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客

遠客

《遠客》,作者:李英儒,出書機構: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遠客》不是小說,而是散文、遊記、雜感之類的結集。對此類文章寫作的剖析,我還是依傳統的“老土”俗套,卒由舊例,從“義理”、“情感”“詞章”這三維要素,談一些淺見,以就教於作者和方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遠客》
  • 創刊時間:2010年7月
  • 【讀音】:yuǎn kè
  • 【釋義】:遠道而來的客人。
基本信息,書籍簡介,作者簡介,本書序文,書籍目錄,原文摘錄,

基本信息

【詞目】遠客
【讀音】yuǎnkè
【釋義】遠道而來的客人。
【出處】《楚辭·九辯》:“去鄉離家兮徠遠客,超逍遙兮今焉薄?”
【示例】宋·蘇軾《和子由除日見寄》:“府卒來驅儺,矍鑠驚遠客。”

書籍簡介

書名:遠客
作者:李英儒
出版時間:2010年7月
字 數:207千字
頁 數:212
版 次:1版
開 本:850×1168 1/32
紙 張:膠版紙
包 裝:平裝
定 價:46元

作者簡介

李英儒,女,自稱天山來客。生於新疆額敏縣。曾在新疆烏魯木齊市、廣東鶴山市工作過。做過教師、編輯、公務員。所撰寫的大部分散文曾在多家報刊、雜誌上發表過。

本書序文

閱讀《遠客》文稿,並替其寫序,我是勉力為之的。作者李英儒與我第一次邂逅,“一位奇女子”的印象就在腦海中定格。那是十多年前的一個下午,我到鶴山電台錄製“成語故事”,剛登上三樓,乍見一位端莊清麗的少婦與台長冰姨(馮玉冰)交談,通過後者知道了她的一些傳奇經歷。她毅然決然由疆南下,在我看來是卓有膽識的。她挑戰自我,一家三口來廣東追逐無根的潮水,其巾幗豪氣何等罕見。從此,我記住了她的名字,還滋生了有機會進一步探尋她“孔雀東南飛”緣由的念頭。此後,我們之間雖有幾次簡短的交往,惜時日匆匆,兼之彼此事務纏身,又性別不同,這類屬於“隱私”方面的問題,提及終有點不雅,因而只好埋於心底。直到今年暮春,英儒把她澆鑄多年的心血之作,請求其閨中密友李卓敏瀏覽提出修改意見,並將讀後感寫成文字,一併結集成書。卓敏過目後卻向我“卸膊”。在其力勸之下,鄙人膺此高難度的重任,委實有些誠惶誠恐,竟甘願做只“過河卒子”,為人作嫁,何故?除卻之不恭的原因外,尚有餘下的小九九:一是以此為契機,盼能了卻從前心愿——讀懂李英儒,解“奇女子”之密,俗謂言為心聲。通過其自身演繹的文字,窺見其足跡,悟出其心路歷程;二是借斯杯杯美酒,去澆本人心中塊壘,充實一下我的賦閒時光,這是人生一大樂事;三是對心儀已久的“大漠風光”的嚮往,此生已不可歷練,而可能會從中得到某些精神上的補償和滿足。基於這幾點私心,我就爽快地不自量力地允諾下來,而從結果看,我的願望也達成了。至於序寫得如何,那就由別人去評判吧。
《遠客》不是小說,而是散文、遊記、雜感之類的結集。對此類文章寫作的剖析,我還是依傳統的“老土”俗套,卒由舊例,從“義理”、“情感”“詞章”這三維要素,談一些淺見,以就教於作者和方家。
“義理”即文章的內容及主題,可稱文章的骨骼與血肉。通過對事件、人物、場景的勾勒描寫,揭示出實實在在的客觀道理,令人從中得到教益;“情感”則是作者發自內心的情緒和感喟,亟須充斥於筆端,活躍於文內,與讀者心弦緊扣,如武俠小說所說的“氣肌”一樣,形成巨大磁場,觸動讀者的神經及靈魂。“詞章”乃是行文的技巧,遣詞造句的手段和章法。此三者熔於一爐,相互依存,相互制約,才會相得益彰。用這個尺度去衡量評析《遠客》的篇章,大都中規中矩,有的還超過預期。讀後我為之受益,為之感動,為之讚賞。括而言之,有兩點較強烈的感觸,不揣冒昧,供述於後。
一是情真意切,感人肺腑。魯迅先生曾言:“從血管里流出來的是血,而從噴泉流出來的都是水。”它向我們揭示了寫文章的真諦。《遠客》中的絕大篇目,是作者情感的袒露和抒發,其中涵括了作者親身經歷了的鄉情、親情、友情、愛情等等,林林總總,眾采紛呈,涉及的對象有北國與籍貫湖北等地的鄉情、相思及鄉愁;有與父母、兄弟姐妹、二舅等的聚合離別時,體驗了的慈愛、孝悌濃度百倍的依戀;有與昔日同窗好友、鶴山同事等的和諧相處相知,甚而是客串主持時結識的“異鄉人”,無不情牽一線的親密無間;有相敬如賓的“老公”及大半生牽腸掛肚、情同姐妹的獨生愛女等等,寫的雖是順手拈來的身邊小事、樂事、趣事、悲事,卻均以情感編織,用此作主線貫穿其中,而這些情感經過真心培育,真誠相處,真摯相愛,蘊積已久,能量豐厚,一旦迸發則極其熾熱,又那么溫柔,那么動人,滲透於字裡行間,瀰漫於大千世界,有異乎尋常的穿透力和感染力,讓人心弦震顫,與之共鳴,情不自禁與作者同喜同悲。行文如此,真是入木三分了!謂余不信,請依序品味《你我都是“出門人”》、《有個女兒真好》、《女兒去西藏》、《父親最後的日子》、《我的大姐夫》、《哥嫂探妹》、《故鄉在前方》、《寫給天國的女友》、《雲溪三結義》、《鑰匙鎖在車裡了》等篇目,細讀之餘,你會體味到是“誠不我欺”了。
二是選材剪裁富有創意。創意,為文章的生命力。記得英國有個哲人說過這樣的話,第一個用鮮花讚美女人的是天才,第二個沿用此說的是庸才,第三個還這樣說的就是蠢才了。此說很有道理。有創新的作品,才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達致“餘音繞樑,三日不絕”的境界。《遠客》中的一些篇目,作者就深諳此道,讀時使人興味盎然,愛不釋手,沉浸於興奮激動之中。例如《桑葉牡丹靜靜地開》一文,是一篇深切懷念逝去的84歲慈母的作品。成文於2006年9月。此文以倒敘開頭,從一盆盛開的桑葉牡丹寫起,而後卻不按常規去敘述該花的來龍去脈,而是用巧思寫對媽媽的呼喚,以及失去媽媽的椎心之痛。憶述媽媽由摔倒到醫治無效的情景。特別是選取了年僅5歲的小超超直罵當過醫生的媽媽無能的話語,用意驚人,寄託了對媽媽刻骨銘心的哀思。接著又是一系列的勾勒,寫不能在慈母彌留之間時到其身邊,內心的自責、愧悔,還寫到媽媽渴望與自己通電話的細節,全家福合照的由來等等。跌宕起伏,極富波瀾。最後才與開頭接榫,詳寫花的來歷與亡母的情誼,展現了媽媽的寬容博愛,收筆處用疊印式睹物(花)思人,使哀思綿綿不絕,慈母形象更有主體感。如許的布局、設計、行文,卓具新意。這樣的篇章還有不少,如懷念二舅的《想起昨日月圓時》、懷念已登天國的摯友惠榮《寫給天國的女友》等等,架構、用材等方面都能著意翻新,綻發了讓人擊節叫好的效果。
本來除上述兩點外,《遠客》還有不少特色,比如對大漠特有粗獷而獨具的景物描寫,對所關注文學作品的探求和議論,對南北文化差異對人性格影響的思考等等,可說是妙想橫生,絢麗而多姿,只是限於篇幅及鄙人才力所宥,也就不再喋喋了。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英儒具備了較深厚的文化基礎,性格既有胡楊般的剛強堅韌,又具中華傳統女性的溫順纖巧,人生閱歷豐富,讀了萬卷書,行了萬里路。加上廣交友,喜吸收,勤思考,求進取,興趣廣泛,堅持與時俱進,敢於弄潮,不斷挑戰自我,從實踐中多方面提升自己,相信今後其在創作道路上的步子一定會邁得更寬更好。我期待並祝願她有更優質的作品面世。
匆匆草此,是為序,知我者乃“老夫聊發少年狂”而已。一笑。
作序:陸兆波
註:陸兆波先生曾任鶴山市第四屆、第五屆政協副主席、農工黨鶴山市黨支委主委、鶴山市鶴華中學副校長等職。主持編纂過《鶴山百科全書》等書籍。

書籍目錄

序 5
自 序 7
南北的路都走了走 9
追逐那無家的潮水 10
客串電台主持人 13
“你我都是出門人” 15
帶著夢想到南方 18
學講粵語有“三多” 20
入鄉隨俗說利是 22
家庭收入“AA”制 23
禾雀花和沙棗花 24
看得見風景的小屋 26
夢裡水鄉已成真 28
聞“香”而過的年 30
小鎮生活印象 31
雪和陽光還有炊煙 34
教朋友做新疆抓飯 36
在兩種味道之間 37
對胃進行的“改造” 38
沙漠與胡楊 40
夜宿和什托洛蓋 43
人在喀納斯 44
王洛賓達坂城矽化木 46
又見塔城 49
“奔騰”與“秀美” 52
兩代“移民”說不同 53
我和女兒 56
我的醜小鴨 57
有個女兒真好 59
野兔該不該殺 61
從女兒參加辯論賽說開去 62
女兒去西藏 64
附: 65
天路·愛·無極 65
和小偷相遇之後 71
漂流中的選擇 72
“那一刻,媽媽多想抱抱你!” 73
附: 76
我的實習報告 76
附: 82
劉燁:快樂的記者可樂的人生 82
在芭堤雅海岸過生日 83
女生宿舍里的貓咪 85
親情和友愛 87
媽媽的心思 88
夢裡依稀慈母淚 90
桑葉牡丹靜靜地開 91
聽老人家說話 94
父親值得我一生閱讀 95
老來有福的老爸 96
附: 98
父親生日祝詞 98
父親最後的日子 100
附: 101
新疆額敏縣縣委副書記張衛平同志在父親追悼會上的致辭 101
當新月尚未升起的時候 102
想起昨日月圓時 104
哥嫂探妹 106
我的大姐夫 108
我的四個外甥(女)們 110
毛澤東思想宣傳隊記事 112
新春瑣事 114
她再不能仰望天上的星星 117
寫給天國中的女友 119
玫 121
同學趙半仙 122
繼父是這樣深愛著 124
雲溪三結義 125
冰姨好比知更鳥 126
跳繩參賽記 128
閱讀和行走偶得 129
我讀因夢 130
態度決定一切 132
也許是兩代人的差別 134
我們常常需要調整自我 135
文化是怎么一回事 137
中國真正的貴族 138
尊重與關愛的力量 140
對不起,睡在瓦礫中的孩子 141
當知青的那些事兒 144
在孔子故鄉生活過 149
學生給我的“打擊”和安慰 151
懷著寶寶去採訪 153
九十年代心情片斷 156
油畫中的情思 158
一次沾沾自喜的錄音經歷 160
享受歌唱的愉悅 162
山也還是那座山 165
冬日的九寨 166
是新“精衛填海”嗎? 168
旅途的悠然和哀傷 170
親近無敵海景 171
病游到賀州 173
“車匙鎖在車裡了!” 174
那天,我們在月光下沐浴 175
匆匆春又歸去 177
“女知”越來越“雷人” 179
貓頭鷹還棲息在那嗎? 182
中年看海 184
走近西部走近家 186
附: 189
周豆讀《走近西部走近家》 189
故鄉在前方 190
原來生命並不只屬於自己 193
“請到我家來做客” 196
後 記 201

原文摘錄

……
也許,一千種出走,就有一千種出走的理由吧。
在省會城市烏魯木齊時,我從一名中學教師,到一個行業報的編輯,後又服從組織的安排,有了一份令人羨慕的主管人事的工作。雖然這份工作,並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久而久之,可能是因為可以預料到自己今後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了,便對安穩卻周而復始的工作開始產生“審美疲勞”。期待能在一個新的環境下,過另一種不同的生活。
沿海地區的改革開放,讓我們身處關外邊塞的人心往神馳。新聞媒體得來的各種信息,讓我產生南下的願望。那個時候,“孔雀東南飛”已成熱流,不少人奔向了那裡。自知自己沒有多大本事,卻還是想飛。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崗位,隨便在那打打工也沒關係嘛。想法何其簡單。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作出決定後,親人和朋友們,有擔心我難以適應南方生活的,有為我放棄現有的工作而惋惜的。我是如此主觀和任性,別人的好言相勸像是耳邊風一吹而過。在一個機會到來的時候,我幾乎沒有慎重考慮,十天內辦好了調動手續。我那時的衝動真是無以復加。
年輕時看印度電影《流浪者》,主人公拉茲唱的《拉茲之歌》:“命運將我拋向遠方……到處流浪。”拉茲的選擇是一種被迫的選擇,流浪是一件再悲慘不過的事了。如今的新新人類卻認為,飄到異鄉,過自我的生活。他們率性出發,隨意遊走,信奉生活的偶然性。下一站又會到哪,答案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而人到中年的我,衣食無憂,理應盡享平靜生活。可偏偏執意想去自己完全陌生的地方生活。根本沒有想過自己是否還是闖蕩的年齡(風險指數其實很高。)誰也沒能阻擋住我一意孤行的腳步。我真是不服老啊。
“我拋棄了所有的憂傷與疑慮,去追逐那無家的潮水,因為那永恆的異鄉人在召喚我,他正沿著這條路走來。”泰戈爾在《采果集》里說的這段話,常響在耳際,好像督促著我,快點啊,別猶豫了,準備啟程了。
“到了南方再說吧,我準備隨遇而安。”餞行時,當朋友們為我舉起依依惜別的酒杯,我如是說。那時的我,不無瀟灑地準備走出安定的生活狀態,帶著無限的憧憬迎接從零開始的生活。我真的準備好了嗎?顯然不是。
當離別的淚水還沒有擦乾,不曾料到,生活的驚濤駭浪就這樣撲面而來。
舉家南遷鶴山時,是一九九四年八月底,廣東的天氣還是那么悶熱,像是把人放在饅頭鍋里被蒸的感覺,成天價渾身上下都是粘糊糊的。也正是那個時候,家鄉新疆早晚涼風習習,皮膚乾乾爽爽,舒適之極。兩相對比,使初來乍到的我不免有些心煩意亂。
在我知之不多的新環境裡,同意接受我的某公司在未辦理手續前,承諾工作安排在辦公室,而報到上班後卻又生變故,讓我到某建築設計室當資料員。無可奈何只好服從。那是一個不到十人的小部門,沒有太多的事可做,無所事事的我更覺鬱悶。真可謂“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
丈夫所在公司分配的住房還沒有竣工,只能暫時和別人同住在一處舊宅里。丈夫發現女兒在抹眼淚。面對空蕩蕩的沒有家具的房屋,這個即將入住的陌生的家,沒有書房,沒有玩具,她怎能不難過呢。她沒有哭出聲來,她是不願讓我們看見她難過吧?她知道大人們的心已經不好過了。我這樣想著,心裡更是難過。
想看看電視解解悶吧,電視節目大多是講粵語的,初來乍到的我,一句也聽不懂。只能看字幕提示。
去市場買菜市吧,檔主雖然能說幾句國語,可聽起來卻特別費勁兒。買菜時我索性不開口講價,面對賣者,用手指指要買的菜,如果買一斤的話,就用手勢豎起食指“1”來表示。秤好菜後,也不問多少錢,儘量給對方一張面值大的鈔票,讓其找零就是了。那時是有嘴說不出,快變成啞巴了。
想買用來擀餃子皮的擀麵杖吧,跑遍所有商店,也買不到,只好用酒瓶子代替了。那會兒,在市面也沒見到有賣陳醋的,只好買來甜醋蘸餃子吃,兩樣東西不相匹配,那味道啊,可真是怪怪的。
在家鄉吃慣了牛羊肉,在市場雖有羊肉賣,卻是連皮帶肉的。這在家鄉可沒見過。看上去整隻羊又瘦又小,像只小狗。家鄉的羊,可比這大幾倍啊。望一眼賣羊肉的檔口,不由得暗暗叫道:“天吶,這樣的羊肉怎么可以吃啊?”索性只好改吃豬肉。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來後不多久正值農曆八月十五,丈夫在廣州忙於工作沒能回來團聚。我和女兒來到離住處不遠的北湖公園,從身旁走過扶老攜幼賞月的人們,看著他們一臉的幸福,我是多么羨慕啊。天上那輪月亮清冷悽美,憂傷無比,手牽著抑鬱寡歡的女兒,已是淚眼迷離:自己為什麼會在這裡?我的親人和朋友在哪裡?我為什麼會離他們而去?如果這只是一場夢就好了。在家家團圓之時,我和女兒卻在飄然的羈旅之中,好像到了另一個星球上似的無助。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