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宜基礎設施與中國經濟成長:理論與實證研究

《適宜基礎設施與中國經濟成長:理論與實證研究》是依託北京大學,由張鵬飛擔任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適宜基礎設施與中國經濟成長:理論與實證研究
  • 項目負責人:張鵬飛
  • 依託單位:北京大學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本項目將在內生增長理論框架上,研究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成長之間的相互關係和作用機制,為開發中國家制定合理的基礎設施投資計畫提供理論依據和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議。.本項目首先從實證研究提煉出一些典型事實,然後從這些典型事實出發構築一個多部門、跨區域動態一般均衡模型,將基礎設施質量階梯引入內生增長模型,重點分析基礎設施量和質兩方面與經濟成長之間的互動關係,以驗證適宜基礎設施理論假說;在此基礎上,本項目將利用數值模擬及跨國數據回歸分析等實證研究方法,檢驗理論模型的可靠性及其對現實經濟的解釋力、預測力;最後,基於理論和實證研究的成果,本項目將定量研究分區域、分類別和分等級的基礎設施對中國(區域)經濟成長的貢獻,為中國未來基礎設施建設的規模、方向、領域和區域提供合理化政策建議,以提高我國基礎設施投資效率,避免基礎設施建設陷入過度超前供給和滯後供給困境。

結題摘要

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實現了奇蹟般的增長,年均經濟成長速度接近兩位數。與此同時,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1978年至今,鐵路運營里程數將近翻了一番,公路里程數則更是將近達到原來的5倍。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對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高速的基礎設施建設反過來了又促進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在此背景下,我們有必要深入理解和分析基礎設施和經濟成長之間的關係。 我們研究發現:人力資本持續不斷地從物質生產部門轉移到教育部門可以加快人力資本的積累速度;然而,快速的人力資本積累不一定都能促進經濟成長、也不一定都能提升社會的整體福利水平;政府發展教育的規模和速度應當和經濟發展階段相適宜。基於上述研究,我們認為一個國家(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必須和這個國家(地區)的經濟發展階段相適宜。為此,本項目基於內生增長理論框架上,將基礎設施“質量階梯”引入內生增長模型,重點分析基礎設施“量”和“質”兩方面與經濟成長之間的互動關係。我們進一步研究發現:基礎設施建設存在者“量”和“質”兩方面的權衡和取捨。無論是落後的基礎設施供給,還是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兩者都無法促進經濟成長、更不可能有效提升社會的整體福利水平。本項目的研究可以為中國未來基礎設施建設的規模、方向、領域和區域提供合理化政策建議;這些建議可以提高我國基礎設施投資效率,避免基礎設施建設陷入過度超前供給和滯後供給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