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流概況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
金秀瑤族自治縣境內,為河源段,稱大樟河,源出大樟鄉洪水頂,向北東流經王田、奔騰、大樟出象州縣,長46.8公里。流域面積221.60平方公里。
在
象州縣境內,運江主流東溫河,大致南向北流,從金秀的大樟入境。經馬進、長塘、義村、那沙,於廷都納楓木河;流經小百丈、梧桐、江西、朗村、中平、至羅漢轉東南一西北向,於獨鰲山下納羅秀河;至大周轉大至東西向,經朋容、菜廠,於羅秀納金秀河;經屯村,至納祿轉東北一西南向,於禮教西約1公里處納寺鎮河;流向東西經烏來、三里、麥棉、下嶺、六里、鵝景、料田、古音,於大友西南約2公里處納
水晶河;自東向西呈“S”型穿越石崖及階地,於
運江鎮注入柳江。境內流域面積968.53平方公里,河長63.75公里。
合計兩縣河長,運江全長110.55公里,
流域面積:1190.13平方公里。
水文特徵
金秀瑤族自治縣境內平均流量6.36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76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1.00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2.01立方米/秒。
象州縣內長;正常水位最寬處為運江鎮牙村坪河段,約250米;最窄處為百丈鄉長塘一橋櫈路口
河段,約30米;深2~5米;河床比降2.06‰。斷面日最大流量1720立方米每秒,出現於1979年5月13日;日最小流量0.85立方米每秒,出現於1958年5月12日。最大年徑流量9.155億立方米(1981年);最小年徑流量2.808億立方米(1963年);平均年徑流量5.814億立方米。
主要支流
楓木河,運江支流。發源於金秀瑤族自治縣羅香頂,流向大致東南一西北。以巨大的切割力穿越瑤山,沿途多深槽峽谷,至雙化入象州縣境。於上甫、石記之間分岔,一支流經石記、敖村,至廷都匯入運江。一支流經上甫、那莪,至廷都匯入運江。象州縣縣內流域面積9.48平方公里,河段長5.8公里;河床寬且淺,最寬為注入運江河口段,約70米,最窄為練石電站第一隧洞出口附近河段,約30米,深僅2~5米,比降6.88‰,多年平均流量7.88立方米每秒。
羅秀河,運江支流。上游為滴水河,發源於金秀瑤族自治縣,自東向西穿越瑤山,蜿蜒流至蘭督入象州縣縣境。至江頭壩、落沙之際,河道呈網狀分岔,主港有3條:左港叉傍落沙、芳村、龍公、鄧村,沿牛路嶺北麓穿流於下那槽、小普化之間匯入運江;中港叉經鳳陽北、廷珠南,至牛路嶺與左港叉匯合,至要村復分出,流經都金後,向西繞牛路嶺北麓重匯左港;右港叉流向西北,穿河村,至邊山轉北向,傍古磨、自協,穿那軍、三來之間,轉西向流至河良匯入金秀河。象州縣縣內流域面積12.53平方公里,河段長12公里,河寬28~70米,深2~4米。中主港歐村附近河段最窄,約28米,小普化以下河段最寬,約70米,多年平均流量12.15立方米每秒,比降6.23‰。
金秀河(落脈河),運江支流。主流發源於金秀瑤族自治縣老山,穿越瑤山群峰,蜿蜓流至銅盆嶺西南麓入境,流向東西北。至落脈出山入平原區,轉東西向,傍象州縣那馬、丁貢、平地、王村、那芙,過雞德轉向西北,傍河邊村至羅秀匯入運江。象州縣縣內流域面積80.77平方公里,河段長19.8公里。山內河段河床深切,灘多水陡;平原河段河床寬淺,水流平緩。寬30~100米,深僅2~4米,多年平均流量7.8立方米每秒,河床比降4.24‰。河水於落脈電站經水渠流至侶塘、那拉,復經排灌渠道和古車小河,與水晶河溝通。
寺鎮河,運江支流。發源於
象州縣縣內筆架山北坡之龍殿山、六廟嶺,大體南向北流,經象州縣齊心、寺村、王院、中團、士篢、岩口、禮教等村境域,於禮教西邊1公里處匯入運江。流域面積88.5平方公里,河長25.35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19立方米每秒。
水晶河,運江支流。主流是發源於金秀瑤族自治縣的盤王河,自東向西流經
金秀縣上坪村入象州縣境。繼以大致東西流向,曲折穿行於丘陵峽谷,傍象州縣法村、竹山、水晶、保應、新村流至大友西南2公里處匯入運江。象州縣縣內流域面積222.98平方公里,河段長30.42公里;水晶一王乾河段部分河床寬僅35米,新甫以下河段寬達100米;平均比降3.55‰;多年平均流量7.4立方米每秒。
水利工程
航道航運
運江在象州縣內河段63.75公里。通航河段從運江河口至羅秀21公里,羅秀至中平12公里。民國至解放初,深水季節可通載重2噸木船,淺水期減載一半。1958年6月在河上建築攔河引水工程後,流量逐漸減少,航道逐年縮短,1959年,中平至羅秀河段斷航。1963年,投資5000元,疏浚羅秀至運江鎮河段。在9個灘炸礁280立方米,扒除卵石75立方米,航道有所改善。1973年後,運江航道不再通航。
支渠支流水晶河,象州縣內河段長30.42公里,深水季節可通載重1.5噸木船,冬乾時,水晶以上河段不能通航。1956年在河上建攔河引水工程後不再通航。
蓄水工程
長村水庫,庫址位於羅秀、大樂兩鄉交界,是攔截運江河東昌支流和引金秀河(落脈河)的蓄水灌溉工程。主壩築在大樂鄉主院山西北面0.5公里的低槽峽谷,壩址上游集雨面積17.7平方公里,引水渠引水流量4立方米每秒,總庫容172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664萬立方米,正常水位水庫面積155萬平方米。灌區有乾渠1條,長33.78公里,最大過水流量2.2立方米每秒;支渠18條,共長113公里;斗渠30條,共長44.95公里。灌區內有調節作用的雲岩、歪甲、故土、西巴、友慶5座小型水庫,總庫容455.8萬立方米,有效庫容310.8萬立方米,可調節灌溉面積5295畝。 水庫灌溉羅秀鄉潘村、土辦、永利、羅秀、六峨、鳳陽,水晶鄉馬旦、龍團、竹山及運江鎮友慶共10個行政村的水田。 1958年5月28日動工興建, 960年乾渠部分通水, 溉2700畝。 1963年9月,主壩、副壩、輸水管、溢洪道等樞紐工程全部完成,基本挖通輸水乾渠,挖通丁貢引水渠,當年灌溉5732畝。1964~1966年,對支渠、斗渠配套、續修,擴建乾渠、引水渠,次年灌溉面積達19055畝,達核定設計面積的99.67%。70年代初期效益開始下降,1980年實灌16392畝,1990年灌溉16000畝。
引水工程
羅秀河引水工程,是攔截運江的低壩引水灌溉工程。引水樞紐在中平鄉大普化村的西南。攔河壩上游流域面積614平方公里,灌區面積258平方公里,範圍包括中平、羅秀、寺村、運江、象州5鄉(鎮)27個行政村。 灌區工程有乾渠3條, 長83.1公里。總乾渠通過流量9.5~6.6立方米每秒;南乾渠通過流量3.5~1.3立方米每秒; 乾渠通過流量3.07~1.4立方米每秒。已配套支渠12條,共長110.1公里; 渠201條,共長228公里。灌區內有兩旺、百萬、士會、二五、馬列、百合塘、大山塘8座小型調節水庫,總庫容1428.3萬立方米,可調節下游灌溉8690畝。1958午6月18日動工興建,1960年9月完成攔河壩主體工程和總乾渠、南北乾渠工程,當年3月開始灌溉。1963年秋通水至縣城,灌象州晚稻1400畝。
水晶河引水工程,是攔截水晶河的低壩攔水引灌工程。引水樞紐在金秀瑤族自治縣桐木鎮甘棠村西南側,上游流域面積381.05平方公里。灌區包括桐木鎮古院,水晶鄉竹山、水晶、新村、甫上、雷安,運江鎮都蓮、保應、京嶺、牙村10個行政村。1963年設計灌溉面積19849畝,引水流量2.507立方米每秒;1972年核定設計灌溉18537畝。灌區內有甫上、前進2座調節水庫,總庫容382.5萬立方米,可調節灌溉9100畝。1956年元月18日動工興建,1958年3月攔河壩建成,乾渠通水,灌溉7930畝。
旅遊資源
運江古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象州縣運江鎮水晶河與運江交匯處。距柳州市95公里。是一處集訪古、娛樂、觀光、休閒於一體的具有嶺南特色的文化旅遊景點。古鎮始建於漢代,包含甘王聖宮、粵東會館、嶺南書院、千年老街、朱家皇橋、護城明牆、儒士竹林、迎福雙亭等。甘王聖宮,始建年代無考,明代重修,是當地百姓為祭祀南朝護國大將軍甘羅應(甘王)而建,內置甘王聖像及諸神神像;粵東會館始建於清代,是貨物貿易、溝通信息、加強聯誼的重要場所,集中展示了當地百姓的建築藝術;千年老街自北向南,寬約4米、長約300米,青石板路面,街兩邊為騎樓。每年農曆七月二十八日甘王誕辰日,當地民間會舉辦大型祭祀活動,開展游神、唱戲、鬥牛、搶花炮、賽龍舟等活動,吸引了大量遊客。運江古鎮充分吸取了嶺南式建築藝術風格,集中展示了嶺南獨有的古鎮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