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爆發辛亥革命,1912年民國政府成立,遜清王公貴族、高官大吏到青島者一百幾十人,他們身在青島,影響所及廣至中國大地,作品傳至各地,是百年青島歷史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歷史文化一部分。這一百幾十名遜清遺老中,絕大部分是正途出身,出身“兩榜”,出自翰林院者在50人以上。有的是飽學之士,他們將中國傳統文化帶至傳播西方文化的德國殖民地。他們有的著書立說,可稽者有七、八十種之多,遍歷史、地理、外交、文學各方面。他們還成立文社、詩社。有的是書法家,將中國傳統書法、繪畫帶至青島。這批遜清遺老,身在青島,影響所及廣至中國大地,作品傳至各地,是百年青島歷史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歷史文化一部分。
基本介紹
- 書名:遜清遺老的青島時光
- 出版社:青島出版社
- 頁數:272頁
- 開本:24開
- 作者:魯勇
- 出版日期:2006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363658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1911年爆發辛亥革命,1912年民國政府成立,遜清王公貴族、高官大吏到青島者一百幾十人,他們身在青島,影響所及廣至中國大地,作品傳至各地,是百年青島歷史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歷史文化一部分。
這一百幾十名遜清遺老中,絕大部分是正途出身,出身“兩榜”,出自翰林院者在50人以上。有的是飽學之士,他們將中國傳統文化帶至傳播西方文化的德國殖民地。他們有的著書立說,可稽者有七、八十種之多,遍歷史、地理、外交、文學各方面。他們還成立文社、詩社。有的是書法家,將中國傳統書法、繪畫帶至青島。這批遜清遺老,身在青島,影響所及廣至中國大地,作品傳至各地,是百年青島歷史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歷史文化一部分。
這一百幾十名遜清遺老中,絕大部分是正途出身,出身“兩榜”,出自翰林院者在50人以上。有的是飽學之士,他們將中國傳統文化帶至傳播西方文化的德國殖民地。他們有的著書立說,可稽者有七、八十種之多,遍歷史、地理、外交、文學各方面。他們還成立文社、詩社。有的是書法家,將中國傳統書法、繪畫帶至青島。這批遜清遺老,身在青島,影響所及廣至中國大地,作品傳至各地,是百年青島歷史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歷史文化一部分。
圖書目錄
清史館長趙爾巽
外務部尚書鄒嘉來
潛樓主人劉廷琛
侍郎于式枚
軍機大臣吳郁生
李氏豪門
恭親王溥偉
兩江總督張人駿
學部副大臣勞乃宣
津浦鐵路總辦李德順
收藏家王緒祖
大總統徐世昌
書法家王埒
周氏大宅門
山東巡撫楊世驤
竹居讀書張士珩
多羅特公升允
兩廣總督岑春煊
直隸總督陳夔龍
尚書盛宣懷
狀元陸潤庠
探花商衍瀛
御史蔣楷
御史王寶田
內閣協理大臣那桐
駐德公使呂海寰
慶親王載振
郇廬陳毅
退廬胡思敬
袁樹勛與胡建樞
安徽巡撫沈曾植
都督余則達
傳奇名人楊度
外交總長孫寶琦
觀察王石塢
廢帝宣統的三位“顧問”
藏園居士傅增湘
觀川居士洪述祖
“顧命大臣”匡源
典禮院學士柯劭態
山東大學堂校長——肖應椿與陳恩燾
遭台石金聲
縣令張昌慶
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閻
黃曾源父子
民國總理——段祺瑞與靳雲鵬
膠澳督辦高恩洪
寧夏鎮總兵馬福祥
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王克敏
漢奸王揖唐
外務部左丞辜鴻銘
外務部尚書鄒嘉來
潛樓主人劉廷琛
侍郎于式枚
軍機大臣吳郁生
李氏豪門
恭親王溥偉
兩江總督張人駿
學部副大臣勞乃宣
津浦鐵路總辦李德順
收藏家王緒祖
大總統徐世昌
書法家王埒
周氏大宅門
山東巡撫楊世驤
竹居讀書張士珩
多羅特公升允
兩廣總督岑春煊
直隸總督陳夔龍
尚書盛宣懷
狀元陸潤庠
探花商衍瀛
御史蔣楷
御史王寶田
內閣協理大臣那桐
駐德公使呂海寰
慶親王載振
郇廬陳毅
退廬胡思敬
袁樹勛與胡建樞
安徽巡撫沈曾植
都督余則達
傳奇名人楊度
外交總長孫寶琦
觀察王石塢
廢帝宣統的三位“顧問”
藏園居士傅增湘
觀川居士洪述祖
“顧命大臣”匡源
典禮院學士柯劭態
山東大學堂校長——肖應椿與陳恩燾
遭台石金聲
縣令張昌慶
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閻
黃曾源父子
民國總理——段祺瑞與靳雲鵬
膠澳督辦高恩洪
寧夏鎮總兵馬福祥
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王克敏
漢奸王揖唐
外務部左丞辜鴻銘
文摘
書摘
張勛是公開承認的復辟派,他的辮子就是一個招牌。袁世凱死前,江蘇將軍馮國璋在南京召集會議,企圖組建第三種勢力。袁世凱得到密報,以毒攻毒,任命張勛督理蘇皖軍務。不久,袁世凱死了,張勛把馮國璋召集的南京會議改做徐州會議,參參加者有奉、吉、黑、直、豫、晉、皖7省代表。張勛演說,談論“大清朝的深仁厚澤”。
劉廷琛再赴徐州。升允則聯繫德人,謀求德國支持。劉廷琛卻說,日本人如知德國支持則將反對復辟,使張勛把他視為心腹,密謀策劃復辟的步驟。張勛再次發表“民國不如清朝,共和制度不如君主政體”的公開言論。
袁世凱死後,北洋政府缺少這樣一個鐵腕人物,給了張勛可乘之機。1917年3月,黎元洪、段祺瑞之間又產生了嚴重分歧,史稱“府院之爭”,即總統黎元洪和段祺瑞之爭。張勛以調解“府院之爭”的名義,率劉廷琛等人,帶部下辮子軍由徐州乘津浦鐵路火車來到了天津。兵屯天津之時,聞日本人表示不支持復辟,張勛距京師咫尺卻不進京。劉廷琛十分焦急,夤夜力說張勛把握時機,又以加急電報給青、滬遺老,讓他們速來天津或致電張勛,以“贊襄復辟大業”。
張勛終於率軍進駐北京,他的軍隊占據了重要位置。多數人還只是認為張勛只是趁機撈取政治資本,在民國政府竊居高位,但6月30日這天深夜,張勛與劉廷琛進入清官,見年幼的宣統與太后,提出“宣統復位”。由於民國政府一直執行“清室優待條件”,宣統他們擁有紫禁城的大部分宮殿,有太監、宮女,有內務官員,有數量很大的“歲銀”,雖無權,但仍是帝後生活。對復辟因無實權、兵力,不敢去做,而張勛、劉廷琛硬做主張,決定復位。
7月1日凌晨,張勛的辮子軍占據了北京的火車站、電報局,守著總統府,宣布光復清廷,宣統復位。
這時,已是民國六年,北京市面已是民國式樣,這一天奉命掛“龍旗”,已少有人保存,有的只能趕製,又令官員戴花翎、紅櫻帽,穿朝服、朝靴,一時間也難找到。一些估衣鋪發了財,壓庫的舊服又被賣出,老百姓不知究竟,像看戲一樣,看著這一天的突然變化。 這一年愛新覺羅?溥儀才12歲,雖然比他6歲下“退位詔”時已年長6歲,仍是一個孩子,對政治大事尚無主張,更不會下“聖旨”,這全是張勛、劉廷琛操縱的,被人稱作“一文(劉廷琛)一武(張勛)”。
上午九時,張勛在宮中,加蓋“玉璽”,下了“聖旨”,因非溥儀所下,史稱“偽諭”。其中說:“朕不幸以四齡繼承大業。辛亥變起,我孝定景皇后(隆裕)至德深仁,不忍生靈塗炭,推讓政權,公諸天下。今者復以黨爭激成兵禍,天下洶洶,久莫能定。……人心思歸,唯如所請,於宣統九年五月十三日(舊曆)臨朝聽政,與民更始。”
P014-015
張勛是公開承認的復辟派,他的辮子就是一個招牌。袁世凱死前,江蘇將軍馮國璋在南京召集會議,企圖組建第三種勢力。袁世凱得到密報,以毒攻毒,任命張勛督理蘇皖軍務。不久,袁世凱死了,張勛把馮國璋召集的南京會議改做徐州會議,參參加者有奉、吉、黑、直、豫、晉、皖7省代表。張勛演說,談論“大清朝的深仁厚澤”。
劉廷琛再赴徐州。升允則聯繫德人,謀求德國支持。劉廷琛卻說,日本人如知德國支持則將反對復辟,使張勛把他視為心腹,密謀策劃復辟的步驟。張勛再次發表“民國不如清朝,共和制度不如君主政體”的公開言論。
袁世凱死後,北洋政府缺少這樣一個鐵腕人物,給了張勛可乘之機。1917年3月,黎元洪、段祺瑞之間又產生了嚴重分歧,史稱“府院之爭”,即總統黎元洪和段祺瑞之爭。張勛以調解“府院之爭”的名義,率劉廷琛等人,帶部下辮子軍由徐州乘津浦鐵路火車來到了天津。兵屯天津之時,聞日本人表示不支持復辟,張勛距京師咫尺卻不進京。劉廷琛十分焦急,夤夜力說張勛把握時機,又以加急電報給青、滬遺老,讓他們速來天津或致電張勛,以“贊襄復辟大業”。
張勛終於率軍進駐北京,他的軍隊占據了重要位置。多數人還只是認為張勛只是趁機撈取政治資本,在民國政府竊居高位,但6月30日這天深夜,張勛與劉廷琛進入清官,見年幼的宣統與太后,提出“宣統復位”。由於民國政府一直執行“清室優待條件”,宣統他們擁有紫禁城的大部分宮殿,有太監、宮女,有內務官員,有數量很大的“歲銀”,雖無權,但仍是帝後生活。對復辟因無實權、兵力,不敢去做,而張勛、劉廷琛硬做主張,決定復位。
7月1日凌晨,張勛的辮子軍占據了北京的火車站、電報局,守著總統府,宣布光復清廷,宣統復位。
這時,已是民國六年,北京市面已是民國式樣,這一天奉命掛“龍旗”,已少有人保存,有的只能趕製,又令官員戴花翎、紅櫻帽,穿朝服、朝靴,一時間也難找到。一些估衣鋪發了財,壓庫的舊服又被賣出,老百姓不知究竟,像看戲一樣,看著這一天的突然變化。 這一年愛新覺羅?溥儀才12歲,雖然比他6歲下“退位詔”時已年長6歲,仍是一個孩子,對政治大事尚無主張,更不會下“聖旨”,這全是張勛、劉廷琛操縱的,被人稱作“一文(劉廷琛)一武(張勛)”。
上午九時,張勛在宮中,加蓋“玉璽”,下了“聖旨”,因非溥儀所下,史稱“偽諭”。其中說:“朕不幸以四齡繼承大業。辛亥變起,我孝定景皇后(隆裕)至德深仁,不忍生靈塗炭,推讓政權,公諸天下。今者復以黨爭激成兵禍,天下洶洶,久莫能定。……人心思歸,唯如所請,於宣統九年五月十三日(舊曆)臨朝聽政,與民更始。”
P01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