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14
頁數:177
出版日期:2003-8-1
版次:
開本:大32開
包裝:平裝
簡介:
如大家所知,“詩學”作為“文論”。“文藝學”的原初狀態,是來自西方古希臘
亞里士多德的古典文論,具體地說,是源於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在這本著名的古典文論著作中,亞氏所論的“詩學”,並不是狹義的“詩”的學問,而是包括戲劇、詩歌、批評在內的各種文藝理論問題。
2002年和2003年先後主編出版了《比較文藝學叢書》(共六種)和計《較文藝學論集》,希望能同更多的學者交流。現在即將出版的這套叢書,同樣是這一思路拓進中結出來的。
伍世昭,2002年畢業於
暨南大學中文系,獲文藝學博士學位。現任惠州學院中文系副教授。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與他人合著或參與撰述的著作有《20世紀中國文學批評的跨文化視野與現代性近程》、《文學與文化》、《中國現代各流派小說賞評》等。
本書借鑑上世紀二十年代特別是八十年代以來的中外研究成果,著力從整體上探討
郭沫若早期詩學與中國傳統文化、西方文藝思潮、創作實踐的關係,在此基礎上力求還郭沫若早期詩學以本來面目;實事求是而不是套用西方現成的理論框架給予對象以真實的定性和歷史定位;同時將郭沫若早期詩學作為個案,從其產生與形成中去探討詩學話語產生與建構的一些規律性現象,為“五四”新文學理論研究提供借鑑,為我國當代文論建設提供仍有啟示的東西。在人們普遍奢談文學理論話語權,而紮實的個案研究還相當缺乏的今天,在受到知識分子人格問題討論的影響,以郭沫若(包括郭沫若詩學)為研究對象的選題日趨減少之際,本書選取歷史轉折的“五四”時期郭沫若早期詩學作為研究主題,其意義不言而喻。
本書要探討和解決的問題主要是:
1.用浪漫主義、唯美——印象主義、生命美學、情緒寫實主義均無力概括郭沫若早期詩學。
2.郭沫若早期心靈詩學是時代需要、中西文化(詩學)和創作實踐諸因素互動的結果,這種互動決定了它區別於西方和中國傳統同類詩學觀念的獨特形貌。本書藉助比較詩學、文化互釋的方法嘗詩走近郭沫若早期詩學建構這一真相,為未來的郭沫若早期詩學乃至整個“五四”新文學理論研究提供一個視角。
3.任何文學理論話語的產生與獲得,如果背離了時代需要,離開了文化傳統的承傳和異域文化(詩學)的借鑑,脫離了創作實踐,都是難以想像的。本書將郭沫若早期心靈詩學作為個案,從其產生與形成中去探討詩學話語產生與建構的一些規律性現象,為中國當代詩學建設提供仍有啟示的東西。
全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根據郭沫若早期詩學建構的實際,提出了“現代心靈詩學”的新看法,在此基礎上抓住情感這一核心對郭沫若早期具代表性的詩學話語及其內在關係進行必要的探討,同時又對郭沫若早期詩學中一些遭到忽視或引起歧見的複雜問題,進行簡要的辨析分疏。第二部分(第二、三、四章)為論文的主體。
目錄:
《比較詩學叢書》總序
引言
第一章 郭沫若早期心靈詩學
一 種現代心靈詩學
二 核心是情感論
三 “無目的”與“目的性”的統一
四 餘論
第二章 郭沫若早期詩學與中國傳統文化
一 “自我表現”說與“唯自我”論的哲學思想
二 文藝“天目的”與“不用之用”
三 “人格衝動”與文學的功利性
第三章 郭沫若早期詩學與西方文藝思潮
一 浪漫王義
二 表現主義
四 尼采學說與柏格森生命哲學
結論
第四章 郭沫若早期詩學與創作實踐
一 與詩歌創作實踐的相互發明
二 與詩歌創作實踐的相互悖離
三 與小說、戲劇創作
第五章 郭沫若早期詩學的理論貢獻及其對詩學話語建構的啟示
一 理論貢獻
二 詩學建構的啟示
附論 郭沫若早期哲學思想新說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