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老城

遵義老城

南宋孝淳熙三年(1176年)以前,遵義老城居住著土民穆氏家族,故稱穆家川。宋孝淳熙三年(1176年)以前,遵義老城居住著土民穆氏家族,故稱穆家川。由於這片土地非常肥沃,莊稼繁茂、果實滿園,土地面積寬廣,背倚龍山,南靠紅花岡,前臨湘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遵義老城
  • 別稱:穆家川
  • 建成時間:明洪武十五年
  • 位置:倚龍山,南靠紅花岡,前臨湘水
老城的由來,老城的現狀,

老城的由來

楊氏第十二代土司楊軫看上這裡以後,遷治所於此,建立官衙,修築防禦,從此開創了老城建城的歷史,老城也從此成為黔北政治、經濟、中文的中心。
十三世楊粲繼位後,大力發展生產,修橋築路,招納閒才,營造播州盛世,經過百年的努力,老城漸成街市(特別是大十字至北門之間)。除西門外,東、南、北、水洞等幾個衙門都有大路可通。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成三街六巷、九獅子景觀。三街即梧桐街、楊柳街、朝天街;六巷為撈沙巷、狗頭巷、尚家巷、何家巷、姚家巷、丁家巷。獅子指石獅,當時老城內大石獅子是權力與地位的象徵,土司衙門、廟宇,均有石獅相配,但老城玉皇觀獨缺一隻,故有九獅子單數的笑談。老城何家巷口建三官樓,系木結構,跨街而建,是當時遵義最高的建築,有“危樓百尺,聳入天際,稱勝遵城”的描述。明清時期,城牆不斷加固,城區範圍也逐漸擴大,清代達成最大規模。南至碧雲路、東至湘江沿岸、北至賓館後門、西至大龍山、老鴉山脊。城內行政建置已有十卡、七黨、二十仿。
清乾隆年間,遵義知府陳玉臀倡導引桑種蠶,建蠶室於城東門外白田壩,並展開交易,新城漸漸發展,形成街市,直至建城。始有新老二城之分。

老城的現狀

遵義老城,足以因八百年中一個小小的瞬間而笑傲眾多城市,只因為這個瞬間改變了歷史,改變了中國。
八百年,數不清有幾個王朝的變遷,更看不過來的是多少“亂鬨鬨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更迭。八百年,足以讓一個家族強盛又式微,然後銷聲匿跡。八百年,足以讓一個國家興起又衰敗,然後變成廢墟。
站在湘江河畔,迎著河風的輕吻,仿佛又聽到遠古的先民們正喊著剽悍的號子順流而下,看到那些賢惠而潑辣的女人們在河邊大力地捶打著衣裳。人們聚河而居,靠河而食,幾百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造就了一座城市的雛形。 如今,當年的土著居民早已湮沒無聞,當年的穆家寨也不復存在。 只有那條綿長的湘江河依然靜靜地流淌著,在如瀑的陽光下點染著粼粼波光,在婉約的河風中搖曳出青春的姿態,仿佛在提醒著人們,這座城市曾經的滄桑巨變。 曾經威嚴的儀仗,曾經不凡的府邸,曾經不可一世的土司們,都已隨歷史遠去。只有老城猶在,但它已不再專屬於某個貴族,它張開手臂接納每一個泥腿子,每一個翻身的遵義老百姓。 走出歷史,走過記憶,我看到一個嶄新的老城。 仿佛一棵老樹,一夜春風吹開滿樹花朵。仿佛一壇老酒,窖藏多年終成人間佳釀。 老城,仿佛在一夜之間,重現青春的笑靨。
熙熙攘攘的步行街,鱗次櫛比的大小商店,錯落有致的房屋設計,極富文化韻味的黔北特色建築,潔淨樸素的青石板路不事張揚卻深藏內蘊。這裡,從遵義本土特色產品到國際知名的大品牌,從羊肉粉豆花面劉二媽米皮到整齊劃一的洋快餐,從裝修豪華的酒吧茶樓到湘江河邊的簡易茶坊。老城,一夜間變得既時尚又本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的眼球:購物,去老城;買書,去老城;喝茶,去老城;看美女,還是去老城。老城的美女越來越多,遊客越來越多,老外越來越多。
老城,成了遵義的視窗。
遵義人透過這扇窗看到了老城的變化,外地人透過這扇窗看到了遵義的變化,外國人透過這扇窗看到了中國的變化。
遠古與現實,在這裡交融、重疊,仿佛一組黑白膠片與彩色影像的疊加,影影綽綽間,依稀可見色彩由淺而深,漸濃漸近。
如果說,從前是一幅水墨山水,古韻悠然。那么,今天的老城便是一幀精美絕倫的工筆花鳥,精雕細琢。置身畫卷之中,賞落花點點,聽啼鳥聲聲,有踏青的老人,有嬉戲的孩子,還有清山秀水滋養出的黔北女子裊裊行來,……不由人不嘆一聲:美哉,老城!
華燈初上,夜幕下的老城,依然滄桑得如一位年高德劭的老祖母,將一段古老的童謠娓娓道來。可是,那蕭疏銀髮映襯下的雙眸依然清亮如水,那滿臉的皺紋竟似菊花般雍容盛開,她依舊用她那寵溺的眼神,溫暖的手臂,呵護著一代代遵義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