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習俗之觀察》是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哈麗雅特·馬蒂諾。
相關詞條
- 習俗道德
習俗水平包括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尋求認可定向階段,也稱“好孩子”定向階段。處在該階段的兒童,個體的道德價值以人際關係的和諧為導向,順從傳統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見,謀求大家的讚賞和認可。總是考慮到他人和社會對“好孩子”的要求...
- 習俗道德水平
科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階段的第二級水平。這一水平的特點是,兒童著眼於社會的期望和要求,衡量道德的價值在於做好事或盡義務,在於別人的期待和傳統秩序的保持。年齡在9歲以上,處於此水平上的兒童能順從現有的社會秩序,而且有維護這種...
- 民間道德、習俗與民間敘事
《民間道德、習俗與民間敘事》是一本2022年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法國漢學家戴遂良,譯者是盧夢雅、任哨奇。內容簡介 本書編譯自法國漢學家戴遂良兩部中國民間故事集《民間敘事》和《民間道德與習俗》,原屬於法國教會系列...
- 侗族傳統倫理道德
《侗族傳統倫理道德》是2018年1月1日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明蘭。內容簡介 侗族是一個重倫理、講道德的民族。侗鄉是禮儀之鄉。侗家人把勤奮刻苦、誠實守信,寬容忍讓、仁厚善良,以和為貴、與鄰為善、禮貌待客、文明交往、...
- 傣族傳統道德研究
傣族倫理道德的社會傳承則主要是通過贊哈(即民間歌手、村寨歌手)及民間文學來實現。在傣族傳統社會,道德主要通過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內心信念予以維繫。社會輿論為傣族傳統道德提供外在的社會性評價力量,宗教信仰則為傣族傳統道德提供內心...
- 道德意識
內在的道德意識,它是先天的,本能的,自然的。外在的道德意識可以包括超越的道德意識,二者都不是天生的,都是外在的,不是原來就具有的。社會道德意識是通過教育得來的,通過父母的傳授、老師的培育、習俗的延續等等而獲得的,是一種社...
- 柯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
道德發展三水平六階段 柯爾伯格用故事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兒童道德判斷可分為三種水平,每種水平又有兩個階段,總共分做六個階段。前習俗水平 前習俗水平(preconventional level)的特點是:以自我為中心,注重個人利益。處於這一道德水平的...
- 佤族倫理道德研究
在中國,歷史上各民族的道德現象只能依據相應的典籍進行梳理和分析,各民族道德生活的歷史原貌已不可能完全還原,民族道德歷史研究中的典籍研究尚需加強。現實中各民族的道德生活狀況在民風習俗層面上尚可著力考察,以延續歷史的鏈條。但是,...
- 日常禮儀
日常禮儀,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的。禮儀指的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於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
- 中學生文明禮儀(中學生在各種場合都應該遵守的禮儀)
中學生文明禮儀是中學生在各種場合都應該遵守的禮儀。禮儀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個人而言,禮儀是一個人的...
- 德育模式
三水平六階段”學說,即: 前習俗道德水平(階段1—— 懲罰與服從, 階段2——個人的工具主義目的與交換) ; 習俗道德水平(階段3—— 相互的人際期望、人際關係與人際協調, 階段4——社會制度和良心維持);後習俗道德水平(階段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