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麥17是邯鄲市農業科學院以觀35為母本、藁9411為父本,通過雜交選育而成的小麥品種。
邯麥17株高81厘米,株型偏緊湊,旗葉小、上舉,株行間通風透光好。中抗條鏽病和葉鏽病,中感紋枯病,高感白粉病、赤霉病。抗寒性級別1級。穗層較整齊,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飽滿度較好。
(概述圖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邯麥17
- 審定編號:冀審麥2016002、國審麥2016022
- 品種來源:觀35、藁9411
- 選育者:邯鄲市農業科學院
- 作物名稱:小麥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邯麥17是邯鄲市農業科學院以觀35為母本、藁9411為父本,通過雜交選育而成的小麥品種。該品種於2016年分別通過河北省審定,審定編號:冀審麥2016002;並於同年通過國家審定,審定編號:國審麥2016022。已申請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公告號:CNA016937E。
特徵特性
農藝性狀:邯麥17為半冬性小麥,全生育期242天,比對照品種良星99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抗寒性好,分櫱力中等,成穗率高。株高81厘米,莖稈堅韌,抗倒性較好。株型偏緊湊,旗葉小、上舉,株行間通風透光好。穗層較整齊,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飽滿度較好。後期耐熱性一般,落黃較好。畝穗數46.9萬穗,穗粒數33.5粒,千粒重40.7克。
抗性:2013-2014年經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鑑定為中抗條鏽病和葉鏽病,中感紋枯病,高感白粉病、赤霉病,對常發性病害抗耐性強,綜合抗病性優於2017年主推品種。凍害2級,綠葉越冬,區試鑑定為1級抗寒品種,抗寒性與濟麥22相當,優於2017年河北主推品種。
品質特點:經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穀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連續兩年檢測籽粒平均容重807克/升,蛋白質含量14.3%,濕麵筋含量30.6%,沉降值24.7毫升,吸水率58.5%,穩定時間2.1分鐘,最大拉伸阻力205E.U.,延伸性156毫米,拉伸面積47平方厘米。籽粒均勻、飽滿、商品性佳。
產量表現
2013年黃淮北片區試,平均畝產511.5千克,17點匯總,15點增產,平均較對照良星99增產3.28%,居第3位。
2014年黃淮北片區試,平均畝產604.4千克,20點匯總,19點增產,平均較對照良星99增產4.24%,居第3位。
2015年黃淮北片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5千克,比對照良99增產5.77%,居第2位,10點匯總,10點增產,增產點率100%。
2013-2014年冀中南水地組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71.5千克,較對照增產6.43%,201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81.4千克,較對照增產8.68%,居第1位。
2013-2015年邯麥17在黃淮北片區試平均畝產573.6千克,較對照良星99增產4.43%,增產點率94.4%,其中在河北高邑、衡水、邯鄲,山東菏澤,山西永濟、新絳等國家區試點平均畝產均達600千克以上,具有650千克產量潛力;冀中南水地組區試平均畝產567.3千克,較對照石4185增產6.87%,增產點率87.2%。另外,2015-2016年在大名縣武警農場進行了大面積示範,800畝示範方平均畝產達605.5千克,起到了良好的示範效果。
適種區域
邯麥17適宜黃淮冬麥區北片的山東、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水肥地塊種植。
栽培技術
根據對邯麥17小麥在區試中的產量三要素統計分析認為,邯麥17小麥產量構成因素的變異係數依次為畝穗數>穗粒數>千粒重。因此,邯麥17小麥高產栽培的主導思想是“攻穗保粒”。
- 精細整地,足墒播種,播後鎮壓,可免澆越冬水。
- 播期、播量。適宜播種期10月5日-15日,中高水肥地適宜基本苗20-25萬/畝。
- 澆水、追肥。一般在拔節期澆春1水,結合澆水畝追施尿素15-20千克。澆好揚花灌漿水,後期根據土壤墒情和降雨量確定是否澆灌漿水。
- 中後期“一噴綜防”:揚花後結合治蚜用殺蟲劑、殺菌劑和葉面肥進行一噴綜防2-3次,既可以防治病蟲害,還可以增加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