右岸,其寒榜北距五道河林場約20千米,西北距二可河至五道河林場公路約7.5千米,西距坤特奇林場約20千米,南距北營林場約8千米,東南距伊是列河約4.5千米。神壇遺址的周邊到處都是火山噴發後形成的玄武岩石。
鄂倫春神泉祭壇遺址
鄂倫春神泉祭壇遺址
鄂倫春神泉祭壇遺址是鄂倫春族祖先利用泉水治病的地方,治好病的鄂倫春人就用石頭砌成塔來祭祀成為祭壇。泉眼在一級台地根部,在泉眼邊有一個木板釘的神龕,是鄂倫春族為敬山神而修。泉眼周圍分布有300多個石塔,均為鄂倫春人病癒後搭建,祈望“神泉水”永遠為人們祛病、益壽。石塔大小不一,大的高1.4米,由19塊石頭搭成;小的高0.3米,由3塊石頭搭成,石質為玄武石。塔的形狀分金字塔形、圓頂形、尖頂形、空心形、直立形等多種形式,泉眼根部石塔較密,越往外越稀少。泉東和北部分別有墓、廟、神樹等多種遺蹟。
鄂倫春神泉祭壇遺址
鄂倫春神泉祭壇遺址

歷史文化

鄂倫春神泉祭壇來歷
鄂倫春神泉祭壇的口述傳承中,主要是關於神泉具有醫療保健、延年益壽的功能與作用。 神壇遺址的周邊到處都是火山噴發後形成 的玄武岩石。鄂倫春族因為長期從事森林狩獵活動,所以對森林中神奇的玄武岩石堆積產生了崇敬之心,久而久之,鄂倫春族又經過長期觀察發現了神秘的玄武岩石塊中有一泓山泉溢出涓涓細流,玄武岩與這口泉眼在鄂倫春族人的心目中是神聖的,並能夠帶來好運和驅除疾病、繁衍子孫。鄂倫春放整探旋族神泉祭道廈贈臭壇遺址,是已被確認為鄂倫春族遺留下來的唯一一處國家級具有祭祀功能的盛腳說文物遺址。

文物遺存

鄂倫春神泉祭壇遺址泉眼在一級台地根部,在泉眼邊有一個木板釘的神龕,是鄂倫春族為敬山神而修。

研究價值

鄂倫春神泉祭壇遺址蜜灑協清代鄂倫春民族遊獵時期生產、生活留下的祭祀遺蹟,對跨拒市研究鄂倫春民族原始狩獵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
鄂倫春神泉祭壇遺址
鄂倫春神泉祭壇遺址

保護措施

2005年,鄂倫春神泉祭壇遺址被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鄂倫春神泉祭壇遺址
鄂倫春神泉祭壇遺址
2013年5月,鄂倫春神泉祭壇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鄂倫春神泉祭壇遺址
鄂倫春神泉祭壇遺址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鄂倫春神泉祭壇遺址位於黑龍江省黑河市遜克縣新鄂鄉南約50千米處。
新鄂鄂倫春族鄉

交通信息

自駕:自黑龍江省黑河市遜克縣新鄂鄉人民政府開車前往鄂倫春神泉祭壇遺址,路程約50千米,路程約1小時。
新鄂鄂倫春族鄉

交通信息

自駕:自黑龍江省黑河市遜克縣新鄂鄉人民政府開車前往鄂倫春神泉祭壇遺址,路程約50千米,路程約1小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