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學與政術不殊

儒家學說與政治舉措密不可分,不是兩件絕不相干的事情。北宋張載提出的重要哲學命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學與政術不殊
  • 定義:儒家學說與政治舉措密不可分,不是兩件絕不相干的事情
  • 提出者張載
張載說:“朝廷以道學政術為二事,此正自古之可憂者。巽之謂孔孟可作,將推其所得而施諸天下邪?將以其所不為而強施之於天下歟?大都君相以父母天下為王道,不能推父母之心於百姓,謂之王道可乎?所謂父母之心,非徒見於言,必須視四海之民如己之子。設使四海之內皆為己之子,則講治之術,必不為秦漢之少恩,必不為五伯之假名。巽之為朝廷言,人不足與適,政不足與間,能使吾君愛天下之人如赤子,則治德必日新,人之進者必良士,帝王之道不必改途而成,學與政不殊心而得矣。”(《張載集·文集佚存·答范巽之書》)張載認為,把儒家的仁愛學說,運用於政治,便是帝王之道。將儒家的學說運用於政治舉措,力求解決現實問題,注重“學貴於有用”,這是張載及其關學學風的重要特點之一。二程曾這樣評價關學學風:“關中之士語學而及政,論政而及禮樂兵刑之事,庶幾善學者。”張載對曰:“如其誠然,則志大不為名,亦知學貴於有用也。”(《二程全書·粹言·論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