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區教育志(1987-2002)

《邙山區教育志(1987-2002)》是鄭州市邙山區教育文化體育局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邙山區教育志(1987-2002)
  • 作者:鄭州市邙山區教育文化體育局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范玉秋、汪松峰、李玉龍、田敬原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邙山區教育志》(以下簡稱本志)是一部記述邙山區教育事只戒潤業的專志。 二、本志編纂以淚罪茅鍵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三個代表”為指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遵循紙轎和檔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力求達到思想性、科學性和資料性相統一。 三、本志編纂以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和國務院關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為準則,重點反映貫徹教育方針、落實教育法規、堅持教育改革的重大舉措,力求體現出時代的要求。

作品目錄

封面
邙山區教育志
鄭州市教育志系列叢書編委會
邙山區教育志領導小組
邙山區教育志編委會
題詞
鄭州市副市長孫新雷懂訂擊為本志書題詞
鄭州市教育局局長司福亭為本志書題詞
鄭州市邙山區區委書記馮劉成為本志書題詞
鄭州市邙山區政協主席常萬智為本志書題詞
圖片
邙山區現有中國小分布示意圖
邙山區教文體局現任領導班子成員研究工作
邙山區四拔婆大班子和教文體局領導參加教師節表彰大會
區長劉炳辰在教育工作會議上講話(現為區委書記)。
原區委書記李獻忠參加邙山區教育工作會議並講話(1987年)。
原區委書記魯獻啟在危櫻享邙山區教育工作會議上作形勢報告(1989年6月12日)。
原區委書記喬新國在區基礎教育工作會上作報告(1994年7月)。
原區委書記李西海在區“基本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及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工作會議上講話(1996年3月13日)。
原區委書記耿廣智在區教育工作會上講話。
區委書記馮劉成在區教文體局調研,聽取教文體局局長梁國強的工作匯報(2002年)。
原鄭州市教委主任任中央在邙山區首屆德育工作會上講話(1988年)。
原鄭州市教委主任劉振中參加邙山區首屆教育工作會(1988年)。
區人大、政協領導同教育界的代表和委員討論教育工作。
原區長周斌在區教育工作會上講話(2000年)。
河南省基礎教育處處長靳建祿等到鄭州二十中視察(2000年9月)。
原區人大主任范登秀等到學校調研(2001年8月28日)。
區“關心下一代協會”把捐贈的圖書和教學儀器送到張定邦國小。
區領導同榮獲國家、省、市級獎勵的學生代表留影。
區委、區政府對集資辦學的先進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
邙山區人民踴躍集資辦學,極大地改善了中國小的辦學條件,為邙山區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集資辦學——利在當代,功垂采頁簽千秋。
日本客人參觀我區小學生製作的手工藝品。
孟加拉國客人到下坡楊國小參觀訪問,並贈送孟加拉國國徽。
聯合國人口基金項目官員、國家教委及全國29個省(市)教委負責人在邙山區教育中心學校考察工作(1995年9月20日)。
日本友好人士到下坡楊國小參觀訪問時同教師和幼稚園的孩子們合影。
區教育訪日代表團參加日本三重縣河芸町“日中友好”紀念碑揭碑儀式。
邙山區訪日代表團受到日本三重縣政府官口貝熱情接待,並同代表團的師生代表合影留念(2002年8月)。
日本三重縣議會議員聯盟代表團來邙山區中國小參觀訪問。
學生公寓樓。
鄭州二十中近年來,校容校貌大為改觀,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特色教育長足發展。
優雅的環境。
教師指導學生聲樂練習。
美術班學生在寫生。
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在校辦工廠實習。
學生在學校圖書館查閱資料。
學生在語音室聚精會神地學習。
學校教學樓。圖為全國農村成人教育與聯合國人口教育項目評估會開幕式在該校舉行。
滿園春色的邙山一中。
環境幽雅的邙山二中。
前進中的邙山五中。
A化學實驗室。
B學校圖書室。
C多媒體階梯教室。
D學生餐廳。
原學校舊貌。
南陽國小新穎敞亮的教學樓。
鄭州市花園式學校——王砦國小。
鄭州市花園式國小——花園口國小。
鳳梅幼稚園。
鶴立幼稚園。
老鴉陳幼稚園。
康立雙語幼稚園。
省教委、市政府為邙山區花園口京水村集資辦學紀念碑題詞(1988年4月)。
矗立在京水中學校園 內的集資辦學紀念亭。
捐資助學,造福後代。
張定邦希望國小。
省、市領導出席大學城(北區)新中州大學奠基儀式。
市、區領導出席區實驗中學奠基儀式。
邙山實驗中學規劃效果圖
小頂山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古滎鎮小學生在毛澤東雕塑前留影。
鄭州市教委在花園口黃河大堤舉行鄭州市德育基地揭牌儀式和愛祖國愛家鄉大型主題隊會。
新學期開學,學校舉行隆重的升國旗儀式
弓寨國小迎香港回歸文藝匯演。
區中小學生黃河夏令營。
小學生入隊儀式。
邙山區舉行中國小德育工作報告會。
聘請省教研室副主任李思慎作德育報告。
區教育系統舉行“黨旗頌”演唱會。
聘請鄭州市交通巡警大隊民警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為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學校經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全區中國小校長培訓班結業留影。
區中國小民辦教師轉正強化班學員留影。
全區中國小後勤管理人員培訓班留影。
全區部分中國小教師參加計算機等級培訓
邙山區中國小校長實行競聘制,應聘者在校長競聘會上作演講。
邙山區不斷完善“三級教研網路”。圖為學科教研組在研究新教材。
區教研室舉行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圖為國小語文教法研討會現場
邙山區兩屆“十佳教師”李平作公開課。
鄭州二十中數學教師崔建華在講課。
老鴉陳中心國小教師弓新英的音樂課堂教學。
東風路國小教師高淑萍在省新課程教改經驗報告會暨教學觀摩活動會上作交流課。
小學生在課餘時間進行小製作。
小學生參加形式多樣的活動課。
區首屆計算機課件製作比賽。
微機進學校,信息技術課走進農村中國小。圖為鄭州二十中學生在上機練習。
國小教師在輔導學生學習電腦。
小學生專心致志上語音課。
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孩子們在做課間操。
鼓樂隊為區中國小運動會奏樂。
區中國小籃球比賽剪影。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為體育競賽優勝者頒獎。
古滎鎮紀公廟國小學生在體育場練習鉛球投擲。
花園口鎮石橋國小籃球隊獲區國小男子組籃球冠軍(2000年)。
區政府頒給教文體系統的獎盃。
學生在課間做廣播操。
小學生在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
用最好的節目向教師節獻禮
在區首屆藝術節上,教育中心學校學生表演文藝節目。
邙山五中文藝隊在黃河大觀舉行的少林武術節開幕式上表演節目(1997年9月)。
小學生演出扇子舞。
雙橋國小的“民樂班”在演奏“慶豐收”。
小學生美術、書法作品選
中學生美術作品選
教師字畫作品選
保護“母親河”,師生在黃河灘區植樹。
積極開展“講科學、講衛生、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學校師生參加公益勞動。
老鴉陳中心學校師生在黃河小浪底水庫“國家級森林公園”參加植樹造林活動。
獲得全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區”榮譽獎(1996年)。
榮獲全國“熱愛我們共有的家園”讀書教育活動獎(1998年)。
榮獲省“普九”先進集體獎。
榮獲市委、市政府先進榮譽獎。
邙山區教育教學叢書集錦。
教育志常務編委合影。
河南日報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機構設定與沿革
第二章 教育改革
第一節 管理體制改革
第二節 調整中等教育結構
第三節 教育轉軌
第四節 課堂教學改革
第三章 學前教育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組織機構與管理
第三節 教養教學
第四節 特色幼稚園選介
第四章 九年義務教育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與提高
第三節 教學
第四節 德育
第五節 體育
第六節 美育
第七節 勞動教育
第五章 普通高中教育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教學
第三節 思想品德教育
第六章 職業教育
第一節 職業教育的發展
第二節 教育質量與教育管理
第七章 社會教育
第一節 農民教育
第二節 職工教育
第三節 社會力量辦學
附:社會力量辦學選介
第八章 師資
第一節 師資概況
第二節 師訓
第三節 待遇
第四節 民辦教師
第五節 “十佳教師”評選
第六節 教師職業道德
第九章 教育教學研究
第一節 教學研究
第二節 教育科研
第十章 學校管理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管理常規
第三節 “雙優杯”
第十一章 教育經費
第一節 財政撥款
第二節 教育費附加
第三節 社會助學
第四節 勤工儉學
第十二章 學校建設
第十三章 轄區院校
第十四章 人物 榮譽
梁國強
王庭蘭
崔樹桐
靳威
李耀增
賈協賓
王鳳仙
張鶴立
張天心
弓冰
附錄
編纂始末
著作權頁
    日本友好人士到下坡楊國小參觀訪問時同教師和幼稚園的孩子們合影。
    區教育訪日代表團參加日本三重縣河芸町“日中友好”紀念碑揭碑儀式。
    邙山區訪日代表團受到日本三重縣政府官口貝熱情接待,並同代表團的師生代表合影留念(2002年8月)。
    日本三重縣議會議員聯盟代表團來邙山區中國小參觀訪問。
    學生公寓樓。
    鄭州二十中近年來,校容校貌大為改觀,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特色教育長足發展。
    優雅的環境。
    教師指導學生聲樂練習。
    美術班學生在寫生。
    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在校辦工廠實習。
    學生在學校圖書館查閱資料。
    學生在語音室聚精會神地學習。
    學校教學樓。圖為全國農村成人教育與聯合國人口教育項目評估會開幕式在該校舉行。
    滿園春色的邙山一中。
    環境幽雅的邙山二中。
    前進中的邙山五中。
    A化學實驗室。
    B學校圖書室。
    C多媒體階梯教室。
    D學生餐廳。
    原學校舊貌。
    南陽國小新穎敞亮的教學樓。
    鄭州市花園式學校——王砦國小。
    鄭州市花園式國小——花園口國小。
    鳳梅幼稚園。
    鶴立幼稚園。
    老鴉陳幼稚園。
    康立雙語幼稚園。
    省教委、市政府為邙山區花園口京水村集資辦學紀念碑題詞(1988年4月)。
    矗立在京水中學校園 內的集資辦學紀念亭。
    捐資助學,造福後代。
    張定邦希望國小。
    省、市領導出席大學城(北區)新中州大學奠基儀式。
    市、區領導出席區實驗中學奠基儀式。
    邙山實驗中學規劃效果圖
    小頂山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古滎鎮小學生在毛澤東雕塑前留影。
    鄭州市教委在花園口黃河大堤舉行鄭州市德育基地揭牌儀式和愛祖國愛家鄉大型主題隊會。
    新學期開學,學校舉行隆重的升國旗儀式
    弓寨國小迎香港回歸文藝匯演。
    區中小學生黃河夏令營。
    小學生入隊儀式。
    邙山區舉行中國小德育工作報告會。
    聘請省教研室副主任李思慎作德育報告。
    區教育系統舉行“黨旗頌”演唱會。
    聘請鄭州市交通巡警大隊民警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為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學校經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全區中國小校長培訓班結業留影。
    區中國小民辦教師轉正強化班學員留影。
    全區中國小後勤管理人員培訓班留影。
    全區部分中國小教師參加計算機等級培訓
    邙山區中國小校長實行競聘制,應聘者在校長競聘會上作演講。
    邙山區不斷完善“三級教研網路”。圖為學科教研組在研究新教材。
    區教研室舉行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圖為國小語文教法研討會現場
    邙山區兩屆“十佳教師”李平作公開課。
    鄭州二十中數學教師崔建華在講課。
    老鴉陳中心國小教師弓新英的音樂課堂教學。
    東風路國小教師高淑萍在省新課程教改經驗報告會暨教學觀摩活動會上作交流課。
    小學生在課餘時間進行小製作。
    小學生參加形式多樣的活動課。
    區首屆計算機課件製作比賽。
    微機進學校,信息技術課走進農村中國小。圖為鄭州二十中學生在上機練習。
    國小教師在輔導學生學習電腦。
    小學生專心致志上語音課。
    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孩子們在做課間操。
    鼓樂隊為區中國小運動會奏樂。
    區中國小籃球比賽剪影。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為體育競賽優勝者頒獎。
    古滎鎮紀公廟國小學生在體育場練習鉛球投擲。
    花園口鎮石橋國小籃球隊獲區國小男子組籃球冠軍(2000年)。
    區政府頒給教文體系統的獎盃。
    學生在課間做廣播操。
    小學生在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
    用最好的節目向教師節獻禮
    在區首屆藝術節上,教育中心學校學生表演文藝節目。
    邙山五中文藝隊在黃河大觀舉行的少林武術節開幕式上表演節目(1997年9月)。
    小學生演出扇子舞。
    雙橋國小的“民樂班”在演奏“慶豐收”。
    小學生美術、書法作品選
    中學生美術作品選
    教師字畫作品選
    保護“母親河”,師生在黃河灘區植樹。
    積極開展“講科學、講衛生、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學校師生參加公益勞動。
    老鴉陳中心學校師生在黃河小浪底水庫“國家級森林公園”參加植樹造林活動。
    獲得全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區”榮譽獎(1996年)。
    榮獲全國“熱愛我們共有的家園”讀書教育活動獎(1998年)。
    榮獲省“普九”先進集體獎。
    榮獲市委、市政府先進榮譽獎。
    邙山區教育教學叢書集錦。
    教育志常務編委合影。
    河南日報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機構設定與沿革
    第二章 教育改革
    第一節 管理體制改革
    第二節 調整中等教育結構
    第三節 教育轉軌
    第四節 課堂教學改革
    第三章 學前教育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組織機構與管理
    第三節 教養教學
    第四節 特色幼稚園選介
    第四章 九年義務教育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與提高
    第三節 教學
    第四節 德育
    第五節 體育
    第六節 美育
    第七節 勞動教育
    第五章 普通高中教育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教學
    第三節 思想品德教育
    第六章 職業教育
    第一節 職業教育的發展
    第二節 教育質量與教育管理
    第七章 社會教育
    第一節 農民教育
    第二節 職工教育
    第三節 社會力量辦學
    附:社會力量辦學選介
    第八章 師資
    第一節 師資概況
    第二節 師訓
    第三節 待遇
    第四節 民辦教師
    第五節 “十佳教師”評選
    第六節 教師職業道德
    第九章 教育教學研究
    第一節 教學研究
    第二節 教育科研
    第十章 學校管理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管理常規
    第三節 “雙優杯”
    第十一章 教育經費
    第一節 財政撥款
    第二節 教育費附加
    第三節 社會助學
    第四節 勤工儉學
    第十二章 學校建設
    第十三章 轄區院校
    第十四章 人物 榮譽
    梁國強
    王庭蘭
    崔樹桐
    靳威
    李耀增
    賈協賓
    王鳳仙
    張鶴立
    張天心
    弓冰
    附錄
    編纂始末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