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書分五編。第一編闡述了過程哲學的方法、範疇問題;第二編則是運用這些原理揭示構成我們思想複雜結構的諸觀念和問題,如“事實與形式”、“自然與秩序”等等;第三和第四編則建構了有機哲學的宇宙學圖式,對時間、空間、因果和認識論諸問題提出全新的解釋;第五編對宇宙學問題被認識的終極方式做出獨闢蹊徑的闡釋。
作品目錄
作者前言
創作背景
1924年以後,懷特海在63歲時任美國哈佛大學哲學教授,主要從事哲學形上學的研究。提出了過程哲學的基本思想,這是懷特海一生事業的最重要時期,正是在這一階段他寫了過程哲學的代表性著作《
科學與近代世界》、《過程與實在》、《
觀念的歷險》等。
作品思想
“有機體哲學”取代傳統的實體哲學
該書的主旨是以所謂“有機體哲學”取代傳統的實體哲學。作者認為只有有機體哲學才能解釋由相互聯繫的事件組成的、處於變動不居的過程中,具有創造力的宇宙。
懷特海首先論述了他的思辨哲學的目標和方法。哲學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個邏輯上一貫的、必然的一般觀念的體系,這個體系又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的,是從具體的個別到一般的概括。這種概括是描述的而不是演繹的,是對動態過程而不是對靜態結構的描述。在認識論上要綜合理性和經驗兩個方面。理性的準則是邏輯上的一貫性,經驗的準則是可套用性和適當。哲學的目標是概括,但不能不根據經驗。哲學中的錯誤是“錯置具體性的謬誤”,這種錯誤的發生是由於把抽象的東西在體系中變成了具體的東西。哲學的成功與否取決於避免這種謬誤的程度。
以這種描述性概括的方法,懷特海得出了一套有機體哲學的範疇,共分四類;1.終極範疇,2.存在範疇,共有八個;3.解釋範疇,共有二十七個,4.義務範疇 ,共有九個。
終極範疇是創造力。創造力是一般之一般,終極的形上學原則是一切事物的根據。宇宙中每一事實,都是創造力的種種範例,甚至上帝也列屬於終極範疇。作為終極的形上學原則,創造力也是新穎的原則,它是新事物產生的源泉,是“創進”的動力。
存在範疇有八個:(1)現實統一體;(2)把握;(3)關聯繫列;(4)主觀形式;(5)永恆客體;(6)命題;(7)雜多;(8)比較。
現實統一體,是第一個存在範疇,是建立有機宇宙之磚,是終極的事實。它不斷地消滅,轉化為別的現實統一體。這樣組成的宇宙是一個流動的,處於永恆的生滅變化,不斷創進中的宇宙。現實統一體範疇具有普遍適用性,既適用於無生命的也適用於有生命的,既適用於人類也適用於上帝。
實際事態通過把握的作用組成關聯繫列。把握由三個因素組成:第一,把握的主體,第二,被把握的材料,第三,主體把握材料的主觀形式。關聯繫列是一組現實統一體,通過它們彼此的把握而統一起來。宇宙中沒有孤立的事件。
實在的過程是創進。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同情”的聚合作用,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事態共同生長,直到最後的“滿足”階段。
懷特海的形上學體系最後完成於上帝的學說。他的神學理論不是關於上帝存在的理性證明,而是解釋宗教經驗的直接事實。這種宗教經驗的標誌是愛.懷特海的上帝不是在整個體系之外的,而是處於範疇之內的。不同的是,任何事物都是由別的事物引起的,而上帝卻不是。上帝是一現實的統一體,但不是一個實際的事態。上帝有原初性,又有後果性,與時間性世界中的事件互為條件,互動影響。
作品影響
《過程與實在:宇宙論研究》是集懷特海哲學思想之大成的代表作,是一部弘揚形上學思辨理性的哲學傑作。圍繞該書,已經逐漸生成一個有機哲學——過程哲學學派。
作品評價
《過程與實在:宇宙論研究》是“最近兩個世紀以來最重要的哲學著作之一”,也是“歷來最為複雜並最富創見的哲學論著之一”。
——克萊蒙特神學院神學教授小約翰·B·科布、美國過程研究中心主任大衛·格里芬《過程神學》
作者簡介
阿爾弗雷德·諾斯·懷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出生於英國的肯特郡,是過程哲學的創始人。1885-1911年,懷特海任教於劍橋大學,在此期間他的主要興趣在數學、邏輯學和物理學,他與他的學生羅素合著的《數學原理》標誌著人類邏輯思維的巨大進步;接下來懷特海在肯欣頓皇家科技學院擔任套用數學教授,期間在柏格森和愛因斯坦思想的影響下興趣轉向科學哲學,最終導向形上學;1924—1937年,他應聘到哈佛大學擔任哲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