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小星,男,美國國籍,世界知名超導專家,教授,美國天普大學物理系原主任,曾受聘為上海交通大學理學院(物理系)教授(兼職)、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客座教授,長江學者講座教授。
2015年5月21日出庭,美法務部指控他向中國提供美國企業的超導技術“秘密”,以換取“名利雙收的職位”。
美國聯邦檢察官2015年9月11日尋求撤銷對美國天普大學物理教授、世界知名超導專家郗小星的指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郗小星
- 國籍:美國
- 民族:漢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氧化物和硼化物薄膜的材料物理
- 職務:美國物理學會會員
- 發表論文數目:3篇(截至2019年7月)
- 職稱:教授
人物履歷,學術兼職,學術科研,人物事件,調查逮捕,美方撤訴,提起訴訟,
人物履歷
1987年在北大獲物理學博士學位;
1995年加入賓州州立大學物理系,後獲任終身教授,2007年成為美國物理學會會員,2009年進入天普大學科技學院物理系任教。
旅美多年後,加入美國國籍。
曾受聘上海交通大學理學院物理系兼職教授、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客座教授,2006年2月出現在教育部發布2005年度“長江學者講座教授”人選公示名單中。
學術兼職
美國物理學會會員、上海交通大學理學院物理系兼職教授、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客座教授、長江學者講座教授。
學術科研
長期從事氧化物和硼化物薄膜的材料物理,是二硼化鎂超導薄膜技術領域的領軍人物,側重於納米尺度外延薄膜和異質結構的製備和研究,並在在高溫超導體,鐵電,和二硼化鎂薄膜的科學和套用方面做出了廣泛和創新性的貢獻。
曾在國際刊物上發表了300餘篇科研論文,被引用6500餘次,並持有3項專利。
曾獲NSF CAREER 獎。
人物事件
調查逮捕
2015年5月21日出庭,美法務部指控他向中國提供美國企業的超導技術“秘密”,以換取“名利雙收的職位”。一旦所涉罪名成立,郗小星面臨至多80年監禁和100萬美元罰款。
郗小星在位於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的費城東區聯邦法院出庭聆訊,受到“通信欺詐”、“協助和教唆犯罪”等多項罪名指控,稍後以10萬美元保釋。
美法務部起訴書顯示,2002年至2003年前後,郗小星利用學術休假,與一家美國企業合作時,得以接觸到一種給二硼化鎂超導薄膜製備領域帶來革命性發展的設備;2004年,他利用美國國防部提供的研究資助,尋求向那家美國企業購買一台這種設備,對方起初沒有同意,但在2006年1月前後同意郗小星使用,為期12個月,郗小星則簽署協定書,承諾僅用於測試目的,不會向第三方複製、出售、轉讓或以其他方式散布這台設備,也不會對這台設備施以“逆向工程”。
協定書強調,那家企業向郗小星提供這台設備,並不構成它的“商業化”,而只是用於“測試目的”。起訴書和賓州聯邦檢察官辦公室沒有提及這種設備到底叫什麼。
2002年9月,郗小星和同事在《自然材料》雜誌上發表研究報告,宣布在世界上首次製成大電流二硼化鎂超導薄膜材料。先前,研究人員發現二硼化鎂在超高溫條件下具有超導性,而郗小星和同事成功用二硼化鎂製成高質量薄膜材料,不僅表面平坦,還可以載送每平方厘米1000萬安培的大電流。當時還是副教授的郗小星告訴媒體記者,這一新材料工藝有望投入實際運用,比如用於製造新型微波器件。
暫不清楚起訴書所說設備是否就是用於製造大電流二硼化鎂超導薄膜材料,也不清楚郗小星與那家起訴書沒有提及名稱的美國企業在這方面到底是什麼合作關係。
不過,美法務部起訴書的重點不是與超導技術相關設備,而是郗小星“多次複製、出售、轉讓、散布或以其他方式分享這台設備及其技術”或“未遂”,由他本人直接進行或得到“他指導的、來自中國的博士後”研究人員協助,受益者則是“位於中國的第三方,包括一些政府實體”,目的是幫助這些中方實體在超導技術領先世界。
起訴書指稱,郗小星大約在2002年加入中國政府的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2004年至2012年前後,郗小星策劃並實施從那家美國企業騙取技術的“陰謀”,向中方實體提供技術並協助它們進一步發掘和使用這種技術,為他本人和中方實體牟取“經濟利益”。
美方檢察官援引他們截獲的電子郵件指稱,郗小星還提出幫助中方實體建造一座世界水平的超導薄膜實驗室。
起訴書稱,作為交換,郗小星反覆尋求在中國獲得一些“名利雙收的職位”。
美方撤訴
美國聯邦檢察官11日尋求撤銷對美國天普大學物理教授、世界知名超導專家郗小星的指控。郗小星今年5月遭到逮捕,被控向中國提供美國“秘密的超導技術”,但多名全球著名物理學家此後作證,指出美方調查人員犯下錯誤,郗小星並未向中國提供任何受限制的技術。
美國費城檢察官辦公室當天向費城聯邦法院提交了一份4頁長的申請,要求撤銷對郗小星涉及通信欺詐的4項罪名。檢察官辦公室拒絕公開置評,只表明這一申請基於在今年5月指控郗小星後獲得的“更多信息”。
提起訴訟
2017年5月10日,郗小星就2015年的“烏龍間諜案”提起聯邦訴訟,起訴主導此事的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探員歪曲核心證據,多次忽視外界對其錯誤判斷的警告。此外,郗小星已就此事給他帶來的損害向美國法務部提出行政賠償。
起訴書說,2015年5月,FBI探員舉著槍闖進郗小星的家,用手銬銬住他,控制住他的夫人孩子,指控他把曾供職過的美國公司的保密“袖珍加熱器”技術泄露給中國。此後郗小星花了數月時間與FBI周旋,證明自己的清白。全球多名物理學家出面證明,郗小星提供的加熱器電路圖並非保密信息。郗小星當時是天普大學物理學院的臨時主任。案件結束後,他繼續回到天普大學任職,卻因此案失去了競爭正式職位的機會。
郗小星被捕後數月,美國法務部承認弄錯了“最核心的證據”,才為這一“中國間諜烏龍案”畫上句號。郗小星的律師魯多夫斯基表示,他們想弄清楚,FBI在調查間諜的行動中,是否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亞裔科學家,郗小星提供給中國學者的材料根本不是什麼秘密。郗小星案不是個案,近年,還有另外兩名華裔科學家被FBI懷疑並調查,但案件後來也是被撤銷。
郗小星在訴訟中未明確提出尋求怎樣的賠償。“我的案子讓許多科學家感到害怕,許多美籍華裔和美籍亞裔也感到懼怕”。
郗小星的訴訟是對美國政府打壓“華裔間諜”行動的嚴厲反擊。包括郗小星案在內,美國官方過去的一系列高調行動最後都被證明是錯的。美國法務部近年來進行了一些改組,以防止針對中國和其他國家間諜案件的調查出現誤判。郗小星在一次採訪中說道,“他們用納稅人的錢抓間諜,但抓的卻是像我這樣完全清白的人,我希望他們去調查真正的間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