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遠方有夢》收入散文70餘篇,共分“前行有夢”“回望鄉愁”“山川履痕”三輯。《遠方有夢》以佛山為始發地,以時代為背景,以個人體驗為主線,以嶺南和
海陸豐為地理坐標,抒寫家國情懷和對故土的眷戀。它有“海陸豐”“嶺南”“佛山”三個敘述維度:海陸豐是“我”的故鄉,第一輯、第二輯作品的內容要么寫家鄉,要么寫思念家鄉,有不少海陸豐風俗人情的描述;第三輯的很多作品都是放在嶺南的歷史背景展開的。
作品目錄
第一輯 前行有夢 | 第二輯 回望鄉愁 | 第三輯 山川履痕 |
---|
我的少林夢 神秘莫測的記憶 對牛懺悔 番薯,滋養我的童年 鄉愁里的大榕樹 回首少年狂 腳車載不動我的愧疚 女人如花亦如草 100天修渠上山 心比草書狂 一場等不及的生死之約 自學路 在瓜田裡種夢 我的代課教師生涯 海的召喚 無法登頂 | 水中漂泊的村莊 神秘小塢陂 難忘冬至 清明時節鄉愁濃 父親的叮囑 眾籌孝心 不能觸碰的一樁心思 陪伴的時間,是父母生命的厚度 母親最後的日子 一吻永別 回老家過年 聊起大伯心裡痛 不安分的靈魂 老黃圖啥 一把不尋常的雨傘 回望鄉村(微散文15題) | 千年九齡 若水百年 崇煥武魂 嶺南有幸得坡翁 “嶺南詩宗”出平步 佛山之“佛” 一張舊照勾起的回憶 增城游感 “賢令”安好? 神聖與世俗 追夢的憂傷 齊人·奇書·良刊 天水邂逅 貓與貓不一樣 玄機莫測 清淡飲食,是一種態度 前邊有個夢,總想去看看 欲把中年當少年,從頭來 城市筆記(微散文12題) |
作品鑑賞
該書體現出林友僑不安於現狀,勇於探索,不懼未來,敢沖敢拼,永不放棄的精神,他呈現給讀者的不是怨懟、不是悔不當初,而是真善美,是感恩、是希望、是歌頌、是一腔摯愛與赤誠。《我的少林夢》講1983年17歲的作者因病輟學在家,電影《
少林寺》演出後,引發青少年學武熱情,離家出走奔向少林的學武之路。途中,接連遭遇被騙、被偷,囊中一無所有,不得不挨餓受凍、睡橋洞、扒火車,流浪二十天,歷盡艱險又回了家。文中所述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讓人心情時而緊張,時而舒緩,將一個因心懷夢想能夠吃苦耐勞,卻又大膽純真又莽撞的少年刻畫出來。面對苦難傷痛,而作者卻異常冷靜:“在那個艱難的夢途,伴隨著生命的恐懼和絕望,人性的複雜和炎涼,我清晰地聽到夢碎的聲音,它曾令我猝不及防,逼著我飛身掙扎。穿越前行的艱辛和歲月的迷霧之後,少林夢中的劍氣俠風,依然在我心中嘯鳴。回首少年,夢碎的聲音里給了我一生的饋贈。”有這感悟,即使少林寺沒到,武功沒學成,這苦就沒白吃。《無法登頂》講的是作者還是新兵時去爬山,結果經歷重重阻隔層層障礙,最後原路返回。雖然無法登頂,但終究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我一直忘不了那次爬山的經歷。獨自一人,走進深山,找不到山頂,辨不清方向,有的是密密的草、高高的樹、肅肅的風,還有多如牛毛的山螞蝗。我陷入了進無益、退無功之難……”“這樣的經歷,這樣的感觸,刻骨銘心,如何能忘?”人生付出過努力過,不能登頂不能成功亦無怨無悔,此謂之“難酬蹈海亦英雄”。
該書描寫至親離去時的悲痛,抒發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在長篇日記體散文《母親最後的日子》里,作者細緻地記敘了母親病重乃至病危時刻的點點滴滴,在母親最後放棄醫治、回鄉歸土的車上,作者寫道:“一種將要痛失血肉至親的感覺強烈襲來,我終於忍不住失聲痛哭,跪在狹窄的車廂,撲在母親的身上,抱著她的臉龐,平生第一次吻著母親的額頭,告訴她:堅持住,不要睡,現在車上高速了……車過博美了……車過內湖了……車過西陂了……車到東山了……車到我們村前田園了……看到自家房子了,家門口有很多親人在等著,等著她回家……”至愛至痛,催人淚下。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22年7月,該書獲第七屆佛山文學獎散文獎金獎。
2022年11月,該書獲2021年度中國散文年會獎“十佳散文集獎”。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林友僑,1966年生於廣東陸豐一個農民家庭,國中二年級輟學,16歲外出打工、流浪,從事過農、工、商、學(教育)、兵、醫務、文秘宣傳、新聞采編等多種職業;現居佛山,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已在各級刊物發表散文、詩歌、小說、評論文章500多篇(首),出版散文集《遠方有夢》《冬從視窗爬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