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冷家口開浚減河碑記

《遼河冷家口開浚減河碑記》,是清末北鎮進士李維楨,於民國十二年因劉春烺開浚減河,“盤海居民,念劉君嘉惠,請記其事”而寫的碑記。文見於《奉天通志》及《台安縣誌》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遼河冷家口開浚減河碑記
  • 作品別名:遼河冷家口開浚鹼河碑記  
  • 作者李維楨
  • 創作年代:民國12年
  • 作品出處:奉天通志
  • 文學體裁:碑記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

內容簡介

遼河冷家口開浚減河碑記
遼河官堤之設,蓋昉於有清康熙。
自鹹豐末年,西岸由冷家口門潰決,循雙台子潮溝分流入海,而下游之水遂殺其十之四,亘數年不為害。同治十二年,春旱斷流,又誤為土人堙塞。繇是屢有潰溢,久苦淪胥。
光緒二十年,江蘇嚴君作霖,來奉賑災,出鉅資,為障水費。將軍依公堯山,飭當事者,補助之。比七月水漲,新舊堤盡圮。河之決於東者十六段,決於西者十九段。依帥以省南氾濫為災,咨於眾,謀所以宣洩之道。北鎮舉人劉君春烺建議,以為遼河累歲向上遞浚,水之就下愈迅,而三汊河並未加寬,上流之屢潰,勢所必至。旋潰旋堵,即旋堵旋決,終不可以持久。莫若循冷口故道,別浚減河,析之入海。依帥韙之。檄同知馬君俊顯會勘,而以劉君董工作。
計工之所施,東西亘三十里。劉君乃仿元郭太史之法,以勾股測地形繪圖,命役就河心取土,拋岸成堤。北堤需土計十二萬方,又增倍南岸舊堤,需土八萬方。其程功每丈取土二十方,每方工資二、三分不等,凡需銀一萬四千兩。越一歲工竣。瀕河各邑,如新民、盤山、台安、海城等,沮洳庳下潢潦之區,漸成沃壤,秋獲或倍上地。民之沾樂利者,至今,垂二十餘年。厥功偉矣。
古之治水者,順其性,鯀堙禹浚,利害相懸。若劉君者,排補苴堵御之議,而暢其尾閭,此豈但規近利者哉。
盤海居民,念劉君嘉惠,請記其事,予既喜此減河通暢,而又慮見小利者,或誤以堵塞為得策也,爰臚其巔末,勒之石,並列被澤各縣區首事者於碑陰。俾後之人,知創始者艱難,尚其守而勿替焉。
民國十二年北鎮進士李維楨記。

創作背景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遼河泛濫,劉春烺受盛京將軍依克唐珂(依公堯山,依帥)委派治理遼河。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李龍石協助劉春烺起草《 請賜籌經費開通減河呈文》,陳述開浚減河,對解決遼河水患的重要性,以及具體施工方案和所需經費。此呈文很快被批准,委派劉春烺和盤山縣知事馬俊顯共同承辦。
整個分流工程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七月開工,歷經一年多,於次年(1897年)七月竣工,從此,遼河水便一分為二,一半照舊南流,途中照舊納渾河、太子河後走營口入海,一半西流經新河入海,即由冷家口開浚減河一道,經雙台子潮溝分流入海,境內水災得以緩解。
劉春烺開浚減河,分流遼河水勢,減少水害,造福人民,兩岸人民對此感恩戴德。二十多年後(1923年),盤、海兩縣人民為劉春烺勒石記功,即《遼河冷家口開浚減河碑記》。
劉春烺開浚減河,改變了遼河下遊河道走勢。此文也是了解盤錦水利建設的重要資料之一。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