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經明

邵經明

邵經明,1911年出生。著名針灸專家、新中國針灸事業發展的奠基人之一;河南中醫學院教授、主任醫師、首批中醫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首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河南省針灸學會第一屆主任委員、名譽會長,河南省中醫事業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河南中醫學院針灸專業奠基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邵經明
  • 出生地: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
  • 出生日期:1911年3月
  • 逝世日期:2012年10月
  • 職業河南中醫學院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 代表作品:《針灸錦囊》 《針灸防治哮喘》 《針灸簡要》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出版著作,個人生活,人物貢獻,

人物生平

邵經明教授1911出生於河南西華縣,幼讀私塾,誦讀經史,後迫於生計,赴西華縣東夏鎮仁和堂當學徒。酷愛學習的他,儘管要料理家務雜事,炮製中藥、製作膏丹丸散之劑,但稍有閒暇便苦讀背誦《藥性賦》、《湯頭歌訣》、《傷寒論》等中醫啟蒙書籍。東家見其勤奮好學,遂將16歲的他薦舉於當地名醫清末舉人郭玉璜門下。在跟隨郭老學習期間,他發憤忘食,勤學苦練,日間隨師應診,夜間苦讀聖賢,對四大經典及歷代醫家著作無不悉數掌握。師滿之後,郭老喜其弟子謙遜博學,堅持不渝,並有蹈厲之志,遂薦其續拜於承淡安先生。至此,邵經明教授正式走上研習中醫針灸的道路。邵經明教授得先生經驗之真諦,學術之真傳,加之苦學冥思,理法方藥無不具通。30年代即在西華、周口等地開設“鶴齡堂”,懸壺應診,針藥並用,救治鄉鄰,名聲漸起。
新中國成立不久,百廢待興,醫學事業亟待發展。1952年邵經明教授加入周口鎮聯合診所,後進入周口人民醫院工作,曾先後被選為周口政協委員、周口人大代表。1958年河南中醫學院成立,為弘揚祖國醫學,培養中醫人才,邵經明教授被調至中醫學院任教。歷任針灸教研室主任、針灸系名譽主任,針灸碩士生導師。1990年被遴選為首批全國首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主要成就

邵經明教授精於針術,工於湯藥,臨床講究方精穴簡、理明證清、效專力宏,重視中西合璧,四診同參,針藥並用,內外兼治。加之他勤耕不輟,謙虛好學,博古采今,使得他在診治疾病中師古而不泥,治法自出機杼,獨樹一幟。邵老在行醫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診治資料,閒暇之餘反覆研究,總結出許多行之有效的臨證經驗,尤其研創的“三穴五針法”治療哮喘方面更是獨具匠心,療效非凡,堪稱“針界奇蹟”。
邵經明教授從30年代起採用針灸治療哮喘,經過50餘年的艱苦探索,反覆篩選穴位,不斷改進方法,總結出了一整套防治規律,研創出一種收效迅速的治療方法,該法以肺俞、大椎、風門作為治療哮喘的主穴,被人們稱為“三穴五針一火罐”。多年的臨床實踐,證實三主穴在哮喘發作期可使肺內氣道阻力降低,哮喘即刻得到緩解;緩解期具有調整肺功能,增強抗病能力,防止哮喘發作,使其遠期療效逐漸得到鞏固。通過實驗研究,邵老初步證實了哮喘患者存在三大病理環節,即肺通氣障礙(肺失宣降)、血液循環障礙(血瘀)及免疫功能缺陷(正虛),而運用該法治療後能宣通肺氣、活血化瘀、顯著改善患者體質,因此臨床能屢獲良效。
除針灸治療外,邵老對火針和三棱針的套用可謂一絕,外科病、皮膚病,如瘰癧、流痰、腱鞘囊腫等,湯藥不及病所者,運用火針或三棱針治療頗有收效。如火針治療瘰癧,硬結大者每刺2~3針,小者常1針即可。每周治療1次,一般針治2~3次可愈。液化成膿不潰破者,每於火針或三棱針後加拔罐,以達膿汁盡出,起罐後,局部用消毒棉球擦拭乾淨,在瘡口處用無菌敷料,覆蓋固定,短期內即可治癒。此外邵經明教授將針刺手法與氣功結合,獨創“熱感手法”治療冷風頑痹之證,屢收奇效。據臨床觀察,使用此法後,多數患者可產生熱感,或出現於局部,或循經感傳,或熱及全身,甚至出汗。一患者下肢冰冷經多方診治不得效,邵老運用“熱感手法”兩次針穴,患者下肢溫度即恢復正常。邵經明教授針法之獨特,療效之顯著在病人中廣泛流傳,一位記者曾目睹後感於針效之奇,於1995年在《河南日報》第5版頭條刊登邵經明教授巨幅工作照,並題名“杏林高手,老當益壯”。
邵老臨證或用針、或用灸、或用藥、或針藥並用,廣開治路,不拘一法。他不僅針灸取穴精當,效專力宏,而且處方用藥精簡,療效著勝,在治療哮喘、腸粘連、急慢性前列腺炎、癲癇、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急慢性腎炎、肝硬化腹水、婦女功能性子宮出血、痛經等疑難大症時,將針、灸、藥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很多頑疾都能手到病除。

出版著作

邵經明教授不僅臨床經驗豐富,針術精湛,醫風淳樸,而且幾十年來挑燈攻讀,筆耕不輟,精心著述從不間斷,理論學術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曾參編第二、三版全國高等中醫院校教材《針灸學》、《各家針灸學說》等;曾擔任《中國針灸大全》副主編;參加《當代中國針灸臨證精要》等多部專業書籍的撰寫;他還總結自己多年的臨證經驗,編著《針灸簡要》、《針灸錦囊》、《針灸防治哮喘》(曾獲省教委科學專著二等獎)等書;為使農村基層醫生也能更全面的掌握和運用中醫藥,他利用診余假日,結合自己幾十年的行醫經驗,編寫《中醫知要》一書,內容包括中藥、方劑、針灸、治療等各個方面,達25萬字之多,語言淺顯易懂,醫理深入淺出,便於基層同仁學習和掌握。邵經明教授還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其中兩篇與哮喘研究相關的論文曾在國際性學術會議上宣讀。

個人生活

老驥伏櫪,壯心不已,邵經明教授從教50餘秋,即使退休仍堅持臨床與帶教,衰年仍誨人不倦。他治學力求淵博而精專,悉知傳統醫學理論,並且能夠通今博古,融會貫通。他強調為醫必須要打好基礎,掌握全面的知識理論體系,熟練於臨床基本知識。他信守“學習之道,貴在有恆;知識獲得,貴在積累。”邵老日常學習十分重視背誦,不僅自己博聞強識,而且要求學生勤於背誦,苦練基本功。授課時邵老強調理論與臨證要緊密結合,有學生曾評價說:“邵老的課就像一門藝術,每字每句都是精神的享受,知識的洗禮”。
邵老對慕名前來向他求教的人士,不分高低貴賤,皆能毫不保留傳授經驗。他甚至把遠道來求學的貧困學員安排在自己家中,並提供食宿,如同自己兒女一般,每每讓學生感激涕零。
從醫80餘載,經邵老治好的病人不計其數。他常說:“作為一名醫生,要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視病人如親人,老者如父母,同年如兄妹,兒童如子女,同情他們,關懷他們”,邵老還說:“醫者,濟世;活人之道,應以仁慈為本,惻隱為懷,普救民眾疾苦而為樂”。他把《大醫精誠》中的“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當作自己的座右銘,閒暇之餘要求弟子與其反覆誦讀,以勉其志。邵老還為自己及門下弟子確立了“三個一樣”原則,即“乾群一樣、工農一樣、親疏一樣”,無論貧富貴賤,一視同仁。
不必說這80多年,他奔走鄉間街巷,為民眾送醫送藥,更不必說他視病人如親人體貼入微,耄耋之年依然堅持每天坐診,即便上班需要拄拐杖,下班需要徒弟用車推回家,但他從不誤點上班,決不讓病人多等半分鐘。遠道窮困病人登門求治,邵老便在原本不大的家中,擠出一塊地方供病人治療之用,並提供吃住,直到痊癒而歸。病人不便來診,邵老為使病人能夠及時得到治療,不顧高齡,拖著年邁之軀擠公車……正是這點點滴滴鑄就了邵老蒼生大醫之形象。
他在1989年曾一次性繳納黨費一千元;1990年為黃河中醫藥獎勵基金會捐款一千元;2008年汶川大地震,年至期頤的他又繳納特殊黨費一千元,以表達對災區人民的深深同情。平時周圍同事、學生、病人等,誰有了困難他都會300元、500元地給以接濟。
難以想像這樣一位久負盛譽的人物,日常生活卻如此的節儉。他陋衣粗食,省吃儉用,從六十年代起便將3元、5元的稿酬,10元、8元的坐診補貼積攢起來存入銀行。直到現在登門拜訪的人們,還驚訝的發現,邵老坐的是舊沙發,睡的是舊木床,用的依然是六十年代的舊木箱、舊書櫃,看的依然是七十年代的舊電視。而這位勤儉持家的老人,卻在1999年,毫不猶豫地將自己多年積攢的10萬元,全部捐給了河南中醫學院,用於獎勵優秀教師和品學兼優的大學生。學院感激老人的壯舉,專門設立了“邵經明教學獎勵基金會”,他卻深感力量卑微,不敢驕躁,叮嚀囑咐相關負責人不要報導,不要宣傳。這10萬元凝結著邵老對中醫藥教育事業的殷殷深情,傾注了邵老對河南中醫學院建設和培養後起之秀的滿腔熱血。

人物貢獻

2012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下發了《關於公布第一批全國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單位名單的通知》,“河南
河南中醫學院院長鄭玉玲為邵氏針灸流派揭牌河南中醫學院院長鄭玉玲為邵氏針灸流派揭牌
邵氏針灸流派傳承工作室”被批准為首批全國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單位。成為全國首批僅有的64家中醫流派之一。
為在全國眾多參評單位中,“河南邵氏針灸流派傳承工作室”憑藉特色優勢明顯、學術影響較大、臨床療效顯著、傳承梯隊完備、輻射功能較強、申報資料翔實等特點,順利通過了專家審核,成為第一批全國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單位。
“河南邵氏針灸流派傳承工作室”成立後,全體工作人員將進一步系統收集整理邵經明教授臨床經驗,全面挖掘、整理、總結、傳承邵氏流派的學術思想,推廣套用其臨證經驗,弘揚邵氏針灸流派特色,培養新一代的中醫藥人才。同時,將邵經明流派的學術思想與臨床和科研相結合,拓展特色優勢病種,規範臨床套用,進一步提高臨床診治水平,推動多樣化、多層次的學術流派發展與推廣,對新批准的國家局重點學科——針灸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必將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