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魯位於菏澤城西南,王浩屯鎮政府駐地東10華里。東與何樓辦事處的武莊為鄰,西北與馬嶺崗鎮的李旺屯村接壤。郭魯村現有四條東西大街,貫穿南北的柏油馬路一條(南接王浩屯至金堤路,北接220國道)。居民390戶1500餘人,全是漢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郭魯行政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電話區號:0530
- 郵政區碼:274000
- 面積:2200餘畝
- 人口:1500
- 方言:北方方言中原官話鄭曹片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
- 車牌代碼:魯R
簡介,地圖,村莊簡史,經濟狀況,風土人情,1、飲食生活,2、紅白事的改革,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現代名人,致富帶頭人,
簡介
郭魯位於菏澤城西南,王浩屯鎮政府駐地東10華里。東與何樓辦事處的武莊為鄰,西北與馬嶺崗鎮的李旺屯村接壤。郭魯村現有四條東西大街,貫穿南北的柏油馬路一條(南接王浩屯至金堤路,北接220國道)。居民390戶1500餘人,全是漢族。全村有七姓,其中郭、劉、張、刁為四大姓,占全村人口的95%,另有喬、田、程姓少許。耕地2200餘畝,大型農機具50餘台,木業加工廠兩處,商店門市八家,有集貿市場一處,每逢農曆四、九成集,前來趕會的人絡繹不絕。
地圖
村莊簡史
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郭氏由城西雙廟郭遷來時,已有魯氏居住,後經兩姓協商,定名為郭魯,現魯氏已絕。本村解放時期屬安陵區管轄,後改屬菏澤第七區。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後,屬王浩屯人民公社,本村與梁莊,於莊,王秀生村為一個生產大隊,即梁於大隊。1984年由生產大隊改為行政村,本村為郭魯行政村。
經濟狀況
解放前後,95%的人從事農業,改革開放後,有的搞種植,養殖,加工,建築,外出打工等,致富門路繁多,經濟收入增加明顯。
風土人情
1、飲食生活
人民公社時期,生產隊牲畜較少,生產勞動以人力為主,拉犁,拉耙,男女靠勞動掙取
工分,外出吃飯要糧票,穿衣要布票。此時的計畫經濟不能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於是人們自紡、自織來解決穿衣困難。改革開放後,人民生產方式逐步改變,機械耕作代替了人工,也代替了牛馬,照明的電燈代替了煤油燈。人們的衣食住行一年比一年好。
2、紅白事的改革
自古以來,人們對婚喪嫁娶之事都非常重視。清朝以來,娶親大多用花轎。民國時期,
使用“太平車”,文革期間改用腳踏車,又改用三輪車。普遍用轎車。訂婚時,男方要拿訂婚禮,結婚時要拿新禮,女方要陪送嫁妝。結婚時,要拜天地,入洞房。結婚三天后回門。待客方面,根據自己的情況,有的簡辦,有的浪費。至於白事有史以來,人死後親朋街坊前來弔唁,隨后土葬,堆墳頭,過一、二、三周年。隨著殯葬改革,人們的思想解放了,火葬逐漸代替了土葬,在待客方面也以簡辦為主。
傳統節日
春節、清明和中秋節是傳統的三大節日,風俗大體一致。
春節
春節前夕,人們忙於辦年貨,大年三十要貼對聯,晚上喝辭歲酒。正月初一要起五更,吃餃子,去拜年。
清明
清明是古代留傳的傳統節日,這天,天不亮要在門前插上柳條,以示避邪,還要到親人墳墓前添土燒紙,表示對先人的懷念。
現代名人
郭榮仁1921年出生於貧苦家庭,1934年參加革命,1935年參加長征,曾任班長,排長,連長。淮海戰役爆發後,率部參戰,在戰場上英勇善戰,屢立戰功。此時升為團長,隨後又渡江南下,一直戰鬥到全國勝利。新中國成立後,在廣東省公安廳工作,後調到廣西任廣西臨山縣人大主任。1985年退休。
郭志強1961年出生於革命家庭,1977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山大學,畢業後任廣西欽洲市市委秘書,曾先後兼任欽洲市市委黨校教師,講師,副教授,教授
劉文軍,出生於書香門第,師範畢業後任菏澤行署秘書處秘書長,菏澤市人大副主任。
刁連德,出生於貧農家庭,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大學畢業後,分到山東地質勘探隊工作,後調到濟南市歷城區黃石仁鎮任辦公室主任,紀檢書記,人大主任。
郭榮安,出生於貧農家庭,國小文化。在濟南鐵路局任列車長,由於其工作認真,多次受到鐵路局的表彰。改革開放後,被評為第一批全國勞動模範,受到葉劍英的接見,並和葉老握手合影留念。
致富帶頭人
郭效信高小文化。改革開放後開辦牡丹太陽能廠,年利潤二百萬以上。生產的“牡丹”太陽能獲國家專利,山東省著名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