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經韓城縣芝川鎮東渡黃河,沿同蒲路北上。9月3日,120師主力由陝西省富平縣莊裡鎮出發,隨115師之後北上。9月4日,八路軍總指揮部由陝西省涇陽縣雲陽鎮東進。根據毛澤東、張聞天於8月4日提出,後經洛川會議討論同意的,決定八路軍全部部署於以恆山山脈為中心的冀察晉綏四省交界地區,115師、120師向冀察晉綏四省交界的恆山地區挺進。
正當八路軍日夜兼程向恆山地區挺進的時候,沿平綏路西犯的日軍,突破國民黨軍的防線,於9月13日占領大同,並沿同蒲路南下,向雁門關、茹越口進攻。與此同時,由平綏路向晉東北進犯的日軍,向平型關進犯,企圖實施右冀迂迴,威脅平漢路沿線國民黨軍第一戰區主力的側背。沿平漢路及其兩側南犯的日軍也於9月中旬沿滏陽河南下,迂迴平漢路沿線國民黨軍的側背,企圖殲滅國民黨軍第一戰區主力於河北省中部地區。在此情況下,9月16日,毛澤東在復朱德、任弼時的電中指出:“我三個師已無集中晉東北一處之可能,更無此必要。”並提出:擬以115師位於晉東北,以五台為活動重心,暫時在靈丘、淶源,不利時逐漸南移,改以太行山脈為活動地區;120師位於晉西北,以管涔山脈及呂梁山脈之北部為活動地區;129師位於晉南,以太岳山脈為活動地區。9月17日,毛澤東就八路軍的戰略部署再電朱德等,指出:根據華北日軍大迂迴進攻的形勢,恆山山脈必為敵軍奪取冀察晉三省的戰略中樞,敵軍向這裡出動主力,閻錫山指揮的各軍已失銳氣,節節敗退。因此,八路軍如果仍按原計畫全部進到晉東北恆山山脈,必將使自己處於敵軍大迂迴中,完全陷於被動地位。為戰略上展開於主動地位,即展開於敵之側翼,鉗制敵之進攻太原與繼續南下,援助晉綏軍使之不過於損失力量,真正執行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廣泛發動民眾,組織義勇軍,創造根據地,支援華北游擊戰爭,並為擴大本身起見,擬變更原定部署,採取如下之戰略部署:120師轉至以管涔山脈為依託的晉西北地區;129師於適當時機進至以呂梁山脈為依託的晉西南地區;115師即進入恆山山脈南段,並準備逐漸南移,展開於太行、太岳兩山脈中。9月18日,毛澤東致電朱德、任弼時,指出:恆山山脈是第一戰區與第二戰區接合部,敵主力必從此進。林彪師現已當了正面,處於完全的被動地位,賀龍師決不能再用此方,應速向晉西北轉進。9月19日,毛澤東在致彭德懷電中再次強調,賀龍率領的120師主力應速赴晉西北:敵於太原,志在必得,此時部署應遠看一步。五台、定襄、盂縣地區狹小,敵進太原後,即在其包圍中,因此,賀龍師應位於晉西北,處於大同、太原之外冀,向綏遠與大同展開游擊,方能給進攻太原之敵以相當有效的鉗制。所以,賀龍師應速赴晉西北占先著,如叫再去五台則失去戰略意義。
毛澤東依據戰局發展趨勢,適時改變八路軍的戰略部署,將原定三個師集中部署於冀察晉綏四省交界地區的計畫,改變為分別依託恆山、管涔山、太行山、呂梁山,向著敵占交通線和中心城市取四面包圍的態勢,這對八路軍擺脫日軍之迂迴包圍,保持戰略上的主動地位,創建敵後抗日根據地,具有重要的意義。
正當八路軍日夜兼程向恆山地區挺進的時候,沿平綏路西犯的日軍,突破國民黨軍的防線,於9月13日占領大同,並沿同蒲路南下,向雁門關、茹越口進攻。與此同時,由平綏路向晉東北進犯的日軍,向平型關進犯,企圖實施右冀迂迴,威脅平漢路沿線國民黨軍第一戰區主力的側背。沿平漢路及其兩側南犯的日軍也於9月中旬沿滏陽河南下,迂迴平漢路沿線國民黨軍的側背,企圖殲滅國民黨軍第一戰區主力於河北省中部地區。在此情況下,9月16日,毛澤東在復朱德、任弼時的電中指出:“我三個師已無集中晉東北一處之可能,更無此必要。”並提出:擬以115師位於晉東北,以五台為活動重心,暫時在靈丘、淶源,不利時逐漸南移,改以太行山脈為活動地區;120師位於晉西北,以管涔山脈及呂梁山脈之北部為活動地區;129師位於晉南,以太岳山脈為活動地區。9月17日,毛澤東就八路軍的戰略部署再電朱德等,指出:根據華北日軍大迂迴進攻的形勢,恆山山脈必為敵軍奪取冀察晉三省的戰略中樞,敵軍向這裡出動主力,閻錫山指揮的各軍已失銳氣,節節敗退。因此,八路軍如果仍按原計畫全部進到晉東北恆山山脈,必將使自己處於敵軍大迂迴中,完全陷於被動地位。為戰略上展開於主動地位,即展開於敵之側翼,鉗制敵之進攻太原與繼續南下,援助晉綏軍使之不過於損失力量,真正執行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廣泛發動民眾,組織義勇軍,創造根據地,支援華北游擊戰爭,並為擴大本身起見,擬變更原定部署,採取如下之戰略部署:120師轉至以管涔山脈為依託的晉西北地區;129師於適當時機進至以呂梁山脈為依託的晉西南地區;115師即進入恆山山脈南段,並準備逐漸南移,展開於太行、太岳兩山脈中。9月18日,毛澤東致電朱德、任弼時,指出:恆山山脈是第一戰區與第二戰區接合部,敵主力必從此進。林彪師現已當了正面,處於完全的被動地位,賀龍師決不能再用此方,應速向晉西北轉進。9月19日,毛澤東在致彭德懷電中再次強調,賀龍率領的120師主力應速赴晉西北:敵於太原,志在必得,此時部署應遠看一步。五台、定襄、盂縣地區狹小,敵進太原後,即在其包圍中,因此,賀龍師應位於晉西北,處於大同、太原之外冀,向綏遠與大同展開游擊,方能給進攻太原之敵以相當有效的鉗制。所以,賀龍師應速赴晉西北占先著,如叫再去五台則失去戰略意義。
毛澤東依據戰局發展趨勢,適時改變八路軍的戰略部署,將原定三個師集中部署於冀察晉綏四省交界地區的計畫,改變為分別依託恆山、管涔山、太行山、呂梁山,向著敵占交通線和中心城市取四面包圍的態勢,這對八路軍擺脫日軍之迂迴包圍,保持戰略上的主動地位,創建敵後抗日根據地,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