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單26是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選系遼3053為母本、丹340為父本雜交配製的玉米品種。
遼單26號,成株株高277厘米,穗位97厘米,植株呈塔型,葉片深綠色.半上舉,葉片數20個。雌穗穗柄較短,苞葉長度適中,花絲粉紅色。雄穗分枝10-12個,護穎綠色,花葯黃色,花粉量較大。果穗長錐型,穗長20厘米,穗粗5.7厘米,穗軸紅色,穗行數18-20,籽粒黃色,長楔型,百粒重38克,出籽率86%,品質好。抗倒伏、不早衰。抗玉米大、小斑病及玉米絲黑穗病、玉米病毒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遼單26號
- 選育單位: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
- 親本來源:遼3053×丹340
- 作物名稱:玉米
- 審定編號:遼審玉[1999]73號;渝引玉2008004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遼單26號是由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1990年以自選系遼3053為母本,引入系丹340為父本雜交配製的單交種。1991年測交產比試驗。1992-1993年品種比較試驗。1994年省區試預備試驗。1995-1996年省區城試驗。1997-1998年省生產試驗。1999年9月通過遼寧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遼審玉[1999]73號;2008年通過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渝引玉2008004。
特徵特性
植物性狀:幼苗葉鞘紫色,葉片深綠色,葉緣紫色,葉片窄長,生長勢較強。成株株高277厘米,穗位97厘米,植株呈塔型,葉片深綠色.半上舉,葉片數20個。雌穗穗柄較短,苞葉長度適中,花絲粉紅色。雄穗分枝10-12個,護穎綠色,花葯黃色,花粉量較大。果穗長錐型,穗長20厘米,穗粗5.7厘米,穗軸紅色,穗行數18-20,籽粒黃色.長楔型,百粒重38克,出籽率86%,品質好。
品質:據遼寧省農科院測試分析中心化驗分析結果,總澱粉70.86%,粗蛋白10.99%,粗脂肪5.67%,賴氨酸0.32%,可溶性總糖3.90%,角質率65%。
生育期:(從出苗到成熟)為127天。需有效積溫2900℃左右。
抗病性:抗倒伏、不早衰。抗玉米大、小斑病及玉米絲黑穗病、玉米病毒病。據1995年遼寧省區試人工接種鑑定,大斑病平均0.9級,小斑病1.4級,絲黑穗病發病株率為6.5%。
產量表現
- 品種比較試驗(1991-1993)
1991年測雜交產量比較試驗,比對照種丹玉13增產69.8%(達極顯著平準)。
1992年品種鑑定試驗,比對照種沈單7號增產21%(達顯著平準)。
1993年品種比較試驗,核每公頃產量11348千克,比對照種沈單7號增產21%。同年,院外多點試驗(海城、昌圖、建平、莊河)平均產量12848千克/公頃,比沈單7號增產32%。參加瀋陽市區域試驗(共8個點)平均產量10193千克/公頃,比沈單7號增產9.6%。
- 遼寧省區試預備試驗(1994)
1994年省區試預備試驗(共5個點),在特殊高溫乾旱氣候條件下,平均產量8330千克/公頃,比對照種沈單7號增產27.1%.居參試23個組合第1位。
- 遼寧省區域試驗(1995-1996)
1995年省區域試驗(共15個點),在低溫寡照氣候條件下,平均產量8426千克/公頃,比對照種沈單7號增產10.6%,12個點增產,3個點減產,居第6位。
1996年省區域試驗(共15個點),平均產量8766千克/公頃,比沈單7號增產7.9%,12個點增產,3個點減產,居第10位。
1995-1996年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8327千克/公頃,比對照種沈單7號增產9.3%。
- 遼寧省生產試驗(1997-1998)
1997年省生產試驗(共11個點),在嚴重乾旱與高溫氣候條件下,平均產量6789千克/公頃,比對照種沈單7號增產10.6%,7個點增產,4個點減產,居第8位。
1998年省生產試驗{共11個點),平均產量9401千克/公頃,比對照種掖單13增產7.2%,9個點增產,2個點減產,居第4位。
1997-1998年兩年生產試驗,平均產量8096千克/公頃,比對照種增產8.6%,居第4位。
- 多點試驗與示範(1995-1998)
1995年遼中縣大黑鄉農科站品比試驗.產量為9900千克/公頃.比沈單7號增產23%,比錦試2號增產8.6%。彰武縣四堡子鄉品比試驗,產量為10020千克/公頃,比沈單7號增產29.9%,居參試9個雜交種第2位。
1996年遼中縣大黑鄉農科站品比試驗,產量為9276千克/公頃,比掖單13增產39%。昌圖縣四面城鄉品比試驗,產量9209千克/公頃,比鐵單9號增產16.4%。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玉米所在公主嶺和榆樹市兩點品比試驗,平均產量為10727千克/公頃,比對照種吉單159增產13%。
1997年遼寧省全省示範、試種面積共約5333公頃在嚴重乾旱和高溫氣候條件下,產量6000-6300千克/公頃,比各地對照種平均每公頃增產600千克左右,增產10%以上,總增產糧食320萬千克,增加社會經濟效益416萬元。
該雜交種參加遼寧省玉米新品種“百畝方"試驗、示範,在昌圖縣金家鎮平均產量7914千克/公頃,比鐵單9號增產45.3%,居參試9個雜交種第1位。
在大連市金州區種子公司試驗,產量為7988千克/公頃,比沈單7號增產26.8%,居參試14個雜交種第2位。除此,在河北省承德縣種子公司試驗,產量為9386千克/公頃,比掖單13增產19.6%,居第1位。山西省原平市種子公司試驗,產量為5973千克/公頃.比衣大60增產20.7%,居第1位。黑龍江省呼蘭縣種子管理站保護地試驗,產量為11738千克/公頃,比沈單7號增產3.7%,居第3位。
1998年全省示範、試種面積區約1.13萬公頃,產量為9000-9750千克/公頃,比各地對照種增產750千克/公頃左右,增產8%-9%,共增產糧食850萬千克,增加社會經濟效益680萬元。
通過生產示範、試種出現了一些大面積豐產田和小面積高產田。如:昌圖縣種子公司種植6.67公頃,產量為9750千克/公頃,比鐵單9號增產18.2%。法庫縣種子公司種植6.67公頃.產量為9600千克/公頃,比鐵單9號增產23.1%。瀋陽市蘇家屯區種子公司種植13.3公頃、產量為10500千克/公頃,比掖單13增產16.7%。朝陽市蔬菜種子公司種植33.3公頃,產量為10950千克/公頃,比掖單13增產18.7%,其中1公頃產量為12150千克/公頃,比掖單13增產23.7%。喀左縣水泉鄉農科站種植0.67公頃,產量為12000千克/公頃,比掖單13增產23%。
1997-1998年兩年全省種植面積共約1.67萬公頃,總增產糧食1170萬千克,增加社會經濟效益1096萬元。
適種區域
遼寧省大部分地區(尤其北部和西北部)及吉林省南部地區皆可種植。
栽培技術
遼單26號適於平地、崗地及中等以上肥力的土地種植。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種,清種及間、套種均可。清種密度為45000株/公頃,間、套種可增至52500株/公頃,施肥及病蟲害防治可按一般要求。制種時父、母本同期播種,花期相遇良好。父、母本種植行數為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