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達里湖高原鰍
- 拉丁學名:Triplophysa dalaica (Kessler, 1876)
- 別稱:叉尾巴鰍, 後鰭巴鰍, 後鰭條鰍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目:鯉形目
- 科:鰍科
- 亞科:條鰍亞科
- 屬:高原鰍屬
- 種:達里湖高原鰍
基本信息,分類地位,形態特徵,生態及經濟意義,
基本信息
編號: | 6379 |
定名人: | (Kessler) |
年代: | 1876 |
原始文獻: | in Przewalskii "Mongolia i Strana Tangutow" 2(4):24. |
模式產地: | 達里湖 |
生境: | 河湖流水和靜水環境 |
類型: | 6 |
國內分布: | 黃河自蘭州以下的乾支流和內蒙古的黃旗海, 岱海, 達里湖以及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 克什克騰旗和西應斷勸烏珠穆泌旗等地的自流水體, 海河祖殼束水系 |
達里湖高原鰍 Triplophysa dalaica
別名:後鰭條鰍
分類地位
鯉形目CYPRINIFORMES、鰍科Cobitidae、條鰍亞科Noemacheilinae、高原鰍屬Triplophysa
形態特徵
身體延長,粗壯,前驅呈圓筒形,後驅側扁,尾柄較高,至尾鰭方向幾乎高度不變。頭部稍平扁,頭寬大於頭高。吻長等於或稍大於眼後頭長。口下位,唇厚,上唇邊緣有流蘇狀的短乳頭狀突起,下唇多短乳頭狀棕鑽捉突起和深皺褶。下頜匙狀,邊緣露出或不露出才套邀和。須中等長,外吻須伸達後鼻孔和眼前緣的下騙雄凝影方,頜須後伸達眼後緣的下方,少數達眼記套中心或略過眼後緣。無鱗,皮膚光滑。側線完全。下腹面淺黃,背、側部淺褐。背部在背鰭前、後有深褐色塊斑或橫多體境斑。背、尾鰭多褐色小斑點。
生態及經濟意義
常棲息於河流的緩流河段和靜水的湖泊中。主要以橈足類、硅藻類和植物碎屑等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