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不良綜合徵(social malajustment syndrom(SMAS)),凡是生活、學習和工作環境發生了重大改變,個體的心理、行為特徵無法適應,出現異常,輕者造成自我迷茫、困惑、苦悶、迷失、煩躁、失眠或日夜顛倒、不善於與人交往,難以融入新環境、情緒不穩,衝動任性,會無故叫喊,無耐心,做事急匆匆、注意力不集中等等;重者容易誘發各種心理障礙和心理疾患,甚至出現各種犯罪或自卑、自殺傾向。這種受環境改變精神上的緊張、干擾,而使自己思想上、情感上和行為上發生了偏離社會生活規範軌道的現象稱謂“適應不良綜合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適應不良綜合徵
- 外文名:social malajustment syndrom
- 縮寫:SMAS
- 讀音:shiyingbuliangzonghezheng
- 人群:所有人
- 原因:心理原因
舉例,心理學原理,輕度心理疾病,重度心理疾病,心理疾病誘因,常見心理疾病,
舉例
1、“好孩子綜合徵”:他們從小到大都是家長、老師眼中的好學生,當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需要獨立面對社會的時候,卻因為缺乏社會性能力而遲遲不能進入自己的角色,長期處於不適應的狀況,自卑、迷茫、逃避,甚至自閉等消極情緒嚴重困擾著他們的身心。與此同時,這個年齡段的人比較年輕,經歷較少,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因此一旦遇到挫折、困惑、打擊等,便有可能導致精神創傷、精神障礙,甚至引發精神疾病。
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必須學會勇敢地應對。心理學將人應對壓力的策略分為兩種:一種是問題應對,即通過努力克服困難,排除障礙,達到目的,將問題解決了,壓力便消除了;第二種是情緒應對,所謂“情緒應對”是指人們可以通過恰當的心理調節來緩解壓力。在日常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目標都能實現,做好心理調節,學會“情緒應對”,對人們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多樣化的情緒應對方式更為人們提供了不同的選擇。說一說、寫一寫、哭一哭、喊一喊,把情緒合理表達出來,謂之宣洩;讀書報、練字畫、做運動、做家務、養寵物,擺脫煩惱或離開煩惱源,謂之轉移;嘆氣、深呼吸、打哈欠、伸懶腰、按摩、催眠,或在大腦中浮現出藍天白雲、海浪沙灘等美好景色或寧靜的田園風光,謂之放鬆;用玩笑調侃或自我解嘲的方法化解矛盾衝突,擺脫窘迫尷尬,謂之幽默;由弱到強循序漸進地接觸令自己不快的刺激,並逐步適應,謂之脫敏;經過努力還得不到的東西就說它不好的酸葡萄心理,自己所有的東西擺脫不掉就說它好的甜檸檬心理,謂之自我安慰。
2、高校學生“適應不良綜合徵”,是最常見的一類心理行為異常病症,有些含蓄、沉靜、內向的新生,不善於與人交往,難以融入新環境。他們中嚴重的感到迷茫、困惑、苦悶,患上了“適應不良綜合徵”。心理落差也使他們苦悶。有的學生在中學時代是同學的偶像、有老師寵著。但進了大學之後發現自己非常普通,由此產生強烈的失落感。擔心自己會辜負父母、親朋的期望,情緒焦慮,鬱鬱寡歡,開始出現偏執、焦慮的情緒。
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歸根到底還是在於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自我意識是否健康良好地發展。所謂自我意識,就是對自己進行合理、客觀、正確、理性的評價,看清自己的優點,也能了解自己的缺點,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也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這是改善青少年心理狀況的根源,也是讓他們建立自信心的關鍵所在。為了捍衛青少年的心理和諧,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做到“知己知彼”是關鍵所在。所謂“知己”,即自知之明,能夠具有自我意識,對自己有著全面且客觀的評價。而“知彼”,是對客觀世界,也就是學習、交往等對象的正確認識,一種合理辯證的觀念和態度。所以,如果包括青少年在內的每個人都能努力做到“知己知彼”,和諧的花朵就會盛開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3、“宦官樣體態”—生理缺陷所引起的適應不良:表現為全身皮膚細膩,毛髮稀少,無鬍鬚、腋毛和陰毛,睪丸小如蠶豆、花生米或黃豆樣大,陰莖短小、勃起不能或不堅,音調尖細,喉結低平,乳房輕度發育。一般身材較高,身體多呈向心性肥胖,走路時身體左右晃動形同“企鵝樣”步態。無生育能力,精液檢查無活動精子。部分患者智力發育低於正常,顯示輕度智慧型障礙。心理個性發育以不成熟性和被動性為著,表現為情緒冷漠、沉靜、膽怯、動作笨拙、做事優柔寡斷、較少交友、缺乏上進心和力量。對自身缺乏男子氣概經常感到不安,對性功能低下和無生育能力甚為焦慮,形成較大的心理壓力,有時可出現性犯罪或其它反社會行為,甚至會發生某些精神心理方面的障礙。
4、孩子對新環境適應不良—轉換難,例如:換新學校,對新的環境很不適應,任課老師比較嚴格,授課風格與以前的老師也大不相同,因為對課堂內容難以消化,學習有點跟不上。因為學習狀態不好,經常被老師批評,甚至還被罰站,因此有點自卑。又由於突然間身邊沒了朋友,一切都是陌生的,自己又自卑沒有主動去交新朋友,下課總是沒人跟他玩,他覺得很孤獨。這屬於典型的新環境適應不良。在國小階段,兒童夥伴社會交往傾向日益突出,他們很注重朋友之間所共有的價值觀,關注自己在同伴中的威信和地位,尤其重視同伴對自己的評價。當轉入一所新學校,進入一個新集體,他還不能很快融入,不能被認可和接納,由此他產生了被遺棄感,導致情緒困擾。人在被不良情緒困擾,同時又不知該如何疏解的時候,必然會將這種情緒泛化,出現逃避、不敢面對現有境遇的狀況。
需要注意的事項
①家長經常與老師溝通:家長往往因為工作忙而忽略與學校老師的溝通,對孩子在校的真正表現並不清楚,不能及時發現孩子的適應不良情況,因此,家長與老師的溝通很必要。特別是進入新的學校初期,家長應該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和行為表現,向老師介紹學生在家以及在原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性格特點等,一旦發現問題,就可以及時協同處理。
②作為家長,要培養孩子的社會交往技能、同伴交往策略。指導孩子接納同伴的缺點以及讓自己被同伴接納的方法,使孩子集體歸屬感的心理需要得到滿足。孩子贏得了朋友,就贏得了情感上的共鳴,贏得了解決問題和困難的力量,增加了快樂和興趣,其他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③.建立學習規範。利用孩子的新奇心理幫助孩子重建學習規範。一些心理學研究表明,未知的事物能激發人的好奇心和上進心,任何人都有在新環境重塑自己形象的心理。家長應和孩子分析原來的長處與短處,對未來的學習生活提出要求與希望。如在開學初期,家長要耐心地協助孩子在學習的環節上下功夫,傳授科學的學習方法,比如八步學習法:制定計畫—課前預習—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課外學習。
④關注孩子情緒。父母應在孩子進入新環境初期,密切關注孩子的情緒,與孩子進行溝通,耐心地傾聽他們發自內心的語言,了解他們的心理動態和所要承受的心理壓力,及時進行疏導。
⑤期望水平應與孩子的實際條件相當。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水平如何是影響孩子適應不良的關鍵之一。對孩子的期望過高,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在學習中時時感到焦慮,以致無法順利適應新的學習生活。家長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條件來確定適當期望值,在進入新的學校時,應該把孩子是否適應放在第一位,學習名次放在其次,不能一廂情願地給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更不能盲目攀比他人,給孩子增加心理壓力。
5、青年社會適應不良--入世難:從校園生活轉軌於社會生活,是人生的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對一個人而言,此時此刻是適應良好,還是適應不佳,是積極地適應,還是消極地適應,或此或彼,決定著兩條命運迥然相異的人生軌跡。如果說嬰兒的斷乳及青春期的反抗,分別是人一生中所面臨的兩次心理危機,那么走入社會這一關,無疑算得上是人生所面臨的第三次心理危機了。每年的5月份,日本都有許多剛剛走入社會的青年自殺,因忍受不了工作的艱苦和挫折而絕望的。“入世難”,是當今許多青年人的共同感嘆。之所以入世難,是因為青年們在入世之前和入世之後,存在著一種巨大的不和諧。而進一步探究這種不和諧的內在原因,我們又會發現,其實質乃是現實與理想存在著巨大的落差所致。
青少年時期正處於愛做夢的年齡。他們有一種天生的理想主義傾向,容易把未來的生活及外部的世界幻想得盡善盡美。而我們的教育,又是一種“封閉式的教育”,學生一天到晚生活在家庭與學校的“兩點一線”中,他們缺乏接觸、了解外部世界的機會;他們每天所學的,大都是些基礎知識,幾乎沒有有助於他們適應社會的社會知識;再加上我們的教育有意無意、多多少少有粉飾現實的趨向,這些都使青少年在頭腦里描繪著一幅宛如世外桃源的美景,把未來想像得過於美好純淨。於是,等他們一旦踏入社會,馬上就會發現“景象”全然不如自己所料。
因此,有必要向社會、學校、家庭大聲疾呼:多給孩子來點“保護性吃苦”,受到打擊後就一蹶不振、心灰意冷的大有人在。按心理學的術語來說,這些人的心理承受力都還太低。心理承受力與拳擊比賽中的一個術語“抗打擊力”非常相似,在拳壇的角逐中,那些抗打擊力弱的選手,也同樣容易遭致被擊倒乃至被逐出拳擊舞台的厄運。有一點是不能少,即要有經歷過種種挫折的體驗。因為只有經歷了大大小小的困苦與挫折,人們才會在與困難做鬥爭的過程中,提高自己克服困難、走出困境的勇氣與能力,並建立起再次迎接命運挑戰的心理準備。“人類的社會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於人際關係的適應。”因為人際關係處理得好,會使人們心情愉快,充滿信心與活力。反之,如果人際關係不佳,就會使人感到孤獨寂寞,煩惱頓生。而心理學的研究又表明,一個人的性格特點與其人際關係的好壞,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有一類社會適應不良,則完全是由於某種社會技能與知識的匱缺所造成的。我們還應注重把適應社會的有關知識和技能引入學校和家庭的教育當中去。要承認怎樣為人處世,也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知識。惟有加強這方面的教育,才能增強他們在現實環境中的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在當今,已經出現了一種與智商同等重要的概念——情商。如同智商是測量人的智力發展的概念一樣,情商也是標誌人的社會心理成熟水平的概念。它的出現再一次呼籲我們的社會、學校、家庭及青少年,不要死盯著智力的發展,同樣也要重視人的社會發育的成熟。
6、龜適應不良綜合症的處理:病因:即龜自身不能適應人工的飼養環境。症狀:表現為嗜睡、厭食、惡病質和死亡。防治:控制龜環境的異常變化以及提供它喜歡的食物,可能使該病的恢復有轉機,但常常以死亡告終。投食前給龜舍內噴霧可誘發龜採食,同樣,增高環境溫度也能刺激食慾,照射全譜光也能增加食慾。根據報導注射維生素B12能增加食慾,改善採食行為。在適宜的溫度下長時間拒食的個體龜,必須進行強迫餵食後有時才開始自己採食。如果將溫度降到15-18°C,後慢慢地升至龜的適宜的溫度,有時也有利於讓龜恢復食慾,但這種方法不可用於體質消耗嚴重的惡病質龜。
7、新入隊戒毒勞教人員適應不良:對毒品的“心癮”以及環境適應不良導致的自卑、焦慮等心理問題,採用音樂放鬆、認知治療、行為治療等理論以及心理諮詢中的宣洩、共情等技巧,幫助他們從自卑和焦慮中解脫出來,使她改變認知模式,學會解決問題,採取行動,從而達到心理自助的效果。
8、退休綜合徵:退休以後,許多人還沒退休時盼退休,真正退休後卻又懷念以前忙忙碌碌的日子。退休人士如果不正視退休造成的困擾,他們便不只會患上心理疾病,還可能由此患上多種生理疾病,這些疾病統稱為退休綜合徵。 退休綜合徵的心理特徵是:孤獨、空虛和憂鬱。原本樂觀的人這時候都可能變得情緒消沉,時間太多了不曉得如何打發。他們還會因此覺得自己沒用,與社會也疏遠了。與此同時,身上的毛病也突然增多起來,健康狀況像決了堤的河水一樣一發不可收拾。老朋友去世了,他們竟然兔死狐悲,產生末日來臨的恐慌。 退休綜合徵是一種老年期典型的心理社會適應不良的心理疾病。是指離休、退休的老年人在退休後對環境適應不良而引起的多種心理障礙和身心功能失調的綜合症,臨床和實際生活中已日益增多。
9、"開學綜合症":“開學就是高三了,再不抓緊就別想進好大學,以後更別想找到什麼好工作。”本來就面臨中高考壓力的他們,在父母繪聲繪色的形容下,把初三高三看得暗無天日,一些學生產生逃避心理。父母要學會為孩子釋放壓力、調整心緒,以適度的緊張進入學習狀態。在父母高壓下備戰高考的孩子往往會缺乏自信、只能用成績來衡量自己的人生成敗。所以,父母們不妨嘗試略微放手,培養他自己選擇和處理學業的能力,在備戰高考的過程中學習為自己的未來負責。
陷入網癮難以入學:上網時間過長,會導致對學習的興趣減弱,對人際交往冷漠。而且生理上也會出現頭暈、睡眠障礙等不適,嚴重的可導致免疫功能降低,心理上嚴重的可產生自殺意念和行為。認知行為治療是如今最常用的治療網癮的方法,通過挑戰網路成癮者的內在想法,幫助他們重新建立對網路、對自我、對世界的態度和行為,改變他們網路成癮的行為。團體治療和家庭治療也是常用的治療方法。此外,還有一些藥物也可以起到增進療效的作用,如抗抑鬱劑、抗焦慮劑。
人際恐懼:人際交往對內向膽小的人而言是一個艱難的適應過程,在開學恐懼的人際關係恐懼中,轉階段新生的問題比較突出。此外,還有不少學生原先就有一定的人際交往困難,煎熬焦慮的情緒就在開學前爆發了,“開學綜合徵”主要的誘因是“開學”這個特殊的事件,導致自己對學校生活的適應產生焦慮和恐懼,或對分離性焦慮、學習適應不良、人際交往困難等不良情緒和行為的喚醒。前者是由於自己的人格缺陷或對學校和學習過於緊張所致;後者往往在學校學習或在其他活動上有挫折和遭受委屈、羞辱的經歷。升學壓力、人際交往不適應等方面是導致“開學綜合徵”的重要原因。特別是心理素質和適應能力較差的學生、在學校經常受到老師批評的學生、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對新環境不能很快適應的學生、部分過於追求優異的秀生等是“開學綜合徵”的易發學生群。
方法:
⑴心理:家長應抱樂觀的態度跟孩子談談學校和新學期,給孩子以信心,說一些欣賞和鼓勵的話語。
⑵時間:最好在開學前幾天制訂一個和學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時間表,督促孩子按時起床、飲食。保證孩子開學後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學期的學習中。
⑶環境:開學前可以與孩子一起回學校逛逛,可能的話,參觀一下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地方。
⑷內容:跟孩子多談談學校生活,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從日常娛樂、遊玩等話題轉向有關學習的話題如假期作業、同學關係等。
⑸用品:在假期,家長應與孩子一起準備文具和其它有關的學習用品,在開學前不宜繼續購買玩具等作為禮品送給孩子。
10、適應過度:指的是個體在所從事的社會活動中,能快速地適應活動規律、規則並加以利用,能輕易取得成功,因而體會不到成長和成就感。 在“適應”上的能力很強,但是一般由於適應過度而產生困惑的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我們對於自己的期望值是否調得過高?如果自己為自己設定的目標十分遙遠,並且對目標的描述十分模糊,對於自己當下的工作和計畫缺少實際的指導意義,那么即使在取得了在外人看來的成就後,從自己的評判標準出發還是不認為這是“成功”,因而體驗不到成就感。其二,對於自己的將來缺少考慮,沒有負責地構想過自己的性格、興趣、專長、能力、渠道、人脈適合做哪些、能做哪些、最應該做哪些。就像一場沒有方向標、沒有終點線的長跑比賽,雖然已經跑完了十公里,但自己絲毫體會不到完成比賽的喜悅,即使自己其實是跑得最快的那一個。 第三點也是最具偽裝性的一個原因,缺乏自信心也同樣可以造成適應過度。聽起來似乎這個理由不夠符合科學的標準,其實不然。一個人能力很強,但同時如果缺乏自信,那么他就十分可能以另外一種形式表現出來他對於安全感的追求。也正因為對於自己的工作缺少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取得的成就,所以在忙著給自己找“後路”,於是第二第三份工作就出現了,其實這只是掩蓋虛弱內心的一種外在強勢表現罷了。
在很難正確認識到自己是否產生適應過度時、在調整目標失去科學而客觀的基準時、在重新站在內心的鏡子面前審視自己追求的目標是否合理時,求助於專業的職業諮詢機構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正如向陽職業顧問一直以來為客戶提供的服務宗旨一樣,解決困惑、以職業顧問專業的角度幫助客戶是我們首先做到的,但這不是目的;我們始終追求的是幫助客戶在解決暴露出來的職業問題後,使客戶明白自己狀態的成因,在今後的職場發展上助人自助。
心理學原理
應激反應和適應不良反應
(1)應激反應:應激是在出乎意料的危險或緊張情況下所引起的反應。應激事件是指對一般人來說都是相當危險或十分嚴重的事情,如親人死亡、考試失敗、家人分離、遭受挫折、意外打擊、罹患不治之症、受辱、被盜、失火、天災人禍、戰爭情境等皆為激性事件。這些突如其來的事件出現於每個人面前,會引起人們的應激反應,即引起人們心理和軀體上的一系列反應,出現心理和行為異常。輕者表現為情緒緊張、感覺過敏、驚謊失措、疲勞無力等;重者為抑鬱、恐懼、焦慮、木僵、遺忘,以及植物性神經功能紊亂(如心悸、多汗、厭食、噁心、尿急、顫抖等);更重者出現肢體麻痹、失明,甚至導致休克或死亡。
(2)適應不良反應適應:不良反應由各種精神刺激所引起,持續時間較長。其作用的性質和強度因人而異。在同樣的情景刺激下,有的人很快地適應,有的人慢慢適應,有的人根本不能適應,造成適應不良。適應不良,不同人表現也有差異,有人以情緒障礙為主,表現為抑鬱、悲痛、煩惱、焦慮、恐懼等;有的人以行為障礙為主,導致攻擊性和反社會的行為。
輕度心理疾病
神經症又稱神經官能症:是由大腦機能活動暫時性失調而引起的心理障礙或異常。其特徵為持久的心理衝突,主要表現為心理活動能力減弱,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學習和工作效率降低等;情緒失調,表現為情緒波動、煩躁、焦急、抑鬱等,睡眠障礙,如失眠、惡夢、早醒等;有疑病性強迫觀念,有各種明顯地軀體不適應感,有慢性疼痛,急性頭疼,腰痛,但檢查不出器質性病變。
神經症包括六種的病症:
⑴神經衰弱:表現為興奮性增高症狀,疲勞過程加速症狀、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等。
⑵焦慮症:以焦慮情緒為主,並伴有明顯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運動性不安。
⑶癔症(歇斯底里):此病起病急,可表現出多種多樣的症狀,有感覺和運動機制障礙,內臟器官的植物性神經機能失調以及心理異常等,常有抽搐、頭痛、胸悶、心煩、委屈、肢體震顫、眨眼、搖頭、面肌抽動或運動麻痹等多種不同反應。
⑷強迫性神經症:它是以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神經症。常出現的強迫觀念有:強迫疑慮,強迫回憶、強迫性苦思竭慮,強迫性對立思想;強迫意向和動作有:強迫意向、強迫洗手、強迫計算、強迫性儀式動作。
⑸恐怖症:是指對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產生十分強烈的恐怖感。常有:①社交恐怖②曠野恐怖③動物恐怖④疾病恐怖,此外,還有不潔恐怖,黑暗恐怖和雷雨恐怖等等。
⑹抑鬱性神經症:表現為情緒低沉憂鬱,整日悶悶不樂,自我遣責,睡眠差,缺乏食慾,通常遭受精神刺激後發病,出現難以排解的抑鬱心境,對生活沒有樂趣,對前途失去希望,認為自己沒有用處,還會有胸悶,乏力、疼痛等症狀,嚴重時會出現自殺觀念或行為。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也稱為心身障礙,是指由心理社會因素誘發的軀體功能紊亂或器質性損害。發病時既有軀體的異常,也有心理和行為的異常。如原發性高血壓、冠心並心律不齊、腸潰並氣管哮喘、甲亢、糖尿並月經失調、陽痿、神經性皮炎、類風溫性關節炎等。
大腦病患表現
大腦病患及軀體缺陷所表現的心理疾病這類疾病又有三種不同類型:
⑴大腦機能發育不全時所表現的心理異常,如智力落後、智力遲滯等。
⑵大腦器質性病變時出現的心理疾病如腦震盪、腦挫傷、腦動脈硬化、中毒或毒菌、病毒感染都可能造成腦器質性損害,從而產生智力障礙,遺忘症、人格異常等表現。
⑶盲、聾、啞、跛等軀體缺陷時所發生的心理異常。
重度心理疾病
嚴重的心理疾病--精神病精神病是指人的整個心理機能的瓦解,心理活動各方面的協調一致遭到嚴重的損害,而且機體與周圍環境的關係也嚴重失調。精神病主要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鬱症等。精神分裂症的特點是患者基本個性的改變,並出現感知、思維、情感和行為的分裂。躁狂抑鬱症是以原發性情感情緒障礙為臨床表現,躁狂發作期言語明顯增多,聯想加快,觀念飄忽,注意不集中,情緒極端高漲,精力非常充沛,自我評價過高,行為輕率;抑鬱發作期言語明顯減少,感知遲鈍,聯想困難,思維遲緩,情緒低落,甚至出現輕生念頭。
心理疾病誘因
一、超負荷的工作壓力
很多都市白領被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所困,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時的調理,久而久之便會產生焦慮不安、精神抑鬱等症狀,重則誘發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
二、感情與家庭的變故
失戀無疑是很痛苦的情感體驗,失戀的一方會因對感情的難以割捨而痛苦不已,失落感會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產生心理障礙甚至是不理性的過激行為,給對方和自己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另外,對於離婚後的受損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經受不住家庭解體的打擊,造成心理傷害。一項相關調查表明,如今我國離婚人群中,感到心理壓力過重的約占70%,這一群體非常需要心理支持與幫助。
三、對網路的依賴心理
網路新生代幾大病症適當上網是有益的,但每天以大量時間上網,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網站,極可能誘發心理疾病。如長期上網聊天、遊戲、網戀,極可能使上網者因長期處於虛擬狀態而影響其正常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嚴重者甚至會發生人格分裂。
四、生活貧困加重心理壓力
這一群體主要是下崗職工和高校的貧困生。一些下崗職工觀念一時難以轉換,對家政、建築等工作不屑一顧,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心理壓力與生活壓力的雙重作用極易導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
而對於邁入高等學府的有些貧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經濟狀況的窘迫,一方面是虛榮心的作祟,這種現實會加劇矛盾心理,使這些貧困生心理疾患的機率增高。
五、急功近利的心理傾向 升官、買房後易得抑鬱症
有些人對事業的追求有急功近利的傾向,他們往往經不起失敗的打擊。由於他們對成功的期望很高,且不想耗費太多的力氣,總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可現實又往往不因人的主觀意願而改變,當然就容易失望、失落。也有些人因急於求成而拚命工作,不斷自我加壓,總是苛求自己,結果常常因心有餘而力不足導致失敗,並誘發抑鬱症、自閉症等心理障礙。
六、學習任務過於繁重 高考不如意如何調整心態
學生天天面對著讀不完的書和看不完的複習資料,面對著父母老師的殷切期盼,深感不堪重負。如今無論是小學生、中學生還是大學生,患有各種不同程度心理疾病者不在少數。考試壓力所引發的心理症狀主要有:反應遲鈍、焦躁不安、學習恐懼、抑鬱及厭學心理。
七、過分溺愛獨生子女
少男少女的七種不健康心理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除了養成任性、自私等不良習性之外,還常常表現為性格孤僻、耐挫力差、社交恐懼甚至有暴力傾向。家長的溺愛會造成孩子的心理病灶,這種潛在危機就像定時炸彈,引爆後的殺傷力是巨大的。
八、投資受損後無法承受
近年來,人們的投資意識不斷增強,但當長期的投入沒有得到期望的回報或資本嚴重虧損時,難免造成人們心理失衡。強烈的挫敗感、情緒的劇烈波動、巨額資金的流失,極可能摧垮一個人的心理防線,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輕生。
九、難以適應社會發展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瞬息萬變,有些人卻因種種原因而難以適應。這種不適應包括很多方面:對社會的不公平現象看不慣,又因自己無力改變現狀而鬱悶、煩躁;對單位里的分配不均看不慣,為自己的報酬偏低而憤憤不平;因信仰的蒼白而產生失落感、無歸屬感;因個人技能與現代化的差距而焦急、無奈等等。上述這些可導致人們產生“心病”。
十、老年人缺乏精神關愛
如今,我國絕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質生活基本得以滿足,但他們的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卻未必盡如人意。老人晚年失愛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這是引發老年人心理問題的重要誘因。
常見心理疾病
我們必須看到,心理疾病是很普遍的,只不過存在著程度區別而已,而且現代文明的發展使人類愈發脫離其自然屬性,污染、生活快節奏、緊張、信息量空前巨大、社會關係複雜、作息方式變化、消費取向差異、在公平的理念下不公平的事實拉大、溺愛等,都使心理疾病逐漸增多並惡化。心理疾病種類很多,表現各異,而且有可能出現更多的以前都沒有注意到,或已經合理化(不認為是心理疾病)。隨著時代變化新發現的心理疾病也不少。我始終認為,心理治療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種治療方法的配合運用。幾乎所有的精神病、神經症、心理缺陷和不良心理習慣都可以通過心理治療得到明顯改善,甚至成功治癒。如何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療法(Therapy),而不是照本宣科,這是對心理醫生的最大考驗。
針對患者的年齡結構和不同年齡段患者的諮詢、治療重點,我喜歡把心理疾病按照以下方式分類:
兒童常見心理疾病
拔毛癖、多動症、習慣性尿褲、屎褲(兒童遺便症)、夜尿症、自閉症、精神發育遲滯、口吃、言語技能發育障礙、學習技能發育障礙、兒童抽動症、兒童退縮行為、Asperger綜合徵、Heller綜合徵(嬰兒痴呆)、Rett綜合徵、品行障礙、兒童選擇性緘默、偏食、咬指甲、異食癖,以及一些具有兒童特點的兒童性別偏差(包括兒童異裝癖)、兒童精神分裂症、兒童恐怖症、兒童情緒障礙(如焦慮症、抑鬱症)等。
青少年常見心理疾病
考試綜合症、嚴格管束引發的反抗性焦慮症、恐怖症、學習逃避症、癔病、強迫性神經症、戀愛挫折綜合徵、大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網路綜合症等。
成年人常見心理問題
工作適應疾病:過度成就壓力、物質金錢關係不當(如致富後的空虛症、吝嗇癖等)
職業性心理疾病:教師的精神障礙、單調作業產生的心理障礙、噪音和心理疾病、夜班和心理問題、高溫作業的神經心理影響。
性心理疾病:露陰癖、窺陰癖、窺淫癖、自戀癖、性厭惡、陽痿、早泄、過度手淫等。
針對中老年的:更年期精神病、更年期綜合徵、痴呆、阿爾采莫氏病、老年期譫妄、退離休綜合症。
除此之外,可按照疾病的性質和發生原因劃分:
不良習慣及嗜好:偷竊癖、縱火狂、神經性嘔吐、物質依賴、潔癖 。
神經症:神經衰弱、焦慮症、疑病性神經症(疑病症)、癔病(癔症)、強迫性神經症、恐怖性神經症、抑鬱性神經症 。
生理心理疾病:
軀體形式障礙:軀體化障礙、疑病性神經症(疑病症)、心臟神經症、胃腸神經症、肥胖症、神經性厭食症、經前綜合症 。
腦器質性精神障礙:阿爾采莫氏病、急性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多發梗死性痴呆、皮質下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皮質和皮質下混合性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Huntington病所致精神障礙、肝豆狀核變病(Wilson氏病)所致精神障礙、麻痹性痴呆(大腦神經梅毒所致精神障礙)病毒性腦炎所致精神障礙、腦囊蟲病所致精神障礙、顱腦損傷所致精神障礙、顱內腫瘤所致精神障礙、癲癇性精神障礙。
症狀性(器質性)精神病:生理疾病和心理的關係、傳染病和心理疾病、藥物引起的精神障礙、酒精中毒、中毒性精神障礙、肝腦綜合徵、肺腦綜合徵、尿毒症所致精神障礙、甲狀旁腺功能減退所致精神障礙、甲狀腺功能亢進所致精神障礙、營養代謝疾病所致精神障礙、風濕性感染所致精神障礙、傷寒所致精神障礙、系統性紅斑狼瘡所致精神障礙。
心理生理障礙:
心因性心理(精神)障礙:適應性障礙、反應性精神病、感應性精神病、氣功所致精神障礙(氣功偏差)、恐縮症(縮陰症)、迷信引起的精神障礙、憂鬱症、病態懷舊心理。
人格障礙
精神病和精神障礙:精神分裂症、常用抗精神病藥物
心境障礙:躁狂症、抑鬱症
偏執性精神病
醫源性精神病、旅途精神病
周期性精神病
家庭因素引發的精神障礙:喪偶綜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