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百昌(1898—1981),湖北黃岡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炮兵指揮官。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維也納炮兵專科學校,德國防空學校畢業。1911年參加武昌起義。歷任師、軍參謀長,陸軍炮校教育長、江寧要塞司令等。抗戰時期,參加1937年的南京戰役,後任第4戰區炮兵指揮官、吳淞要塞司令、武漢衛戍總司令部炮兵指揮官、第9戰區炮兵指揮官、遠征軍炮兵指揮官等。抗戰勝利後,任軍訓部炮兵監、吳淞要塞司令、京滬杭警備司令部副總司令兼炮兵指揮官。1949年逃往台灣,曾任“國防部”顧問等職。1981年4月在台北病逝,終年83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邵百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北黃岡
- 出生日期:1898年
- 逝世日期:1981年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保定軍官學校,維也納炮兵專科學校,德國防空學校
首義童子軍,一流炮兵專家,抗戰成績,淡出軍政界,
首義童子軍
邵百昌,字筱珊,湖北黃岡人,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6月10日出生於縣城近郊一農家。幼時的邵百昌讀過幾年私塾。7歲那年考進武昌南路國小。後以優秀成績進入武昌高等學堂。他活潑好動,思想活躍,曾因傳閱革命黨人出版的《革命軍》《東方醒獅周刊》等進步書刊而受過學堂監督的處分。1911年7月,經革命黨人杜武庫介紹,他加入文學社,從事反清活動,與李六如同在一個分支部,並與廖湘芸等文學社員關係密切。這年夏秋之間,時局動盪,武昌、漢口等地往往一夕數驚,新軍已露“不穩”跡象,令瑞徽、張彪等驚惶不安,學校多已停課、半停課。13歲的邵百昌因機警又膽大而奉派協助革命黨人情報負責人鄧玉麟擔任通訊聯絡工作。他常常一身學生打扮,攜信件指令等來住於三鎮之間,並收集清軍和官府的情報。武昌起義成功後成立了湖北軍政府,邵百昌被派往第一糧台充任押運員,後改任童子軍隊司務長,因工作認真負責,旋調任班長。1911年12月,學生軍正式成立,童子軍即編成第三營第四隊,邵百昌仍任班長。那時,革命軍與自武勝關南下反攻武漢的清軍激戰於陽夏。學生軍奉軍政府之令守護楚望台軍械庫、藩庫、官錢局、造幣廠等機構,維持社會治安。已升任排長的邵百昌帶領部下抓住多名企圖縱火破壞的敵探。兩次披上級記功。1912年,南北議和,武昌學生軍被改編。經甄試,邵百昌被送入湖北陸軍國小。
1916年底,邵百昌經推薦升入保定軍校,1919年初從保定軍校畢業,分發陸軍第二師炮兵團見習。該團駐紮在武昌南湖。不久,炮兵團團長鄭士廉創辦軍士訓練班,以中校團副顏振傑為班主任,邵百昌為副班主任。邵自知資歷太淺,處處謹慎。他教學認真,常手把手教軍士們拆洗炮口、測距離,使用儀器等。夏天炎熱,他常打赤膊作業務指導,累得汗流浹背,為此甚得團長好評。1919年冬,湖北督署開辦學兵營,邵在鄭士廉的力薦下,加上師長蕭耀南從中相助,得以任該營學員隊上尉副隊長。1921年春,他調任第二混成旅炮兵營第一連上尉連長。該連原系豫西悍匪老洋人所部改編,素質低劣,在駐地擾民,調戲婦女之類違犯軍紀的事時有發生。邵百昌明白:他必須在基層乾出成績,才能在鄂軍中出人頭地。他以身作則,從嚴治軍,定期公布全連一伙食帳目,同時嚴辦了幾名屢教不改的兵痞子,經過一年整訓,至次年春校閱考核,第一連的成績列入優等。旅長寇英傑特給予邵百昌表彰獎勵。一年後,邵百昌升任陸軍第二師少校參謀。終因受到王占元及其一些親信的排擠而被調出湖北,到川軍潘文華的第三十三師擔任參謀。因得到潘文華賞識,很快升為軍官訓練班上校班主任,1924年又提拔為師參謀長,並曾代理旅長,有意讓他帶兵。1925年7月,邵百昌因父病辭職返鄉照料,旋因與當上湖北督軍的蕭耀南有舊,奉委為湖北督軍署中校參謀,併兼任湖北無線電學校兵器部主任教官。
1926年春,邵百昌就任第二十六師(師長于學忠)炮兵團團長,駐防鄂西恩施。為防止國民革命軍攻打武昌,邵百昌炮兵團又被于學忠電令開赴武昌外圍,配合吳佩孚的直系部隊參加破圍戰。邵百昌順應形勢,暗中與北伐第八軍唐生智部第一師聯繫,藉口官兵中大多數人是豫籍人,軍心厭戰,恐滋生出譁變故而拒調前線。出於保存實力的于學忠也無意為節節敗退的吳佩孚賣命……邵百昌率領炮兵團隨二十六、二十七師主力退往豫西南。自恩施至鄧縣,費時三個月,走走停停。行軍途中多次遭到別廷芳等豫西山區民團武裝和大刀會、紅槍會的襲擊,部隊損失近半,裝備損失嚴重。但邵百昌平日關愛部下,又能廉潔奉公,他的炮團基本保持完整。于學忠在鄧縣校閱部隊時,當眾稱讚邵百昌帶兵有方,是將才,調升邵為第九軍參謀長。
1927年1月,邵百昌與于學忠分道揚鑣。邵率領炮兵團接受了唐生智第八軍的改編。經湖北同鄉、第八軍黨代表劉文島的介紹,邵百昌加入國民黨。但邵對政治並不熱衷,而對與炮兵有關的兵工技術似乎很感興趣。劉文島在兼任漢口市長時曾兩次宴請邵百昌,表示願向蔣介石推薦邵,因為南京那邊急缺炮兵指揮人才。邵百昌感到武漢國民政府實為正統,託詞表示他想留在湖北供職,劉文島也只有作罷。
一流炮兵專家
1927年夏,寧漢合流,一致清黨反共。邵百昌和很多中國國民黨將領一樣,在心理上接受了這一政治現實。他出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六軍少將參謀處長,並代理參謀長,著手編組炮兵一個半團的建設,對提高該軍戰鬥力頗有貢獻。1928年7月,邵百昌辭去少將參謀長一職,改任漢陽兵工廠檢驗課課長。在這座始建於清末、舊時中國規模最大、設備也較好較齊全的兵工廠里,他一心鑽研兵工技術,幾達廢寢忘食,他還自學英語、德語,學習測繪製圖,操作各種檢測儀器,忙得很起勁,天天提早半小時就進廠,嚴於律己,待工人十分和氣,1930年6月,邵百昌被派往歐洲考察兵工技術,先後參觀了德、奧、英、法、瑞典等國的兵工廠,並在德國的西門子、蔡斯兩廠各實習3個月。1931年7月,邵百昌又主動進入奧地利維也納炮兵專科學校,研習綜合作戰。教官和校長起先並不知道這位身體壯實的中國青年曾是個將軍,還當他只是來自漢陽兵工廠的一名技術幹部。待了解到邵的經歷後,都對他的謙虛好學精神稱讚不已。這年10月,政治上失意的劉文島被派往德國擔任大使,兩個月後又兼任駐奧地利大使。他得知邵百昌在維也納炮校學習,異常高興。兩人談到時局,都不免憂心忡忡。當得知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蔣介石嚴令東北軍不得抵抗,結果月余內東北三省淪於日寇鐵蹄之下的訊息後,邵百昌滿腔熱血沸騰,表示他將儘快回國,請纓殺敵。
經劉文島再三相勸,邵百昌才恢復了平靜。他於1932年5月畢業後暫留於維也納。後又返回柏林,與俞大維一同研究彈道學,有心在回國後建立炮兵工程學校,培養大批專門人才,以期在今後的抗戰中發揮作用。1932年冬,經劉文島出面聯繫,邵百昌得以進入德國航空學校受訓,重點研究防空布陣技戰術,修業期半年。1933年6月,邵百昌與桂永清、邱清泉、黃維等人一同回國。9月,邵百昌出任陸軍炮兵學校少將教育長。該校是一年前才建立的,還只是徒有其名的空架子,以至閒不住的邵百昌感到無所事事,有力無處使。
1934年夏,他兼任廬山軍官訓練團兵器組副主任,與主任俞大維在海慧寺前廣場上向軍官們講授歐美、日等國的兵器知識。在廬山,邵百昌受到蔣介石的召見。蔣對他勉慰有加,還與夫人宋美齡留他吃飯……這次召見令邵百昌很受感動。自此後,他一直對本來印象不佳的蔣忠心不二。回到南京後,邵百昌調任防空學校教育長。他接受國民黨軍委會和總參謀部委託,出於對以後抵抗日本侵略的考慮,對防空部隊的編制與部署作了基礎性規劃,重點在青島、連雲港、上海、杭州等東南沿海城市,首都南京更是防空部署的重點。經邵百昌的提議,當局在南京的郊外幕府山、烏龍山、浦鎮頂山和城內的五台山、清涼山等地都修建了高射炮陣地,以期拱衛首都。
1935年春,邵百昌看不慣軍政部長何應欽的親日態度,對何有意不及時批下防空作戰計畫甚為不滿,曾不止一次發生言語頂撞。何應欽出於報復,兩次開會點邵的名訓斥,聲稱邵主持制定防空計畫時照搬德國防空經驗,犯了教條錯誤,將其降為上校。這引起陳誠的不滿,副總參謀長白崇禧、軍事參議院副院長唐生智等高層將領也為邵百昌鳴不平。陳誠特向蔣介石提到此事,蔣裝聾作啞不置可否。1935年6月,邵百昌奉調為委員長武昌行營陸軍整理處研究委員,曾被派往全國各地校閱炮兵部隊,歷時4個月。1936年10月,邵又被恢復陸軍少將軍銜,調任江寧要塞司令。為加強要塞防務,在江邊山上增建炮台3座,配置德國大口徑榴彈炮10餘門,並指揮被調來支援的工兵兩個營開掘地道,在地下連結起各炮台,要塞周圍也作了偽裝。蔣介石曾親往視察,讚不絕口。
抗戰成績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邵百昌全力投入抗戰,曾向蔣介石請求帶領炮兵部隊赴平津支援第二十九軍等部抗擊日寇,未獲批准。“八一三”淞滬大戰打響後,他曾奉統帥部之令與防空兵司令黃鎮球隨同白崇禧赴上海前線,協助張治中、陳誠、朱紹良部署防空戰鬥,但終因中國軍隊擁有的高射炮、高射機槍太少,空軍飛機又消耗過半而無法改變挨轟炸掃射的劣勢,死於日本轟炸的官兵就多達三四萬,損失慘重。日本海軍的巨型艦炮摧毀了滬郊太倉瀏河、茜涇等地中國軍隊的陣地。由彭孟緝指揮的中國唯一的重炮團的幾十門德制榴彈炮也在大撤退中被迫棄於河裡,這令邵百昌聞訊後痛心疾首!
邵百昌在上海失守前半個月就已返回江寧要塞,意識到南京很難守住,遂作主張,指揮炮兵們拆卸下各炮台的榴彈炮和戰防大炮,緊急運往馬當要塞和湖口要塞,只留下一部分火炮用以拒敵。此外,他指揮當年堅持部署在南京城內外各山上的高射炮部隊擊毀前來空襲的敵機7架。但戰局迅速急轉直下,江寧要塞幾乎沒發揮什麼作用就失守。邵百昌因及時撒移走對以後的戰事至關重要的多門大炮而受到時在武漢的蔣介石的表彰。南京失陷3天后的12月16日,邵百昌被晉升為陸軍中將。1938年初,他出任武漢衛戍總司令部(總司令陳誠)炮兵指揮官兼黃鄂要塞司令。第九戰區成立後,他又兼戰區炮兵指揮官,多次上前線指揮3個炮兵團配合陸軍抗擊兇惡的日寇,曾2次負傷,又立下戰功。
1939年冬,邵百昌調任第四戰區炮兵指揮官,他緊急整訓2個半炮兵團,而後率部開發桂南前線,協助陸軍抗擊已從北部灣登入的日寇。1939年底,號稱日本“鋼軍”的第五師團之中村旅團血腥侵占華南重鎮崑崙關,並企圖西侵柳州和桂林,繼而向貴陽進攻。蔣介石帶上白崇禧、陳誠親臨前線督戰,緊急抽調號稱“王牌軍”的第五軍晝夜兼程,赴崑崙關一線作戰。邵百昌奉令率炮兵協同戰鬥,連夜進入前沿陣地,架好大炮,瞄準日軍陣地。12月18日拂曉,中國軍隊開始反攻,炮兵的密集炮火重創了守敵。鄭洞國師的官兵們與日寇展開白刃戰,首先攻占仙女山。當夜,在猛烈炮火掩護助戰下,第五軍收復了崑崙關。兩天后,日寇在大批戰機助戰下進行反攻,又奪下崑崙關。此後雙方反覆爭奪,死傷甚重。杜聿明沉著應戰,請邵百昌的炮兵予以密切配合,逐次集中火力轟擊日軍的炮兵陣地,輕、重機槍掩體,壓制其火力。邵百昌帶上一架望遠鏡、一部電話機,腰插雙槍,深入前沿陣地指揮,甚至親自測距,瞄準目標,並作戰時動員。戰鬥中,他指揮的炮兵勇猛頑強打得艱苦又很有成效。戰鬥整整打了10餘天,奪回崑崙關,日寇被迫撤離,是役取得重大勝利。炮兵部隊的出色表現令蔣介石、張發奎、杜聿明等很滿意。邵百昌又獲一等軍功章一枚。
1944年夏,印緬戰場上的日軍已成強弩之末,猶作困獸之鬥,負隅頑抗。邵百昌出任中國遠征軍的炮兵指揮官,配合十一集團軍黃杰等部反攻滇西,強攻下松山要塞,全部收復失地,以戰功又獲二等雲麾勳章。
淡出軍政界
抗戰勝利後,邵百昌奉調軍訓部任炮兵總監。1946年5月,又調任吳淞要塞中將司令。1948年底,被迫下野的蔣介石離開上海前夕,特為在碇泊於長江入海口崇明島邊的軍艦上接見湯恩伯、劉昌義、邵百昌等30餘位守滬將領,要求他們精誠合作、和衷共濟,堅守大上海半年以上,爭取時局變化後迎接國軍反攻。他還授權邵全權指揮駐滬各炮兵部隊,佐助湯恩伯,當場宣布邵升任京滬杭警備司令部副總司令兼炮兵總指揮。使邵百昌始料未及的是,人民解放軍對上海的攻勢,如摧枯拉朽勢不可擋,14萬國民黨軍隊不堪一擊。為了報答蔣介石的“知遇之恩”,隨著上海即將解放的炮火聲,邵百昌等人不得不潰逃台灣。
在台北,邵百昌終因非蔣介石嫡系,又不善拉關係,溜須拍馬,鬱郁不得志,臥病數年。1954年,邵百昌被安排為“國防部”中將銜科研委員,後又經俞大維聘為炮兵總顧問。邵於1959年退役,4年後改任台灣航業公司常駐監理人。
1971年10月,在台北市中山會堂內,舉行了辛亥武昌首義同志會第三屆大會,與會者有130人,都是參加過武昌起義的老人。73歲的邵百昌接替已是80高齡、體弱多病的萬耀煌當選該會第四屆理事長。
他每天只要去上半天班,剩餘下的時間,邵百昌除了去台北郊外桃花湖釣釣魚,練騎腳踏車或下下象棋外,就是用於撰寫回憶錄、自傳等。他已發表或出版的《辛亥武昌首義之前因後果及其作戰經過》、《張文襄公在鄂培育人才及其影響》等文章在台灣和海外華人史學界引起較廣泛的關注,尤其是前一篇長文,因邵氏是親自參加過武昌新軍起義的,寫的都是親聞親見親歷,也就頗具史料價值。
1974年,邵百昌又當選辛亥武昌首義同志會理事長。1977年,他已79歲,居然再度任此職務,他甚感榮耀。1980年4月19日,邵百昌逝世於台北,享年83歲。他一生中經歷了辛亥革命、軍閥混戰、國共內戰,抗日戰爭等重大歷史事件,有功有過,閱歷豐富,是二十世紀風雲的一位見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