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牧者的抉擇:面對漢帝國的北亞遊牧部族》是201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遊牧者的抉擇:面對漢帝國的北亞遊牧部族
- 作者:王明珂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20815068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以人類學的遊牧社會研究成果及思考取徑,結合歷史學、文獻學、地理學等所學科研究方法,王明珂教授對中國北方早期遊牧社會——漢代的匈奴、西羌,以及鮮卑與烏桓——進行了考察。主要探究了三大遊牧部落的環境生態、動物生態與飼養、經濟活動、社會組織、遊牧與定居人群關係等方面,以及在此基礎上他們與漢帝國的交往互動。
遊牧者們看似“自由”的抉擇,乃是在一種生存境況下“不得已”的生存選擇。族群的發展並不能以高低為論,而是一種基於環境、內部社會結構所呈現出來的狀態。王明珂教授通過精細的史料梳理與辯證論述,希望以此形成對族群歷史關係的新認知,重新理解族群及民族國家的發展軌跡。
圖書目錄
序(許倬雲)
自序與謝詞
前 言
第一章 遊牧經濟與遊牧社會
自然環境
畜產種類及其動物性
畜產構成
遊牧與其移動模式
遊牧生產、分工與消費
輔助性生業:狩獵、採集、農作、貿易、掠奪
遊牧社會組織:家庭與牧團
遊牧社會組織:家族、氏族與部落
分支性社會結構、領袖威權與外在世界
第二章 中國北方遊牧社會的形成
有關歐亞大陸遊牧起源的一些問題
考古學有關中國北方遊牧文化起源的研究討論
公元前15 至前3 世紀中國北方的人類生態與社會變遷
環境、經濟生態與人類社會
第三章 草原遊牧的匈奴
遊牧“國家” 問題
地理與自然環境
匈奴的遊牧經濟
遊牧經濟下的匈奴國家與社會
匈奴牧民在國家與部落間的生存抉擇
第四章 高原河谷遊牧的西羌
河湟地理環境與人類生態
河湟羌人的遊牧經濟
羌人部落及其社會
羌人牧民的生存抉擇
第五章 森林草原遊牧的烏桓與鮮卑
秦漢時期遼西的地理環境
烏桓、鮮卑的遊牧經濟
烏桓、鮮卑的部落社會
第六章 遊牧部族與中原北疆歷史
魏晉隋唐的中原王朝與炎黃子孫
漢代以後遊牧部族與中原帝國的互動
遊牧國家興衰:歷史循環論
歷史本相與表相
結語 邊界• 移動• 抉擇
參考書目
圖表目錄
圖一 世界主要遊牧類型分布簡圖
圖二 阿穆拉貝都因人各氏族所宣稱的祖源關係
圖三 布里雅特蒙古各氏族部落祖源關係
圖四 中原北方、西方三種傳統遊牧類型分布圖
圖五 匈奴牧區及其周邊
圖六 漢代北方遊牧者的形象
圖七 河湟及青藏高原東緣的羌人牧區圖
圖八 漢代邊官出巡圖
圖九 漢代的烏桓與鮮卑及其遷徙圖
圖十 獻鮮卑降俘圖
表一 漢軍與匈奴戰爭中擄獲匈奴牲畜記錄
表二 史籍所見匈奴入寇漢帝國之發生季節
表三 漢羌戰爭中漢軍擄獲羌人牲畜記錄
表四 史籍所見羌入寇漢帝國之發生季節
表五 史籍所見鮮卑入寇漢帝國之發生季節
彩圖目錄
彩圖一 漢帝國邊郡的太平之世
彩圖二 匈奴墓出土銅牌
彩圖三 銅馬
彩圖四 氂牛銅牌
彩圖五 獸噬羊銅牌
彩圖六 草原遊牧人群的青銅短劍
彩圖七 鳴鏑
彩圖八 草原遊牧人群的青銅短劍
彩圖九 蒙古草原上的牧主與牧工(內蒙古新巴爾虎右旗)
彩圖十 蒙古族牧民村中圍牲畜的柵欄 ( 內蒙古克什克騰旗)
彩圖十一 天山下的草原( 新疆巴里坤)
彩圖十二 蒙古草原上初春牧馬(內蒙古新巴爾虎右旗)
彩圖十三 蒙古草原上的沙漠地( 毛烏素沙地)
彩圖十四 草原上的羊群( 新疆巴里昆)
彩圖十五 青藏高原上的夏季移牧 ( 四川紅原)
彩圖十六 青藏高原上牧民的冬場(四川若爾蓋)
彩圖十七 長江上游的高原遊牧 ( 四川色達)
彩圖十八 青藏高原上的夏季牧場 ( 四川紅原)
彩圖十九 河湟地區的高原河谷 ( 青海互助縣)
彩圖二十 河湟地區的大河谷盆地 ( 青海貴德)
彩圖二十一 林間牧地與“ 林中百姓”(新疆阿爾泰地區喀納斯湖附近)
彩圖二十二 落葉松林邊上的夏季牧場(新疆阿爾泰地區喀納斯湖附近)
彩圖二十三 森林草原遊牧人群曾活動的地方(內蒙古克什克騰旗)
作者簡介
王明珂
著名歷史人類學家,1952年出生於南台灣黃埔軍校旁的眷村,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1983),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1992),台灣“中研院”史語所所長,“中研院”第30屆人文社會科學組院士。長期從事於結合華夏與華夏邊緣,以及結合人類學田野與歷史文獻的中國民族研究,其多點、移動的田野考察遍及青藏高原東緣羌、藏、彝族地區。主要著作有《華夏邊緣》《羌在漢藏之間》《英雄祖先與弟兄民族》《遊牧者的抉擇》《反思史學與史學反思》,以及《尋羌》《父親那場永不止息的戰爭》等田野雜記及隨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