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行人必有故事

遠行人必有故事

《遠行人必有故事》是張莉創作的文集,首次出版於2020年3月。

作者視野開闊、別有識見,對當代的諸多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學話題坦陳看法,既有深切的文學現場感,又有強大的文學史觀照。該書遠離了理論腔和批評術語而追求隨筆式風格,以感性的直覺和理論的凝視,對當代文學經驗的分析獨闢蹊徑,敏銳、犀利又深具文學品質,把讀者從懈怠與麻木中解放出來,也把一種獨屬於文學的新鮮、驚異感帶到讀者面前。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遠行人必有故事
  • 作者:張莉
  • 文學體裁:文集
  • 首版時間:2020年3月
  • 字數:202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遠行人必有故事》是評論家、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莉的作品。分類而言,該書是一本批評文集,作者就當代的諸多作家、話題坦率交代自己的想法,其論述人物、闡述主題,既體貼文學現場,又有強大的文學史觀照。文本而言,該書更像是一本隨筆集,作者完全去掉批評術語,純以感性的無隔閡的語言,把談論的作家、捧書的讀者,當成了朋友,娓娓而談。該書“不僅要記下那些萬里之外發生的故事,更要踏入那些不能描述的隱密之地”,字裡行間讓人見到一位遠行歸來的有故事的批評家。

作品目錄

自序
像古鏡一樣越磨越亮
我們為什麼對孫犁念念不忘?
孫犁“知音式”批評美學的現實意義
像古鏡越磨越亮
中國文學的民族化探索
蕭紅的“彼岸”和遲子建的“此岸”
“越軌”的評價與蕭紅的評價史
這個作家的重生
作為釀酒師的小說家
疼痛感,慈悲心
秘史從何處說起
作為釀酒師的小說家
“奇異的經驗”與普遍感受
語言的“未死方生”
一部小說的強勁能量
以“隱喻”講述我們的精神難局
筆下的枯山水與腳下的千山萬水
有難度的敘述
和“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在一起
賦古老文體以生機
和“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在一起
你是否確信還有另一個自己
重新構建我們的精神氣質
為芳村繡像
一個多么想美好的人
沒有什麼能阻擋對愛與美的嚮往
今天,“娜拉”走到了哪裡
好小說的第一百零一種讀法
當女性寫作遇到非虛構
為什麼要燃起“女性精神”的火把?
如果我們養成了獨立思考、坦陳己見的習慣
陳詞濫調里長不出新聲音
語言裡住著作家的靈魂
“事物的整體”和一棵樹的“與眾不同”
現實主義:作為詩意的鏡子
先鋒文學的迴響與困窘
從小說到電影:如何建立情感共同體
如何使中國文學成為中國文學
一百年,我們文學生活的變與未變
有所評有所不評
我和我們的十年
重新確定文學批評的對話性
我為什麼想成為“普通讀者”
遠行人必有故事
有所評有所不評
“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審美信任最珍貴

作品鑑賞

《遠行人必有故事》是一本文學評論集,也是一本文字優美的散文集,非常具有張莉批評特點——散文風度、對話批評。比如開篇文章《我們為什麼對孫犁念念不忘?》,是紀念孫犁先生逝世15周年的評論文章,讀來更像一篇恬淡優美的散文,但並沒有影響文章的深度。張莉圍繞著名篇《荷花澱》,從孫犁先生生活經歷、性格特點,分析《荷花澱》的魅力,並且將這種魅力如何延伸進行闡述,於是讀者看到了孫犁先生作品的精神、意義對於莫言鐵凝賈平凹張煒等人創作的滋養,從而形成他們自己作品的風格。如此延伸式的評論,衝破了狹窄和侷促,變得更加開放。
張莉的評論疆域非常遼闊。書中的文章,既有深刻研讀魯迅作品的心得,也有對孫犁、陳忠實等前輩作家創作的感想。此外,她始終關注鐵凝、阿來蘇童畢飛宇遲子建等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作家,對他們的作品保持密切的追蹤。而作為出生於70年代的評論家,張莉的批評重心似乎更加傾向“70後”作家。張莉坦言,她是通過對“70後”作家的評論進入“文學現場”的,並且也是追求“對話批評”風格的具體實踐。在這部評論集中,有一篇文章《我和我們的十年》,坦誠講述了自己進入“文學現場”的前後經過。她說“我希望以自己的方式進入文學現場,我希望‘空著雙手進入’,不依靠推薦和嚮導。”
張莉的批評沒有山呼海嘯,也從來不會聲嘶力竭,她始終語氣平靜、言語節制地表明自己的批評態度。“一個追求流行詞語的作家,一個恪守舊詞語的作家,代表了我們的文學觀、漢語觀、寫作觀、價值觀。”這樣的表述,顯示出批評家應該具備的通達。這樣的批評立場,非常具有“對話批評”特點。張莉在《重新確定文學批評的對話性》一文中,非常強調文學批評的對話性,她認為站在“對話角度”進行批評,不是不講真話,不是迴避問題,而是一定要認識到,批評本身不是直接攻擊作者或是作品本身,是代表著文學批評本身應具備開放的性質,它不簡單是批評家與作家之間的事,它還是連線作品和讀者的“橋樑”。
“對話批評”的另一方面,是用溫和語調來講殘酷現實。在《如何使中國文學成為中國文學》一文中,張莉是這樣講的,“現代文學發生初年,寫作者的焦慮沒有那么嚴重。也許,這與作家本身的譯者身份有一定關係”。這是對當代寫作者的批評。當代作家具有譯者身份的少之又少。當代作家時常出現焦慮感,這是因為沒有找到自己的書寫在當代中國文學版圖中的位置,也是沒有找到漢語文學在世界文學版圖中的位置。因為不了解才焦慮,因為無法直接面對世界文學才迷茫。在“焦慮”和“迷茫”的陪伴下,當代作家常常聽不進去批評的話語,所以也真的需要像張莉這樣持有“對話批評”立場的批評家去做做“思想工作”。
張莉的批評從不做高深莫測狀,基本上一兩句話就會敏銳抓住事情本質。在《遠行人必有故事》的“自序”中,張莉站在作家角度同時兼具評論家心理說,“寫作的意義是什麼?它要記下那些萬里之外發生的故事,更要踏入那些不能描述的隱秘之地”。這樣柔和的話語,表面上是說給自己,其實也是說給作家。用優雅的風度去進行嚴肅的批評,的確符合現代人的理念。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1年10月24日,《遠行人必有故事》入圍2021花地文學榜年度文學評論榜單。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遠行人必有故事》
2020年3月
作家出版社
978-7-5212-0435-3

作者簡介

張莉,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浮出歷史地表之前》《姐妹鏡像》《持微火者》《眾聲獨語》及隨筆集《來自陌生人的美意》等。獲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華文最佳散文獎、圖書勢力榜十大好書獎等。中國作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中國現代文學館特邀研究員,茅盾文學獎評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