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經疏釋題詞

《道德真經疏釋題詞》是唐代李隆基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道德真經疏釋題詞
  • 作者:李隆基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全唐文》
  •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道德真經疏釋題詞
老子者,太上元元皇帝之內號也。元元道宗,降生伊亳,肅肅皇祖,命氏我唐。垂裕之訓,無疆之祉,長發遠祥,系本瓜瓞。其出處之跡,方冊備記。道家以為玉晨應號,馬遷謂之隱君子,而仲尼師之。繙經中其太謾,問禮嘆乎龍德,是孔某無間然矣。在周室久之,將導西極,關令尹喜請著書,於是演二篇焉。明道德生畜之源,罔不盡此,而其要在乎理身理國。
理國則絕矜尚華薄,以無為不言為教。故《經》曰:“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又曰:“我無為而人自化,我無事而人自富,我好靜而人自正,我無欲而人自朴。”理身則少私寡慾,以虛心實腹為務。故《經》曰:“常無欲以觀其妙。”又曰:“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又曰:“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而皆守之以柔弱雌靜。故《經》曰:“柔勝剛,弱勝強。”又曰:“知其雄,守其雌。”此其大旨也。
及乎窮理盡性,閉緣息想,處實行權,坐忘遺照,損之又損,元之又元,此殆不可得而言傳者矣。其教圓,其文約,其旨暢,其言邇。故游其廊廡者,皆自以為升堂睹奧,及研精覃思。然後知其於秋毫之端,萬分未得其一也。《經》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故知大道者,虛極妙本之強名,名其通生也。《莊子》曰:“太初有無。”有無者,言有此妙無也。又曰:“無有無名。”無名者,未立強名也。故《經》曰:“無名天地之始”,強名通生曰道。故《經》曰:“有名萬物之母。”《莊子》又曰:“物得以生謂之德。”德,得也。言天地萬變旁通,品物皆資妙本,而以生成得生為德。故《經》曰:“道生之,德畜之。”則知道者德之體,德者道之用也。而經分上下者,先明道而德次之也。然體用之名可散也,體用之實不可散也。故《經》曰:“同出而異名。”同謂之元。語其出,則分而為二:咨其同,則混而為一。故曰:“可散而不可散也”。則《上經》曰:“是謂元德。”又曰:“孔德之容。”又曰:“德者同於德。”又曰:“常德不離。”《下經》曰:“失道而後德。”又曰:“反者道之動。”又曰:“道生一。”又曰:“大道甚夷。”是知體用互陳,遞明精要,不必定名於上下也。經,徑也,言通徑也。又常也,言通徑常行之道。
每惟聖祖垂訓,貽厥孫謀,聽理之餘,伏勤講讀。今復一二詮疏其要妙者,書不盡言,粗舉大綱,以裨初學者爾。

作者簡介

李隆基(685年—762年),又稱唐明皇。即位前,他曾與太平公主發動宮廷政變殺韋後,擁其父睿宗即位,被立為太子。712年,他受禪即位,改元為“開元”。即位之初,他勵精圖治,任用姚崇、宋璟等為相,鼓勵生產,發展經濟,革除弊害,史稱“開元之治”。晚年因驕奢淫逸,又重用李林甫、高力士和安祿山等人把持朝政,引發了“安史之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