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家峪村(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雪野鎮下轄村)

邢家峪村(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雪野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邢家峪村隸屬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雪野鎮,位於萊蕪西北25公里、鎮政府駐地南7公里處。西鄰小羅圈村,南鄰後黑山村,北鄰小樓村,東臨雪野水庫。全村現有2010口人,1320畝耕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邢家峪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
  • 人口:2010口人
歷史沿革,經濟發展,鄉村人物,烈士英名錄,歷任村支書,歷任村主任,鄉村景點,鄉村傳說,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明朝正德5年(即公元1511年),邢姓由山西省洪洞縣遷此建村,因選址在匯河西岸的山峪之中,冠以姓氏,故名邢家峪,分大、小邢家峪。1959年,因修建雪野水庫,原址被水庫占用,遷至今址。自建村至今,已有490年的歷史。村中共有邢、王、李、孔、傅、朱、劉、孫、周、紀、許、胥等12姓,其中邢、王、周姓居多。
抗日戰爭初期,因襲舊制,雪野周圍一帶的村莊分別屬於萊蕪縣第七區和萊蕪縣第八區所轄,當時區以下設鄉(鎮),鄉(鎮)直接領導村,邢家峪村屬七區管轄;1941年春,根據抗日鬥爭形勢的需要,萊蕪縣劃為萊北、萊東、新甫三縣,同年,撤銷鄉(鎮),劃大區為小區,以區轄村,邢家峪村屬萊北雪野區;1945年10月,三縣合併,復稱萊蕪縣;1951年3月,萊蕪縣改地名區為數字區,雪野區為十二區,邢家峪村隸屬十二區;1955年10月,萊蕪縣又恢復地名區,邢家峪村隸屬雪野區;1958年3月,撤區劃鄉,邢家峪村屬雪野鄉;同年10月,上遊人民公社成立,邢家峪村劃歸上游公社;1984年4月,上游公社改為上游辦事處,轄上游、大廠、西峪、安子灣、雪野五個小鄉,邢家峪村隸屬雪野鄉;1985年11月,上游辦事處分為上游、雪野、鹿野三個鄉(鎮),邢家峪村隸屬雪野鄉;2001年,撤鄉並鎮後,上游鎮、雪野鄉、鹿野鄉合併為雪野鎮,邢家峪村隸屬雪野鎮。
在抗日戰爭時期,為保障部隊的生活供給,邢家峪村人民自覺安碾、磨,節衣縮食,日夜操勞,支援部隊,保證了部隊生活供應,被部隊譽為支前碾、支前磨,遺蹟現在孔雀山旅遊區內保存完好。在此期間,駐雪野區的八路軍四支隊武器彈藥匱乏,為抗擊日寇的侵略,自己動手製造武器。經反覆考察,將兵工廠建在了山奇石險、可退可守、林木茂密的孔雀山,為部隊的裝備提供了保障。1944年3月17日,日偽軍製造了駭人聽聞的邢家峪“3·17”慘案。這天凌晨,日偽軍1500餘人包圍了邢家峪村,施行了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邢日傳被敵人一刀把頭砍掉,邢念福被棍子擊碎頭骨,邢瑞一被日軍用鐵杴把頭鏟下,胥先厚躲在羊欄天棚上,也未能倖免,被日軍拖下後,一刀砍死。20餘名婦女被姦污,其中一少女被輪姦致死。一日之間,死6人,傷30餘人,燒毀房屋26間,掠走牲畜、衣物不計其數。原四支隊司令員廖容標將軍為本村題詞“魯中抗日基地,軍需供給模範”。

經濟發展

1977年,為了解決村民澆地難的問題,在縣委委員、村支部書記邢義業同志的帶領下,全村人民吃窩頭,睡窩棚,用小車,使鋼釺,歷時2年3個月在村西兩山之間建起了龍灣子水庫。其壩身長達40米,高達30米,不但能澆灌700畝地,而且也是雪野三峽旅遊區的一道雄偉景觀。
1995年1月,新一屆黨支部成立後,決定加高龍灣子水庫。村幹部一班人捲起鋪蓋,晝夜靠在工地上。在黨員幹部的帶領下,僅用24天,硬是用繩子把120噸水泥、1500方沙石,送到壩頂,完成了3米高的石砌。1996年建集貿市場,拆遷大小180多間房子,正月底全部拆遷完畢,整整提前了一個月。村東1000餘畝的山場和糧田,常年得不到灌溉,而村西的大山溝里卻常年細流不斷。支部一班人東挪西借,湊了9萬多元啟動資金,投資30多萬元、投工1.5萬多個實施了調水工程,建起了3個千方大水池,鋪設了2800多米的低壓管道,實現了自流灌溉。在此基礎上,又先後新建或加高、加固了5座水庫,增加蓄水44.5萬方;修防滲渠3000米,鋪設軟管3500米;開發土地3500畝,植樹37.5萬株;修路32.5公里。累計投資400多萬元,投工35萬個。支部一班人還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先後辦起了保溫材料廠、冰糕廠、建築公司、農副產品購銷站等5處村辦企業。同時,大力鼓勵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先後扶持發展了網箱養魚戶100多戶,路邊飯店30多家,其他各類專業戶200多家。
邢家峪村現有山場面積9800畝,人多地少山場大,其經濟特徵主要是觀光林業、生態農業,快速發展旅遊業。該村地處古代齊長城、錦陽關,西靠華山林場,東臨萊蕪境內的特大水庫——雪野水庫。邢家峪村交通四通八達,通往省會濟南的省道萊明路穿村而過,東有普雪路,北有仲臨路。公路、交通便捷,鄉村路、旅遊路縱橫交錯。
邢家峪村從20世紀60年代就是全縣治山、治水、綜合治理的先進典型。改革開放以來,這個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勇於開拓,立足本地豐富的旅遊資源,以水為題,水陸並進,內引外聯,發展旅遊業。目前,該村的旅遊開發已初具規模。
孔雀山風景旅遊區(原名金泥灣風景旅遊區,因航拍顯示,整個景區酷似開屏孔雀,所以改名為孔雀山旅遊區),經省市領導和有關專家反覆考察論證,已完成了山、水、林、田、路、景統一規劃和綜合治理。投資350萬元,開發了金泥灣、情人屋、兵工廠遺址等30多個景點。修築了36華里環山旅遊路,20華里人行便道,建成了占地面積6500平方米、容納大小汽車500輛的停車場2處;建設各式別墅4處;容納500人的特色餐館7處。各類娛樂設施初具規模,已建成小型娛樂場2處,娛樂項目14個,實現了水通、路通、電通、通訊通。孔雀山風景旅遊區集山、水、林、泉、瀑、峽、洞於一體,綠、清、奇、幽、險於一山,美麗的自然景觀與古老的民間傳說、奇聞軼事相融合,已形成特色鮮明的旅遊景觀資源。
其後,,又由邢偉傑牽頭,投資l28萬餘元開發的雪野三峽旅遊區也初具規模。風景區內不僅有豐富的森林景觀資源,多彩的美麗傳說,還有雄偉的山嶽景觀,多姿的奇石景觀。整個旅遊區以四季常綠樹種為基調,力求實現春花、夏蔭、秋果、冬青四季有美景,絕對不會令人感覺到絲毫寂寞。
與此同時,邢家峪村還以旅遊為龍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新建高檔旅館、酒家40多處及相應的配套服務設施,使邢家峪村成為魯中腹地的一顆旅遊明珠。2000年,全村旅遊收入達40餘萬元。該村以旅遊為主導產業,大力發展旅遊觀光樹種,引進名、優、特、稀品種,連片栽植、合理布局,實現了山山有樹、處處有花、花紅柳綠、山清水秀。
配合旅遊,該村還對農業結構做了大幅度調整,發展生薑、大蒜、畜牧養殖、水上養殖。著名的“西水東調”工程,為產業結構的調整奠定了快速發展的基礎。
該村目前在全鎮各項工作中,皆名列第一。在庫區第一個達到小康標準;在全鎮第一個實現自來水、電話村;在全鎮第一個接通有線電視;第一個建起高標準、而且達到“雙基”標準的教學樓;第一個建起高標準的衛生所、幼稚園。該村獅子舞歷史悠久、技藝精湛,曾在1995年萊城區首屆農民藝術節上榮獲表演一等獎。第一個依靠自身力量、滾動發展,成為既無外債、又無內債、集體職累逐年上升的村,第一個計畫生育年年達標,社會治安秩序良好,村有“夜不閉戶”之說。該村連續5年被中共萊城區委評為。“優秀黨支部”,1999年7月,被中共萊蕪市委授予“紅旗黨支部”光榮稱號。
邢家峪村民自古以來就有勤勞、勇敢、善良、團結的優良品質。而且現在村民的觀念與時俱進,也具有了鮮明的創新精神。1992年,邢樹業借著雪野搞旅遊開發區的契機,在萊明路邊蓋起了一棟餐飲樓,亮出了“魚頭大王"飯店的招牌。邢樹業生在湖邊,長在湖邊,研究魚的烹飪技術,逐漸摸索出了幾十種魚的吃法,在他眼裡,魚的全身都是寶,沒有做不成下酒菜的。邢樹業首家推出了“沙鍋魚頭"的新口味。“沙鍋魚頭”的做法是在沙鍋內放人上等的花鰱魚頭,再輔以各種佐料,不放水,不放湯,不煮,不蒸,不炒,而是用慢火煨,類似於老百姓所說的“乾烤”。這樣的工序完成後,即魚頭煨熟掀鍋,一看,魚肉潔白細膩;一吃,味道鮮香滑嫩,讓人禁不住胃口大開。
邢家峪村,雖在山谷中,可建設的是一座山城。雖是山村,村民的思想、觀念卻不落後於市民。邢家峪村在祖祖輩輩的努力奮鬥下,將不斷譜寫出農村發展繁榮的新篇章。

鄉村人物

烈士英名錄

邢日鎬 男,1923年出生,1945年參加革命,魯中軍區戰士,1945年濟南失蹤,1950年追認烈士。
邢庚業 男,1923年出生,1943年10月參加革命,邢家峪民兵隊指導員,1945年在日本新瀉犧牲,1950年批為烈士。
邢護業 男,1926年出生,1943年參加革命,萊蕪縣青年大隊班長,1943年在萊蕪大崮山戰鬥中犧牲。
邢福業 男,1924年出生,1944年參加革命,魯中軍區四師班長1946年在張店戰鬥中犧牲。
邢敬業 男,1924年出生,1945年參加革命,華東野戰軍八縱班長,1948年11月在淮海戰役中犧牲。
王希坤 男,1920年出生,1943年參加革命,1948年在萊蕪胡家泉戰鬥中犧牲。
邢炳業 男,1919年出生,1940年參加革命,山東縱隊一旅二團戰士,1941年在蒙陰城戰鬥中犧牲。
邢萃業 男,1913年出生,1940年參加革命,魯中軍區十一團三營八連排長,1943年在萊蕪蘭子村戰鬥中犧牲。
邢攸軍 男,1926年出生,1945年參加革命,華東野戰軍八縱二十二師六十六團班長,1948年11月在淮海戰役中犧牲。
邢占業 男,1925年出生,1940年參加革命,魯中軍區交通員1943年在萊蕪船廠村戰鬥中犧牲。
邢曰來 男,1924年出生,1940年參加革命,萊蕪縣獨立營戰士,1943年在萊蕪周家窪戰鬥中犧牲。
孫豐義 男,1920年出生,1941年參加革命,魯中軍區班長,1943年在萊蕪棗園犧牲。

歷任村支書

南 村
1939年一1942年7月 王希良
1954年3月一1950年2月 王日玲
1950年3月一1956年10月 邢義業
1956年10月一1957年lO月 王日玲
北 村
1939年一1942年7月 邢念辰
1944年3月一1950年2月 邢曰彬
1950年3月一1956年11月 邢順業
1956年11月一1957年lO月 邢曰彬
1957年11月一1983年1月 邢義業
1983年2月一1994年12月 邢攸亭
1995年1月一2001年10月 邢攸玉
2002年5月一 邢念進

歷任村主任

南 村
1939年3月一1942年3月 劉永寶
1944年4月一 邢化傑
一1946年12月 劉永清
1947年2月一 邢義業
北 村
1939年3月一1942年8月 邢商業
1945年2月一1946年3月 邢念德
1946年3月一1947年2月 邢念來
1947年2月一1966年3月 邢順業
1966年4月一1967年3月 邢攸榮
1967年4月一1971年1月 邢林業
1971年2月一1979年1月 邢順業
1979年2月一1994年12月 王曰海
1995年1月一2001年11月 王愛國
2002年2月一 邢介寶

鄉村景點

①情人屋
又稱“鴛鴦屋”。相傳明朝時期,江南一趙姓男子滿腹才華,人品文章超群,但家庭中道敗落。王員外的女兒看中了趙秀才,主動與其交往甚密。被王員外發現,認為門不當、戶不對,將王小姐囚禁起來。後在好心人幫助下,趙、王二人雙雙私奔到孔雀山,因無棲身之地,遂在疊石中棲息。在王小姐的鼓勵下,趙秀才發憤攻讀,大考之年,金榜題名。後代父母包辦婚姻者多有俊男靚女來此避難,情人屋之名由此傳開。
②壽星墳
這裡埋葬的是兩位壽星老人,父子兩個,父親享壽102歲,兒子104歲,按當時的農村壽限,是全村的壽星。兩人之所以長壽,關鍵在於孔雀山空氣清新,水質優良,勤於耕作,恬淡安逸。兩位老人臨終前,留囑後人,將其葬於此地,意在後代福壽康寧。
③支前碾磨
抗日戰爭時期,因兵工廠在孔雀山,為保障部隊的生活供給,又不至於被敵人發現,民眾在孔雀山安碾、設磨, 日夜勞作,寧願自己挨餓,也要保證部隊生活,糧食是老百姓湊的加工後供給部隊。全國解放後,逢年過節,仍有大批村民在石碾、石磨前焚香磕頭,感謝石碾石磨的大功。老百姓說該碾磨為抗日戰爭的功臣碾、功臣磨。
④金泥灣
此處有大小山泉五處,東南西北各有一大的山泉,五口山泉常年流水,即取即滿,不管天氣如何大-曰T-,泉水從不枯竭。據說,當前居住於此的邢姓山民,因家貧無錢給患眼病的娘親治病,眼看老人的眼病曰重一日,情急之中,面對山泉放聲悲哭。朦朧中,一仙風道骨的老人告訴他,用泉水洗眼可清新明目,並指點中大泉下部有一金元寶,專為心存善良的人準備,速取之,可解無米之憂。醒來後,按老人的指點去挖,當挖成一金元寶樣的大坑時,終於找到了金元寶。邢氏山民用此水給老娘洗眼,果然醫好眼疾。自此,當地人視此泉為神泉。
⑤兵工廠遺址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四支隊為抗擊日寇的侵略, 自己動手製造武器,經反覆考察,決定將兵工廠建在山奇石險、可退可守、林木茂密的孔雀山。1944年3月17日,日寇為破壞兵工廠,將邢家峪村男女老幼趕到村北,嚴刑逼問兵工廠位置,全村人民同仇敵愾,無一人泄密。日寇惱羞成怒,當場殺死、打傷數10人,製造了邢家峪“3·17”慘案。
⑥鵓鴿崖
山民邢化錫遷居孔雀山後,勞作之餘,種花養鳥,當時僅有雌雄鴿子5對,數十年之後,鴿子已發展到上萬隻。鴿子原有的棲地已遠遠容納不下,自找崖頭安家落戶,覓食時遮天蔽日,生生不息,繁衍至今,人稱“鵓鴿崖”。
⑦觸天峰
觸天峰位於金泥灣南側,海拔706米,山體突兀挺拔,素有小泰山之稱。夏秋兩季雲霧繞山,景色迷人。相傳,朱元璋的義軍曾在山頂安營紮寨,故名“朱頭山”。朱元璋登基後,村民避諱直言朱姓,遂改稱觸天峰。

鄉村傳說

①老龍峽傳說
相傳數萬年前,東海一龍為人造福有功,玉帝多次賞賜。只因苦於龍規的束縛跳出龍門,潛入雪野鐘樓灣。後為尋找自由境界,逆水而上來到雪野三峽。三峽溝深壑險,崖懸壁峭,樹茂水清,禽獸雲集,於是老龍藏了下來。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自此,方圓50里竟成一方寶地。連年風調雨順,物阜民康,人民安居樂業,盡享天倫。老龍生有二子,長子黑龍性情暴烈,次子青龍性情溫順。一日,因爭天賜老龍的“龍珠”,打得天昏地暗,風起雲湧。老龍怕禍及百姓,才忍痛將長子黑龍驅逐于山前黑龍潭,將次子安置於老龍潭下邊的青龍潭。
後人為宣揚老龍為人造福的美德,才將老龍潛居的峽谷叫老龍峽。至今,二龍相爭的龍珠已變成了石頭,遺留在青龍潭的上邊,讓人觀之思之。
②青龍入贅的故事
傳說老龍次子青龍長大成龍後,羨慕人間煙火,搖身一變成了瀟灑英俊的小伙子,落腳於南方趙姓財主之家做長工,為其護院修繕,耕種收穫。
趙財主膝下無子,唯有一女,名喚英蓮,年方十八,貌若天仙。雖有數家求親者,皆因英蓮不稱心而未定婚約,且趙財主另有盤算,恐自己百年之後,萬貫家產無人接管,決意贅婿,以續香火。
青龍不僅品貌出從,且幹活乾淨利索,尤其澆園之快,讓人驚嘆,數畝菜園霎時就能普燒一遍。僅過半年,趙財主就盤算將其贅婿,英蓮早有心定下此緣。
一日,青龍正在澆園,英蓮芳心涌動,佯裝浣紗,以會青龍。不料,青蓮來到井邊,只見沽沽的流水,不見心中的提水人,詫異之際,井口探望,見一龍尾搖搖擺擺於井台,水順尾而上,不覺大吃一驚,暈倒在井台,砸向龍尾。突然,天空烏雲密布,大雨滂沱,一聲驚雷,青龍攜英蓮沖天而去——自此,這一帶留下了青龍入贅的故事,且演義說,每年雨季,青龍總攜妻帶子到南主探親,並不定時來青龍潭小住。據說,青龍潭上的並列著一2對石頭,則是青龍變的俊小伙與英蓮,村中人叫這對石頭為“情侶石”。
③“修仙崖"的來歷
據說清朝乾隆年間,一王姓農夫居於此峽北側石屋。每逢夏日勞作之後。總在峽中山崖下休歇。時而盤坐,時而仰臥,眼觀“鷹戲兔",耳聞“蛇逗蛙”。爽爽涼風,隱隱琴聲,讓人似睡非睡,實乃修煉成仙之地。年復一年,農夫皆如此。
時隔三五年,農夫朦朧中總覺得:坐,不立而起;臥,不動而飛。心想:此乃神仙之功也!若成仙,不吃不喝,種地何用?於是, 日後,地不耕,禾不鋤,日日來此修煉,功夫天天見長。坐,越立越快;臥,逾升逾高。達到了立能拔高9尺;臥能升高兩丈的程度。
一日,農夫正飄飄欲仙,孔姓獵人一槍,擊碎了農夫的成仙夢。原來崖頂 有一大蟲,張著血盆大嘴,伸出血劍長舌,欲將農夫吮入腹中。
自此,山崖戲稱“修仙崖”,此蟲乃是五龍峽中的一條小龍。

地圖信息

地址:濟南市萊蕪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