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信息場分層解析與無模型預測理論及方法》是由成都理工大學擔任主要完成單位,楊武年,朱章森,王玉蘭,簡季,徐凌,濮國梁,廖崇高,劉漢湖,鄭平元,邵懷勇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遙感信息場分層解析與無模型預測理論及方法
- 主要完成單位:成都理工大學
- 主要完成人:楊武年,朱章森,王玉蘭,簡季,徐凌,濮國梁,廖崇高,劉漢湖,鄭平元,邵懷勇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060059
- 獲獎證書編號:KJ2006-2-51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本項目利用先進的3S技術,從地質體遙感信息源的定性、定量分析入手,通過地質構造和礦化蝕變遙感圖像處理和信息提取、地質解譯以及構造變形場應力場的分層解析,地物化遙等多源地學信息的複合與綜合處理和定量分析,建立有關礦床的自然源模型,並以求異、求同和突變等理論進一步以隨機場的觀點來探索不同礦種自然礦床源模型的時、空變化特徵和遙感信息成因機理,建立具有實用價值的成礦遙感信息場分層解析與無模型礦床預測理論及方法體系。⑴首次提出了遙感信息場分層解析的理論與方法;⑵提出了成礦環境遙感信息場分層解析與無模型(礦床)預測的理論及方法;⑶提出了在遙感信息場分層解析基礎上,將環形構造與之有成因聯繫的線性構造有機組合定量處理的理論及方法;⑷提出了將巨觀構造與小尺度構造(特別是橫張遙感大節理)有機結合,通過各時期構造變形場分層解析反演構造應力場的新方法—“遙感圖像解析法”及其相應理論;⑸課題將遙感信息與地物化探等有機結合,並綜合套用GIS和GPS實現不同層次信息的分解、複合與綜合處理,去空間“漂移”,準確匹配與定位,可有效提取有關礦化的綜合找礦特徵標誌。 發表論文40多篇,其中外文14篇(國外8篇)、CSCD收錄31篇,EI收13篇,ISTP收3篇,學術會議19篇(其中大會報告9篇)。多次在國際和國內學術大會上作大會報告或專題報告,受到與會專家高度重視與好評. 研究成果在川鄂湘黔等地區構造解析和新疆、四川南江和秦嶺等地區成礦預測以及在四川西昌和川東地區、新疆庫米什盆地和準格爾盆地南緣等地區含油氣構造定量解析及油氣遠景預測中被有關單位套用,有效地指導了該區油氣地震勘探工作部暑,新發現一批工業油氣藏,取得明顯效果和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