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創新不確定下產業園生存之道》是2020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適應創新不確定下產業園生存之道
- 作者:陳文言,任好利,孫麗雲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2172256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當前,中國正處於從中等收入國家向上的躍升期。原來支撐中國發展的勞動力紅利、要素成本紅利在弱化、消失,創新驅動的新動能尚在培育中,“三期疊加”的震盪效應導致的陣痛猶存。中國未來的發展,必將在內外部的持續變化中進行,不確定性加大。
產業園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單元。中國各級各類產業園都是制度創新的產物,是集合“政府+市場”兩隻手,集聚資源、優先發展的區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因此,我們要深刻理解中國產業園的發展,就必須將之置於中國發展的闊大背景中。
本書是一本值得產業園及相關產業工作者一讀的原創性讀物,其以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上海張江高科技園、東莞松山湖產業園為例,對比矽谷發展經驗,提出了“適應性創新是未來發展的核心要義”,總結出中國園區建設過程中的“適應性創新模式”,並提出了在當前全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下,如何打造一個全新的產業園,以及已有產業園如何打造富有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環境的若干建議和具體方法。
圖書目錄
序 言 / XI
前 言 / XIII
第一部分 穿透現象看本質_ 001
第一章 適應性是創新的必然之義 / 003
一、適應性創新的概念 003
(一)適應性源起 003
(二)適應性的概念 005
(三)適應性創新的定義 005
二、適應性創新是鑄就中國經濟奇蹟的重要驅動力 006
(一)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適應性創新 006
(二)適應性創新是應對複雜不確定性環境的最佳法寶 011
第二章 產業園適應性創新 / 015
一、唯一的確定就是不確定 015
二、適應性創新是制勝之道 017
三、“兩線六環節多主體”是產業園創新決策的關鍵 018
四、產業園適應性創新系統“六元論” 023
第二部分 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實踐_ 025
第三章 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發展背景 / 027
一、生命科學產業——新一代大國戰略競備 028
二、中國生命科學產業——實力懸殊的必勝之戰 036
三、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產業、制度、路徑”三探索 037
四、各級垂範,條塊合作——支持與制約 038
第四章 中關村生命科學園適應性創新 / 041
一、創新要素聚集——自上而下的規劃和資源驅動發展 043
(一)發展背景——弱產業基礎與弱政策支持,園區低水平運營 043
(二)發展關鍵動作——頂層規劃與底層基礎建設 046
(三)經驗與挑戰 051
二、創新最佳化提升——內生和自發展能力形成 060
(一)發展背景——行業整體趨好,競爭倒逼高質量發展 061
(二)發展情況——招商走向育商,開發走向全周期運營 064
(三)經驗與挑戰 074
三、全球開放創新——主動融入全球價值鏈高階,向世界級自主原始創新策源地目標
進軍 077
(一)發展背景——企業創新能力提高,國家政策支持全球化 077
(二)發展情況——全面全球化 078
(三)經驗與問題 087
第五章 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建設的社會經濟效益 / 097
一、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對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的貢獻和影響 097
(一)產業前沿原創研究全面強化產業基礎能力 098
(二)高端人才集聚和溢出 101
(三)科研機制創新和示範效應 104
(四)產業溢出 110
(五)構建新的全球產業競爭版圖 111
二、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對京津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影響 113
(一)集聚生物醫藥產業,促進北京“高精尖”產業格局構建 113
(二)輸出重大原創成果,引領京津冀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 116
(三)推廣園區品牌運營,帶動京津冀生物醫藥產業協同發展 119
第三部分 先進經驗與新趨勢 123
第六章 國內外產業園案例借鑑 / 125
一、美國矽谷 126
(一)地緣競爭和政府採購催生矽谷 127
(二)多維矽谷驅動機制 128
(三)矽谷各創新主體的適應性發展 133
(四)矽谷經驗總結 148
(五)矽谷發展中的教訓 151
二、 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 156
(一)國家改革開放、高新產業布局與上海轉型催生張江 156
(二)園區適應性創新發展演化 157
(三)園區管理運營機制演變 166
(四)園區產業集聚過程 169
(五)園區產業發展驅動力 172
(六)張江集團商業模式演變 174
三、東莞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 178
(一)東莞城市和產業轉型催生松山湖科技產業園 178
(二)園區適應性創新演化 180
(三)園區發展經驗借鑑 193
四、案例總結 198
(一)適應性創新是園區發展的根本之道 198
(二)科學的政府管治是創新發展的基石 198
(三)科研院校是提高產業集聚本地根植性的重要因子 199
(四)金字塔形企業結構是區域持續發展的基礎保障 200
(五)專業化將成為未來園區發展的重要趨勢 201
(六)新的產業生態環境需關注人的全面發展需求 201
(七)成功的區域創新系統終將融入全球創新系統 202
第七章 適應性創新回響新趨勢與新要求 / 203
一、 逆全球化思潮興起使自主創新成為必然戰略道路 203
二、後工業化時代產業特徵促使產業生態環境最佳化 205
三、 新型城鎮化要求產業發展集約內涵式增長 206
四、 政府職能由管理向服務轉變 207
五、 國企改革促使產業發展理念轉變 208
第四部分 適應性創新賦能園區可持續發展 211
第八章 主體創新,打造創新中樞 / 213
一、組織管理體制最佳化 213
(一)從政府主導走向專業化運營時代 213
(二)專業化運營管理能力的構建 216
二、創新發展理念和贏利模式 222
(一)走向利益共同體 222
(二)全周期運營,多點贏利 225
三、創新園區籌融資模式 228
(一)提高直接融資比例 228
(二)統籌基礎資產規劃,進行資產證券化 233
(三)盤活存量資產,充分利用融資工具 234
四、創新主體適應性發展 235
(一)高校與科研機構的創業化、企業化 235
(二)創新動力的激發 237
(三)更廣域範圍、更高階競爭環境的專業性服務支持 239
(四)創新“死亡谷”的突破 241
第九章 制度創新,打造富有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環境 / 245
一、人才引進政策 245
(一)靶向施策,制定針對性人才政策 246
(二)多元化人才合作模式,打造靈活用人機制 248
二、 金融服務政策 250
(一)創新金融產品與豐富融資方式 250
(二)多主體相互補充的投融資結構 252
三、土地政策 254
(一)頂層規劃提高土地利用彈性 254
(二)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56
(三)市場化機制盤活存量 257
四、財政稅收體系 259
(一)擴大政策覆蓋,增強普惠性和功能性 259
(二)最佳化政策細則,提高政策送達性 261
後 記 263
作者簡介
深圳世聯行集團業務發展委員會首席顧問。長期負責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土地政策研究、產業研究,擔任產業園等主題地產開發類項目的前期顧問,有二十餘年從業經驗。直接參與、指導完成的項目達數百個,其中作為總顧問參與了深圳市、橫琴新區、兩江新區、北京副中心等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城市和新城新區的前期整體開發戰略設計、產業研究、資金規劃和其他專項研究。;.;深圳世聯行集團產業事業部資深顧問,長期從事城市產業發展規劃、開發區及保稅區產業轉型升級研究、生物醫藥產業政策創新研究、產業平台建設研究等專題研究。;.;深圳世聯行集團產業事業部顧問,提供區域開發、產業政策、大健康產業等領域的諮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