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郝艷賓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63年10月
- 出生地:河北鹽山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 職稱:研究員
科研情況,
科研情況
參加工作以來,共主持部、市級科研和推廣項目28項(其中科技部項目3項、國家林業總局項目1項、市科委項目16項、市農委項目6項、北京市地方標準1項,國家外專局出國培訓項目1項),參加部、市級項目11項。作為項目主持人,共獲得科技成果三項:其中北京市科技進步叄等獎1項、北京市星火科技叄等獎1項、北京市林業局和北京市果樹學會果樹技術創新成果貳等獎1項;作為項目主要完成人,獲得科技成果4項:其中北京市科技進步叄等獎2項、北京市星火科技貳等獎1項、北京市推廣壹等獎1項。共發表論文40餘篇,主編科技著作2部,參編科技著作1部。
1995年11月份任核桃課題組長以來,共收集到國內外具有特異遺傳性狀的核桃種質資源149份。另外,還進行了核桃屬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的SSR分子標記,從分子水平對核桃屬種間的遺傳關係進行分析;為SSR標記套用於核桃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奠定了良好基礎。2000年,利用南方良種核桃果仁顏色較白的遺傳特性,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北方良種核桃(仁色較深、抗性強、豐產,作母本)與鐵核桃系良種核桃(仁色淺、作父本)種間雜交的研究工作,育出適合北方生長的果仁顏色較淺、口感風味較好、豐產以及抗性較強的早實薄殼核桃良種,已選出了12個優株。
該同志善於將理論和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善於做基點工作,善於抓住生產當中的難點問題進行研究。在國內,率先解決了長期困繞核桃實現品種化、集約化栽培的三大技術難題:第一為核桃嫁接技術;第二為良種核桃的越冬防寒技術;第三為良種核桃的早、密、豐配套栽培技術(此三項技術獲2000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作為技術依託單位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近3.5萬畝的核桃良種生產基地,達到了3年生畝產67kg、4年生畝產120kg、5年生畝產150kg的生產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項目組形成了科研、開發和推廣的良性循環。
1999年以來,針對核桃營養豐富、深加工潛力巨大、具有極大的市場發展空間的現狀,對核桃的深加工技術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篩選出了有利於核桃渣綜合利用的核桃提油工藝,確定了核桃仁的最佳脫脂率,研究出了核桃油的防氧化、保鮮新技術,研製出了脫脂核桃乳和脫脂核桃粉兩個極有開發前景的新產品。此外,還進行了“核桃仁自身抗氧化酸敗機理研究”、“加工高質量粉末核桃油關鍵技術研究”、“核桃仁脫皮技術”的研究。與國內同行比較,核桃深加工技術的研究我們起步較早,研究較為深入,處於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