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門箋,徐州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美術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邳州門箋
- 類別:傳統美術
歷史淵源,基本特徵,
歷史淵源
邳州門箋也稱“門錢”、“過門箋”、“門吊子”。據史料記載,門箋始於漢代以前,古人初用幡勝表達人們對神靈的敬仰和崇拜,祈求吉祥。宋代開始在年節時把幡勝懸掛於門楣,作為新年的吉兆,並開始用布和紙鏤空,製作掛門錢。明清時,掛門錢已演變成型,幡勝經過一千多年的傳承與發展形成了現在的門箋。每當春節,邳州城鄉家家戶戶張貼門箋,五彩門箋,色彩強烈艷麗,迎風飄舞,與春聯、鬥神交相輝映,給節日中的新年增添了熱鬧的氣氛。
基本特徵
邳州門箋主要有單色門箋和五色換色門箋兩種。邳州門箋製作,採用各種不同型號自製刻刀精心刻鑿,刻出的紋樣線條要流暢清爽,刀口要光滑整潔,還要體現出刀味,刻制要求下刀快,行刀正,收刀直順,紋樣圓潤,不帶毛刺。門箋刻制是一種鏤刻藝術,鏤空剔除不需要的部分,有陽刻、陰刻和陰陽結合的技法。邳州門箋具有北方剪紙的粗獷、質樸、雄壯、豪邁大氣的特點,同時又融匯了南方剪紙的圓潤秀麗、纖巧精細的風格,粗獷豪放中透著精巧,厚重深沉中蘊藏著靈動,刀法簡潔大方,樸實流暢,極富蘇北農民的淳樸、明朗、豁達的氣質和地方特色。邳州門箋在繼承傳統門箋藝術的基礎上不斷地發展提高,藝人利用手中的刻刀和對生活獨特的藝術解讀方式,進行創作刻制,作品的構圖隨意、豪放,不受任何約束。邳州門箋的刻制工藝極其講究,精雕細刻,刀法工穩細膩,線條簡潔明快,畫面樸實,大刀闊斧,結構巧妙,具有較高的藝術研究和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