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曾忘卻的

那些不曾忘卻的

《那些不曾忘卻的》系作者應子的處女作。入選作品共29篇,其中:卷一,小說19篇;卷二,散文6篇;卷三,遊記4篇。作者在作品中,以其人生所旅,講述了一個個活生生的故事,塑造的人物如在身邊,讀來有親切交談之感。作者思想敏捷,與時代同行;文筆不澀不枯,一氣呵成;文字信手拈來,落地生花。作品中小說其人其事真實鮮活,如“啞巴”、“為愛痴狂”、“知了”等;散文情感清純,如“我的外公外婆”、“那些不曾忘卻的”、“外婆家的垃圾桶”等;遊記,俊秀自然,如“烏鎮印象”、“安昌古鎮”、“遊走天台山”等。

基本介紹

  • 書名:那些不曾忘卻的
  • 出版社: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 頁數:199頁
  • 開本:16
  • 作者:應子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那些不曾忘卻的》由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應子,本名應芳芳,漢族,1971年出生於浙江寧波,幼師畢業,自幼受愛好文學和音樂的父母影響,熱愛寫作,自學文學創作有關知識。曾在家具商場工作十年有餘,並以此為背景寫了些商場裡的人和事,同時,將耳濡目染的身邊人和事,也塑造成故事收錄筆端。現因熱愛旅行和寫作而辭職,成為自由職業人。

圖書目錄

卷一
那些不曾忘卻的
我的外公外婆
外婆家的垃圾桶
娘家沒有襖,一世苦到老
月光下的舞蹈
走向春天
卷二
阿貞
瘋阿娘
老倌兒
兩塊五
那一場艷遇
那年夏天,他喚我阿紫
青梅快熟了
為愛痴狂
小乖的故事
一毛錢
啞巴
金叔
這個湘妹子,不太溫柔
知了
小娥下凡記
等你
我的爸爸媽媽
相濡以沫
卷三
安昌古鎮
晨曦中的西塘
烏鎮印象
遊走天台山

序言

2011年秋天,我帶著應子的《知了》、《我的爸爸媽媽》和神話故事嫦娥奔月之後續——《小娥下凡記》三篇書稿去了湖南。一路上,我時常翻閱著這些書稿,思忖著其中的內容。在湖南的最後一天,我在衡陽江邊石鼓書院的石階上讀完了應子這三篇書稿。三部小說的結尾宛如北去的湘江,一直在我的心裡靜靜地流淌著,如應子手中的沙礫,撒落在湘江邊。那天,我憑欄凝視著江中遠遠的片舟,想好了一件事:應子的書稿該出版。
在一次交談中,我與她說起我的心愿。她卻婉約一笑,矜持著在我的一篇小文“湘江北去”後,鋪紙寫下了“小時候,我總是在午後的暖陽里,沿著河邊,慢慢地走。一路撿拾各種形狀各種顏色的石頭,裝滿了一口袋帶回家,它們是我的珍寶,是我的玩伴,我跟它們說了好多好多心事。”
她續寫道“最喜歡那些江邊的沙礫,多么可愛的樣子,簇擁在一起,隨隨便便地敞開著,自由自在地擺放奇形怪狀的姿勢,或擠眉弄眼,或咧嘴一笑,或沖你扮個鬼臉,孩子似的,爛漫著。天灰濛濛的,要暗下來了,它們安靜地,竊竊私語著黃昏後的遊戲。你說,它們準備玩點什麼呢?是撈過一捧江水,散開一朵珠花,還是撲通撲通地跳進水裡,洗去一天的塵埃。也許,它們希翼你俯下身,將她們輕輕抱起。”
應子就這么在她的《烏鎮印象》里,在她的《安昌古鎮》里,在她的《遊走天台山》里,在她的《我的外公外婆》里,幸福著,美文如水;哲理著,明辨事理。給我留下了清新的、深刻的感覺。
今年4月中旬,我帶著應子《那些不曾忘卻的》等二十九篇書稿,坐上了去海南的列車。列車到海口需三十三小時,途中隆隆的鐵軌撞擊聲伴著我,與應子的訴說交織在一起。在海南島海棠灣後海邊的小漁村里,我住下了。白天我到處走走看看,晚上我一邊聽著海浪拍岸的濤聲,一邊讀著應子的書稿。 在海浪聲中,我似乎感覺《啞巴》里的啞巴聽見應子的呼喚,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孩提,在“狹窄的屋子”里,坐在只有“一米二寬”的木板床邊,剝著花生。
在海浪聲中,我似乎看見《為愛痴狂》的瘋人“與一個女孩青梅竹馬十八載,相約著,由沒考上大學的他,賺錢供考上大學的女孩讀完大學,回來後攜手今生”。“可是女孩考上大學後,便攀了高枝另外飛了”。“他由此便鬱結致病,直至失了心性,時而清醒,時而癲狂”。就是這么一個失去了愛的瘋人,卻為了救兩個孩子,大愛般地死去。
海風中,海浪一次次拍打著海岸,浪花飛濺,一排追著一排,又在沙灘上慢慢退去,留下歡快的、一層層的、白花花的水跡,如應子的小說《瘋阿娘》、《那一場艷遇》、《那年夏天,他喚我阿紫》、《瘋語癲人奇遇記》,又如《小乖的故事》、《相濡以沫》、《這個湘妹子,不太溫柔》。
晨曦中,夜色里,我一次次沉浸在應子的書稿里,與應子的文字對著話。
她的《老倌兒》、《兩塊五》和《一毛錢》,說的都是普通人的故事,卻說了不普通的道和理;她的《青梅快熟了》和《月光下的舞蹈》告訴人們一個簡單的但又常常被忽視的常理:做自己該做的。
而她的《外婆家的垃圾桶》,卻讓我回到淡漠已久,但不敢忘記的年代。稿子裡面的一字一句,雖然都輕描淡寫的,卻分明地說著,苦難不要再來,不要再來!
應子說的故事,在這後海的海灣里,如不息的排浪,不停地拍打著海岸,不停地洗禮著岸邊細細的沙灘……
在這之前,在這之後,我常常看見應子的眼光望著遠方,看著近處,又往往回眸一瞥,留下或歡心笑意,或會心一笑,或對卑劣丟下一眼淡淡的鄙視。在她深深的眼眸里,時常閃過一絲因多年磨礪而隱藏置底的堅忍不拔,時常閃過一堆因多年在商場摸爬滾打久經沙場而積聚的如玩世不恭詭異般睿智眼光,也常常堆滿一位慈善的女子常有的善良厚愛溫暖的目光。正是這樣的眼眸,才有了這二十九篇文章。
作家的文字,如心跡。應子的心底蘊存著清純,她的文字襯托著她骨子裡的樸實,點到為止,見好即收,留下思考,正是她行文的風格,如她的為人品質。應子在《那些不曾忘卻的》里說:“一直以為那些隱藏的傷疤,只能深深掩埋,不忍揭示。那些往事,疼痛得不堪回首,不敢面對。而如今,也終於雲淡風輕。儘管有淚滑過,但還是很快樂,很幸福。所以學會了珍惜。”
她又說:“終於,學會了陽光燦爛地照亮身邊每一個人,告訴他們,快樂,是自己修煉而來的,它絕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如今,應子在手中掌握著自己。
在朋友們的期待中,幸得北京書業資深行家隆利新先生的慧眼,《那些不曾忘卻的——應子作品選》,終於問世!
在祝賀應子處女作《那些不曾忘卻的》發表前夕,由我來為本書寫序,我自認是不合適的。但這也恰恰印證了應子不照常規——或盛請前輩名人或盛請優秀師長寫序——行事的淡然風格。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學習的機會。能在這裡給廣大讀者說說我對應子文字的欣賞、信任和對應子的尊敬,也是三生有幸的。應子的作品選,會得到她的親人、朋友和她的讀者讚許的。因為她自己,就是從那些無數普普通通的人群裡面走出來的。
二○一三年五月
於簡木書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