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莽西

郭莽西

郭莽西(1910一1949)浙江東陽市湖溪鎮羅青村人。農工黨黨員。大夏大學教授。民國36年(1947年)加入中國農工民主黨。民國38年初,為迎接上海解放,策反“兩路”警務處警務人員,秘密印發革命傳單,5月10日遭逮捕,20日被殺害於宋公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莽西
  • 出生日期:1910年
  • 逝世日期:1949年5月20日
  • 出生地:浙江東陽
人物介紹,生平事跡,英勇就義,

人物介紹

郭莽西出生於1910年6月,浙江東陽市湖溪鎮羅青村人。原名安善,學名忠襄,字種桑。青年郭莽西,性格豪放堅毅,勤奮好學,善交鄉友。中學畢業後,離鄉外出,遊走各地,耳濡目睹無辜民眾遭受逼刑拷打,為社會抱不平之心油然而生。後來也因自己言辭過激而被監禁,幸虧一位地下黨員的相救而脫險,從此與黨緊密聯繫。

生平事跡

郭莽西
郭莽西
1929年,考入福建廈門大學,開始研讀郭沫若、鄒韜奮等進步作家作品,受到新文化的啟蒙。
1934年,與進步師生創辦《燈塔文學社》,並任主編。在該刊創刊號第一次發表了以反對封建禮教為主題的小說《秋妹》。廈大畢業後,受聘到麗水處州中學任教。在校愛生如子,積極倡導體育,帶領學生在課餘跑步、打球、爬山。為了傳播進步文化,並於麗水經營光華書店,發行進步書刊。逢年過節回家鄉,常動員家人給貧苦農民生活補助,將祖產田無償給貧農耕種,鄉間地主稱他為“敗家子”。
抗戰開始後,他回到家鄉,典賣祖業,於岩洞書院開辦戰時文化補習學校,邊補習文化知識,邊宣傳抗日救國,入學鄉民120餘人。
1939年初,浙江省政府遷到麗水,他應約擔任從杭州遷來麗水的《戰時中學生》月刊主編,日夜奔波,組織各方著名學者和作家,為該刊撰稿。由於刊物內容豐富,版面活潑,文章簡約,發行全國,深受中學生的喜愛。在主編該刊時,他還編著了《獻給報考國中者》《獻給報考高中者》《獻給報考大學者》三套實用叢書。同時還出版了由其主編的《抗戰戲曲集》(上、下兩卷),收集了田漢、老舍等劇作家的劇本20餘部,以供戰時文藝團體演出之用。
1939年,浙江大學龍泉分校在龍泉坊下創辦,郭莽西應約擔任浙大龍泉分校中文系講師,住在偏僻的龍泉坊下鄉間,他不忘抗戰烽火,教育救國,在分校石坑壠創辦“生活讀書社”,倡導勤工儉學,自編講義,自印教材,上山採藥,下地種菜,幫助困難學生生產自救。
1944年夏,日寇再次入侵麗水,龍泉告急,他積極回響鄉校自衛護校倡議,帶頭參加分校自衛團,以全校軍訓用的130支步槍武裝全團,日夜放哨、巡邏,枕戈待旦,保衛分校。抗戰勝利後,他到廈門大學中文系任副教授。
1947年,加入中國農工民主黨,後到上海大夏大學擔任教授,成為上海農工民主黨的中堅分子。他擁護共產黨,為迎接上海解放,由他起草的《告上海同胞書》,在上海街頭廣泛張貼,引起了國民黨特務機關的仇視。

英勇就義

1949年5月13日晚上12時,因叛徒出賣,在市區被捕。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他毫不屈服,在臨刑前夕,留下了悲壯的詩篇:“目擊蒼生驅不還,回胸虹結氣如山。火燒地獄知何日裂眥彷徨墟墓間。”5月20日,郭莽西在上海宋公園英勇就義,時年39歲。解放後,黨和政府追認他為革命烈士,安葬於上海龍華烈士陵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