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燕生,1905年入河朔中學堂讀書。1908年加入同盟會。1912年,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郭仲隗任總部機要。後因從事反對袁世凱活動被通緝,流落於晉豫之間。1914年加入中華革命黨。1915年,與張鍅、暴式彬、韓風樓秘密聚會於天津,商議討袁計畫。他與暴式彬到上海向孫中山請示。孫當即委任張鍅主持豫陝兩省討袁軍事,並任命郭仲隗為豫、陝、晉、冀4省聯絡員。他返津向張鍅傳達孫中山指示,並告以南方各省反袁部署,約張鍅迅即離津返豫舉事,並向孫中山復命。孫又委張鍅為中華革命軍豫陝聯軍總司令,郭仲隗、暴式彬、張希聖分別為聯軍各旅旅長。護法運動起後,靖國軍崛起於陝西,郭仲隗入陝,參贊靖國軍軍務。1924年,胡景翼任河南督辦,郭任督署總參議。1927年,郭與晉城張壯武,滑縣毛叔弼等組成豫北自治軍回響北伐,他任自治軍司令。因不容於馮玉祥部,不久被繳械於獲嘉,入獄年余。出獄後,避居北京。1931年初,郭仲隗任河南省第一區保全指揮官。夏,任豫北剿匪司令。冬,改任焦作中原煤礦公司常任董事。1935年,郭仲隗任河南省政府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仲隗
- 出生地:河南新鄉
- 出生日期:1887
- 逝世日期:1959
人物生平,郭仲隗與一九四二,質問中央政府“眼睛瞎了”,促成中央對豫撥款平糶,國民參政會上的部分提案,
人物生平
1938年初,日軍侵占豫北。郭仲隗任河南省第三、四兩區行政督察專員及保全司令。1938年11月,受命指揮保全部隊,襲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修武縣政權,造成“修武事件”。1940年,郭仲隗出任國民參政員,並當選為駐會委員。
1942年10月23日,南陽《前鋒報》報導了國民參政會第三屆一次會議開幕的訊息,正是在這次會上,郭仲隗憤怒地“爆發”。(宋致新提供影印件)
1945年秋,郭出任國民政府監察院豫魯監察使。抗日戰爭勝利後,郭仲隗於新鄉創辦河朔中學。與張鍅等創辦私立中原工學院,任董事長。並與劉積學、張軫、徐炳昶、嵇文甫等支持其子郭海長等一批進步青年在開封創辦的《中國時報》。1947年冬,郭仲隗當選南京政府監察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郭歷任河南省人大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河南省委員、省人民政府委員、省人民委員會委員、省政府參事室第一任主任。1959年1月病逝於鄭州。
郭仲隗與一九四二
質問中央政府“眼睛瞎了”
1942年8月,河南各界由省賑濟會發動,推舉了三位代表劉莊夫、任劭魯、楊一峰前往重慶呼籲救濟。據楊一峰迴憶,他們到重慶後,才知道“中樞因受省政府謊報災情不重之蒙蔽,即旅渝同鄉亦鮮知災情如是之嚴重”。而三人本打算面見蔣介石,但蔣不僅拒絕接見,而且禁止他們在重慶公開活動,宣傳災情。
沒有資料顯示三人之行與郭仲隗隨後的重慶之行有何關聯,但郭仲隗的長孫郭安慶告訴記者,劉莊夫與郭仲隗關係很好,劉在郭的推薦下到政府任職。因此,郭仲隗對劉莊夫三人之行的結果很可能是知道的,其憤怒更不必說。
當年10月,第三屆一次國民參政會在重慶召開,郭仲隗等豫籍參政員早早做了準備,不僅帶著《河南災情嚴重,請政府速賜救濟,以全民命而利抗戰案》等提案,還將觀音土、雁糞、榆樹皮等十幾種災民的“食品”帶到會場展示,涕泣陳詞,呼籲中央對河南減免徵糧,一時震動全場。
郭仲隗等人如此做是冒著很大風險的,因為蔣介石並不願意災情訊息蔓延,但郭老毫不畏懼。事後,新鄉人魏希賢先生曾聽郭仲隗談過此事,郭老說:“我是參政員,受河南三千萬人民的委託,人民生活在死亡線上,日夜憂心如焚,憤怒填胸,職責天良,怎能不大聲疾呼?所以在會上開宗明義就說,我坐過牢,下過獄,什麼都不怕,河南災情重到餓死的老百姓不計其數,年青者往陝西逃生,政府竟下令堵截;老弱在家園先吃草根後吃樹皮,現在吃觀音土,吃後屙不下來,活活憋死,難道政府的眼睛瞎了看不見,耳朵聾了聽不見嗎?我帶河南人民吃的十種觀音土(原文如此,應為10種代食品)請各院部長看一看!”
促成中央對豫撥款平糶
郭仲隗在參政會上足足罵了一個多鐘頭,會場上時而肅靜無聲,時而群情激憤。隨後,郭仲隗等人奔走於財政部、糧食部等中樞主管機構,呼籲、敦請減免軍糧,賑濟災情。愛國將軍馮玉祥也聞知此事,在《我所認識的蔣介石》中確認了郭仲隗帶著觀音土大罵政府一個鐘頭一事。
郭仲隗等人的正義之舉隨後見諸報端,加上1942年秋已有國內外記者前往災區調查,很快形成了巨大的輿論壓力。郭予慶介紹,隨後,國民黨政府決定撥給河南法幣1.2億元的救災貸款,交給省政府購糧平糶。不過,這筆錢是貸款而不是救濟金,而且撥款到位已是1943年春。而在各方質詢與壓力下,河南省主席李培基1942年11月在魯山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承認,河南國統區“幾無縣無災,無災不重”,“晚秋復告絕望”,表示“省府正在統籌救濟方策”,“請中央兩次核減徵購徵實數額”。中央也允諾減輕河南田賦負擔,救濟災民。
但二者並無實際作為,1942年河南被征小麥仍高達245萬擔。“這說明國民黨政府從根本上講是漠視民眾利益的。當第二年,旱魔再次肆虐河南大地時,更慘重的悲劇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郭予慶說。
自然,目睹家鄉慘狀、嫉惡如仇的郭仲隗不會就此罷休。當年,因為詢問提案落實情況與救災問題,他與糧食部長徐堪大吵一架;1943年9月,郭仲隗再次提交提案,稱如不及時救災,河南將會出現不利於抗戰的危機;1944年豫西大潰敗後,他歷盡艱辛從淪陷區跋涉至重慶,彈劾為禍河南的湯恩伯。
郭仲隗的敢做敢言與他自身作風正派、不占不貪有很大關係。69歲的郭安慶是郭仲隗的長孫,還記得祖父解放前在開封居所里的模樣,“常穿一套中山裝,蓄著鬍子,掂個皮包,成天出去”。祖父每天早晨打八段錦,身體很結實,不苟言笑,大家都有些怕他。
因為屢次為民請命,在當時的河南,提起郭仲隗無人不曉。郭仲隗的做派深深影響了一家人,兒子郭海長很早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而解放前夕,郭仲隗沒有為蔣介石派人送來的赴台機票和船票所動,留在上海等待解放,解放後被任命為河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主任。1959年,郭老因腦溢血醫治無效去世。
歷史風雲變幻,但那些執著為民者終將為人銘記。
國民參政會上的部分提案
《河南軍糧及徵實負擔過重,民不堪命,崩潰可虞,請政府速予減輕以維地方而利抗戰案》(1941年11月第二屆二次會議提案)
《河南災情嚴重,請政府速賜救濟,以全民命而利抗戰案》、《請移送災區難民於西北各省墾殖,以固國本救災荒案》(1942年10月第三屆一次會議提案)
《河南連年災荒情形慘重,軍民交困,危機潛伏,請政府詳查事實,迅謀救濟,以拯垂死孑遺,鞏固前線基地而利抗戰建國大業案》(1943年9月第三屆二次會議提案)
《申明軍令嚴懲失機將領案》(1944年9月第三屆三次會議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