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詩性精神》是201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家詩性精神
- 作者:王凱
- 出版時間:2015年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頁數:582 頁
- ISBN:9787010148229
- 定價:89 元
- 裝幀:平裝
- 副標題:兼與海德格爾比較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先秦道家,在他們的文本中,展開了豐富、深邃的智慧,呈現出自然而又樸素、玄妙而又浪漫的詩性特徵,尤其是他們以道的沉思為核心的詩性精神,是對華夏古老詩性智慧的繼承和發揮,對中華文學、美學、詩學和藝術等產生了廣泛、深刻、持久的影響,既為中國古典美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中國當代哲學和美學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源。本書以先秦道家詩性精神作為主題,以維柯有關詩性智慧的論述為依據,以海德格爾關於詩性精神的論述為參照,全面系統地研究了道家的詩性精神。中國先秦道家對文明以及科學技術的負面作有著特殊的敏感,始終保持高度的警惕,海德格爾對當代人類的各種危機也有著深刻的洞見,對唯科學主義、技術決定論也進行了尖銳地批判。今天人類所面臨的各種全球性現代危機,包括精神危機、道德危機和生態危機等仍在日益加劇,為此,人類必須做出積極的反思。因此,關於道家和海德格爾詩性精神方面的研究,是有著時代和現實意義的。
作者簡介
王凱,青島大學文學院中文系教授、研究生導師。先後於武漢大學哲學專業獲哲學碩士、博士學位。兼任中國墨子學會副會長、常務理事,國際美學學會會員,中華美學學會會員,山東省古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青島市美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出版專著有:《逍遙遊——莊子美學的現代闡釋》、《自然的神韻——道家精神與山水田園詩》、《老子(道德經)釋解》、《道與道術——莊子的生命美學》、韓語版《莊子的美學》等。在《新華文摘》、《人民日報》、《武漢大學學報》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八十餘篇。獲教育部、山東省、青島市社科優秀成果獎多項。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先秦道家詩性精神研究”。
圖書目錄
導言
第一章 詩性智慧及其發生
第一節 詩性智慧的概念界定
一、“詩”與“詩性”
二、“詩”的起源
三、“詩性智慧”
第二節 詩性智慧的特徵
一、“想像性的類概念”
二、“以己度物的隱喻”
三、形象思維和藝術思維
第三節 詩性智慧的發生
一、驚詫:最原始的動力
二、想像:童年期的創造
三、命名:肉體變為大地
第四節 神話與詩性思維
一、人類精神的第一道閃光
二、神話起源於知識的匱乏
三、神話起源於先民征服自然的渴望
第二章 道家詩性精神的根源
第一節 先秦道家對上古傳統的繼承
一、傳統遺風繼承
二、荊楚文化的滋潤
第二節 中國上古神話:萬物有靈
一、上古創世神話
二、上古人類起源神話
三、上古英雄神話
第三節 原始巫術:自然崇拜
一、巫與巫的起源
二、巫的功能
三、楚地巫風
第四節 商周藝術:圖騰崇拜
一、神秘怪誕的饕餮紋飾
二、華美聖器的龍鳳圖騰
三、“依類象形”的鐘鼎銘文
第五節 《莊子》與上古神話
一、對於上古神話思維的繼承
二、對於上古神話材料的運用
第三章 天地之道的詩性感悟
第一節 秦以前的天道觀
一、“天道”概念的界定
二、殷商的天道觀
三、周代的天命觀
第二節 老子自然思維的法則
一、“道”的預設
二、“道”的考據
三、“道”的特徵
第三節 “道”與“存在”
一、重返歷史的開端
二、對存在問題的追問
三、對東方語言的探尋
四、原初境遇的感應
第四章 自然深處的詩性探尋
第一節 道家的自然
一、老子的自然
二、莊子的自然
三、自然的湧現與“化”
第二節 古希臘的自然
一、遠古神話的自然
二、早期智者的自然
三、柏拉圖的自然
四、亞里士多德的自然
第三節 “道法自然”與“原初世界”
一、自然的綻放
二、此在的敞開
三、沉淪與拯救
第五章 物與物性的詩性顯現
第一節 老子的物論
一、《老子》中的“物”
二、“道”與“物”
三、“歸根”與“復命”
四、“域中四大”說
第二節 莊子的物論
一、《莊子》中的“物”
二、從“逍遙”到“齊物”
第三節 海德格爾的物論
一、物的遮蔽
二、物的存在樣式
三、由物至物性自身
第四節 跨越時空的對話
一、“四元合一”與“域中四大”
二、有用與無用之間
三、自然之物與詩意之物
第六章 語言家園的詩性洞察
第一節 道家對語言的體認
一、“道不可言”、“言而非也”
二、“慎言”、“貴言”、“希言”
三、“言不盡意”、“得意忘言”
四、“言”、“意”、“象”、“道”
第二節 莊子“三言”的藝術特色
一、“寓言十九”
二、“重言十七”
三、“卮言日出”
四、三重語境
五、清拔恣肆
第三節 海德格爾的詩性語言道路
一、語言的本性與詩性的語言
二、詩與思的互為近鄰
三、“綻開的花朵”與“寧靜的排鐘”
四、語言技術化的危險與拯救
五、詩性語言對技術語言的克服
第七章 隱喻世界的詩性空間
第一節 隱喻概念的界定
一、人類學的隱喻
二、語言學的隱喻
三、詩學的隱喻
第二節 道家詩性的隱喻
一、道家言道方式的隱喻性
二、莊子寓言的隱喻性
三、莊子與禪宗的隱喻比較
第三節 海德格爾的詩性隱喻
一、存在的敞開與澄明
二、語言呈現的途徑
三、詩人言說的傾聽
第四節 重返隱喻之路
第八章 藝術家園的詩性真理
第一節 藝術與藝術精神
一、“藝”、“技藝”、“藝術”
二、道家的藝術精神
三、道與藝術之契合
第二節 莊子藝術精神的境界
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藝術的至美之境
二、“乘物以游心”——藝術超功利的審美追求
三、“同乎天和”——藝術的基本性格
第二節 莊子藝術精神的體現
一、技中見道——藝術的終極訴求
二、體性抱神——藝術的傳神寫照
三、寂寞恬淡——藝術的自然回歸
第三節 道家精神與中國古代畫論
一、中國畫的自然之理
二、中國畫的道與技
三、中國畫的形與神
第四節 藝術作品的詩性之源
一、純物、器具與藝術作品
二、藝術作為藝術作品的本源
三、作品的真理:世界與大地的爭執
四、藝術的本性:從本質到無蔽
第九章 性命之情的詩性逍遙
第一節 道家性情觀的背景
一、“大道廢,有仁義”
二、“道生之,德蓄之”
第二節 莊子的“性情”概念
一、莊子之“性”
二、莊子之“情”
三、莊子之“性情”
四、郭店楚簡的《性自命出》
第三節 莊子的性情觀念
一、道之情與人之情
二、性命之情
三、“性修反德”
第四節 莊孟的性情之辯
一、善惡之辯
二、仁義之辯
三、情慾之辯
第五節 魏晉學士的性情演繹
一、王弼:“性其情”
二、嵇康:“任其情”
三、郭象:“適其情”
第六節 “性命之情”與“澄明之境”
一、此在之“澄明”
二、此在之“情緒”
三、本真之情與非本真之情
第十章 人類生存的詩性關懷
第一節 老子莊子論詩意的人生
一、老子論詩意的人生
二、莊子論詩意的人生
第二節 莊子詩意的死亡智慧
一、“生死齊一”
二、“生喪死反”
三、“生喪死反”的理論創新
四、本真之死
五、莊子死亡觀的詩性色彩
六、對現代人的啟示
第三節 海德格爾詩意的生死智慧
一、無家可歸與返鄉
二、四元合一的詩性居住
參考文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