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情戲(隴劇)

道情戲(隴劇)

道情戲(隴劇),甘肅省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道情戲(隴劇),起源於漢代的道情說唱,唐宋時期由宮廷走向民間,逐漸吸收了當地民間音樂營養,增加二股弦等樂器,衍化為皮影唱腔音樂。唱腔為板式、曲牌、麻黃的結合體,分花音和傷音,花音明快活潑,悅耳動聽,傷音抒情委婉,清揚幽雅,尤以麻黃富有特色,一唱眾和,氣氛熱烈,有“一句一簧,兩句一幫”之說。

2006年5月20日,甘肅省申報的“道情戲(隴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Ⅳ-7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情戲(隴劇)
  • 批准時間:2006年5月20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甘肅省
  • 遺產類別:傳統戲劇
  • 遺產編號:Ⅳ-71
  • 保護單位:甘肅省隴劇院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板式結構,唱腔特點,表演特色,舞美特點,代表劇目,傳承保護,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隴劇是甘肅獨有地方戲曲,原名隴東道情。隴東道情起源於漢代的道情說唱,唐宋時期由宮廷走向民間。經環縣民間皮影藝人解長春(清同治時人)改造唱腔後,隴劇在寧夏、內蒙、陝北及當地廣為流傳。抗戰時期,隴劇成為陝甘寧邊區革命文化的組成部分。1959年,隴東道情劇被搬上舞台,《楓洛池》晉京為國慶十周年獻禮演出,被譽為“隴上奇葩”。

文化特徵

板式結構

隴劇原板路比較單調貧乏,但通過音樂家的整理、挖掘、繼承,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板式結構。隴劇有“花音”和“傷音”之分,“花音”表現歡快的感情,“傷音” 表現悲傷的感情。花音類有彈板、大開板、新板、彈板耍孩簧、飛板耍孩簧、 菩薩祭子等。傷音類有彈板、一性板、還陽板、新板、滾白、彈板蓮花落、飛板蓮花落等。 在樂隊編制方面,有民樂、管弦樂綜合樂隊,主奏為隴胡、琵琶、嗩吶三大件,以及二胡、揚琴、笛子、笙、大提琴、貝斯。為了加強和豐富樂隊表現力,擴充新添了西洋管弦樂、打擊樂,改制了大鑼、小鑼、漁鼓、水梆子等,使其音樂協調,並糅合了京劇、秦腔的打擊樂點,形成了隴劇的鑼鼓經。基於隴劇音樂節奏明快、抒情性強等板路的形成,唱詞也比較豐富。一些道白用有韻律的語言寫成“滾白”形式,配合音樂來朗誦。留譜及曲牌留譜是隴劇中用於對話及表現各種場景、氣氛的伴奏音樂,它和唱腔和諧地結合起來,更好地烘托劇情的發展。曲牌多用於嗩吶吹奏,來源於民間小調及結婚、喪事演奏的樂曲,很有特點。打擊樂效仿京劇銅器,但音調又別於京劇銅器,它的板頭借鑑秦腔、京劇等劇種的優秀板頭,主要有塌板、代板、慢代板、緊代板等。

唱腔特點

在唱腔方面,隴劇以隴東道情音樂為基礎,以固有曲調和借鑑其他劇種的形式,逐步試創了許多新的板路:有一板三眼抒情、歌唱性較強的慢板,表達劇中人物的激昂情緒。另外,還創建了道情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一板多眼的唱腔。發展了多種多樣的幫腔形式,分男幫男、女幫女及男女混合幫腔。

表演特色

在表演上,隴劇注重舞台整體統一協調, 不同於其他劇種突出演員的個人技能;套用京劇、崑曲、秦腔的部分表演形式;道情音樂的節奏很適合秧歌舞的快慢形式,吸收皮影戲的側身搖晃,將這二者與秦腔的表演程式和其他劇種的表演形式糅合運用,形成隴劇在表演上的獨有特色。

舞美特點

服裝方面,分為旦、生兩類。對傳統戲曲古裝中的蟒袍、官衣、箭衣、男女褶子,在樣式上據角色需要進行改革加工,使演員穿起來伏貼,如旦角古裝衣短裙長,袖子上寬下窄,常在古裝外面穿紗制坎肩及二裙;二裙長不過膝,這種改革了傳統大件戲服,儘量突出演員身材線條的設計,非常符合時代審美特徵。色彩也較之於傳統戲古裝豐富了很多。在化妝方面,為了突出人物形象及性格,採用了現實化妝手法,比如在傳統古式高髮髻的基礎上結合皮影造型創造出來的獨有的旦角髮式,就彰顯了隴劇人物造型的特色。隴劇小生多穿道袍,帽子以飄帶較長的學士巾為主。隴劇旦角頭飾造型呈燕尾狀,戴各種形式的髮髻(稱冠冠),不貼鬢,這也是隴劇的獨特風格。

代表劇目

上演的劇目中,一部分是創作的,如新編歷史劇《楓洛池》,大型現代戲《草原初春》,小型現代戲《最後的鐘聲》《六姑娘》《細水長流》,另外還有改編整理傳統劇《八郎寨》《鬧店》《吵宮》,移植劇目《奪印》《木匠迎親》《旌表記》《假婿乘龍》《芙奴傳》《恩仇記》《武則天》 《喬老爺奇遇》《斷橋》《打神告廟》《斬秦英》等共60餘本。

傳承保護

傳承狀況

隴劇發展缺乏後勁。在舊社會,隴東道情的皮影戲劇本受到了很多次的破壞,導致很多的劇本丟失,同時也有很多的唱法失傳,這讓隴劇在實際發展過程當中面臨了劇目創作方面的諸多問題。特別是很多的傳統劇目的消亡速度在不斷的加快,這讓隴劇在創新發展當中缺乏後勁,影響到了其創新與傳承。
隴劇劇本質量有待提升,同時演員的表演水平亟待改進。在隴劇發展當中,在劇本創作以及演員的培訓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不足,進而無法得到大量觀眾的支持,在市場上的影響力也相對較低。而且有越來越多的戲劇家在隴劇的學習、研究、創作等方面的投入減少,影響到了隴劇的傳承發揚。
隴劇的宣傳傳播存在著極大的困難度。隴劇的語言屬於隴東方言,就語言以及音樂色彩而言較為狹窄,只能夠在隴東地區發展,無法實現大範圍的普及推廣。
對隴劇藝術持有淡漠的態度。在外來思想的影響之下,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廣泛吸收西方文化,否定民族文化,這使得隴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人群基礎逐步的淡薄,正是這樣的淡漠態度讓隴劇發展受到了嚴重影響。

傳承人物

邊肖,男,漢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道情戲(隴劇),甘肅省申報。
雷通霞,女,漢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道情戲(隴劇),甘肅省申報。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甘肅省隴劇院獲得“道情戲(隴劇)”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道情戲(隴劇)項目保護單位甘肅省隴劇院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1981年,在甘肅劇本評獎中,隴劇現代戲《冤家親》和《喜事逼人》,分別獲得了一、三等獎。
2000年,《黃花情》獲得第七屆中國戲劇節曹禺劇目獎、優秀作曲獎、優秀表演獎等7項大獎。
2001年,《 敦煌魂》獲得第二屆中國秦腔藝術節優秀劇目獎等15項大獎。
重要表演
1959年,隴劇開山之作《楓洛池》赴北京參加國慶十周年獻禮演出。
2009年5月,甘肅省隴劇院攜大型現代隴劇《苦樂村官》前往大學進行表演。
2018年,甘肅省隴劇團隊赴盧森堡、坦尚尼亞、模里西斯等“一帶一路”沿線諸國巡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