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紅水河

遇見紅水河

《遇見紅水河》是林漢筠創作的詩集,首次出版於2019年4月。

《遇見紅水河》是林漢筠在東蘭文化扶貧工作時的心血結晶,是詩人的一次山水之旅、朝聖之旅、生命之旅。書中的《一條河的相遇》《一座崖的解讀》,是為東蘭所作的新山水詩,呈現耳目所及的山水狀貌聲色之美,詩人懷著深摯的情感,逐一尋訪、探究、抒情、詠懷,有婉約之致,又大氣瀟灑,讀來回味悠長。詩人破譯了東蘭的紅色基因,獲得一種新的接近或是詮釋歷史本質的途徑,英雄主義在《遇見紅水河》里幻化為一種隱性圖騰,以鮮活的意象性體現詩歌形式的張力。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遇見紅水河
  • 作者:林漢筠
  • 文學體裁:詩集
  • 字數:41千字
  • 首版時間 :2019年4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遇見紅水河》為詩人林漢筠的遊歷詩歌集,主要描述廣西東蘭紅水河流域有關的人文歷史、風土人情,寄託幽思與遠志。詩作思接千載,與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對話;謳歌廣西先賢韋虎臣、韋拔群、韋國清做出的貢獻;也展現當代平凡人物“猴書記”、丁石匠、海鐵匠、劉彈花等的不平凡業績。

作品目錄

一條河的相遇
一座崖的解讀
一個男兒的絕唱
一片梅花的隱語
紅水河,太陽的兒子
水書
船過桃花塢
船歌
船語
觀霧
聽河
夫妻島
望夫柳
情人碼頭
坡豪湖水下土州署
月亮灣
月亮河
月亮樹
月亮潭
“月亮酒”
“月亮橋”
一條江的宣言
讀山
兩棵樹的姿勢
兩個古洞的聯想
兩個人的對話
幾處鄉愁
梅花三弄
哭魂
崖祭
崖鷹
崖棺
崖壁
崖魂
崖蹄
崖藤
崖“危”
崖梯
崖槐
崖柳
崖行
崖“佛”
崖詩
崖蛙
崖鼓
崖月
崖魚
正月初一的哭聲
十八歲的天空
行走的“天書”
追隨孫中山
祖寺廟讀經
結盟銀海洲
行走東蘭
兩個農民領袖的握手
列寧岩的手勢
火花
望海嶺頭兄弟情
共耕社裡篝火紅
望北斗
魁星樓的燈光
頭顱
聽到太陽在喊你的名字
和你撈回虛度的時光
將月亮別在衣領上
想在月光下舉行一場婚禮
茶語
林音
梅花的隱語
生命有狹小的相逢
風的訴語
鳳凰花
像讀經書一樣讀你
問道
愛情詞典
同心鎖
花街
玫瑰禮堂
詩歌的名義感恩(跋)

作品鑑賞

在該書中,林漢筠以紅水河為觀照對象來書寫他的人文情懷。紅水河構成了他的精神背景和書寫對象,《遇見紅水河》便是詩人與一條河的精神聯繫,說得更具體一點,是詩人對生活於紅水河流域的中國底層民眾的一種精神聯繫。一條河之於一個村落、一個種族的重大意義,不言而喻。這條紅水河,在歲月的流逝中見證了它兩岸的人民始終難以擺脫的苦難與貧窮,讀者看到,在這本定位為精準扶貧的詩集裡,詩人對紅水河畔不少貧困家庭的生存狀態有著較為精確、生動的藝術描寫與再現,這表現出詩人的現實關懷精神,以及對於貧窮鄉親們生存狀態的實實在在的關注與同情。既然河流孕育和撫養著村莊、部落與種族,那么這詩歌與詩人,便是這河流與種族文化精神秘密的持守者,是這條河流的文化命脈。當讀者這樣來認知林漢筠時,就發現他身上所擔負的精神使命。遇見是一種宿命,遠遊是必然的結果,在詩人這裡,有兩條紅水河:一條是他表達他對兩岸居民貧窮狀態現實關注的紅水河,一條是他進行精神漫遊的紅水河。相遇紅水河,在最高的意義層面上,也就意味著詩人漫遊的可能性。
在林漢筠的精神族譜里,紅水河是抒情的對象,也是他心靈的幻象,甚至是他個人的精神遭遇與愛情的象徵。紅水河之於他,激發著無限的抒情慾望,如詩人的自白:“喊一聲紅水河,我激情澎拜”。林漢筠筆下的紅水河從封閉性向現代性轉換,形成一個精神的隱喻空間,是自然的紅水河向作為詩人心靈幻象的紅水河轉換與提升的必然過程:“我們的意義就是用自然濯洗自然”。前一個紅水河是自然狀態的,後一個紅水河是人們的精神載體。讓人們成為被濯洗者,詩歌可以被看作一種詞語的濯洗:在意識與無意識之間。詞源是詞語的幽靈生命,每個詞都帶著它悠秘的歷史。紅水河濯洗著兩岸的事物許多年,終於濯洗到詩人的心。“我從八百里外的粵地逆流而上/腳步擺脫一路的拋引/只為沐浴這壇經火/只為打一壺紅河水”,經此濯洗之後,“身體釋放的一定是遼闊的光/河岸已成為一座液態佛堂”(見《紅水河,太陽的兒子》)。經火變作遼闊的光,紅河水仿佛成為一座佛堂。這是濯洗之後的靈魂朝覲。紅水河在詩人的赤子心靈中的樣態便是如此。宗教般的虔誠和初戀般的熱愛,促使林漢筠永久地浸透在紅水河中。
紅水河擔負起了詩人的精神漫遊。在《崖壁》一詩中,詩人高呼:“原諒我的矜持吧——我只負責流浪”。流浪成為詩人的矜持,這是精神漫遊的自律。他以紅水河為中心,游遍千里。只是,“當我以一個外鄉人的身份/匍匐在你的面前,焚香/鞠躬/然後,轉身離去/然後,一滴淚滑落”(見《崖棺》),赤子的精神流浪充滿迷離和悲鬱。林漢筠漫遊在紅水河,棲居在紅水河,然而這是詩性的漫遊,詩性的棲居。這種詩性的漫遊和棲居成為詩性的伴遊:此時,那同伴者是誰?為何他是隱秘的?這正是《遇見紅水河》整部詩集的秘密之處,詩人漫遊其間,卻不孤獨,不寂寥,抒情顯得從容不迫,無論是長調還是短歌,都是哀而不傷、樂而不淫的吟唱。這正是紅水河的主體性凸顯的緣由:詩人的情思在於相遇,相遇紅水河,更是要遇見紅水河上的神。他傳遞的是在神遊期間的奧秘,只是以抒情的方式呈現。他吟詠和歌贊的是千百年來紅水河所給予兩岸事物的慈悲、愛和孕育:“千年的風雨漫漶,我曾將哭聲壓得很低/我曾將祖輩的牌位掛滿全身”(見《崖槐》)。詩人與河神的對話,最終變作:“我們互換吟詠/將詩歌化為祈禱”(見《崖佛》)。該書中有大量以崖為題的詩,全部是詩人寄情於紅水河的例證,也是他漫遊的細節。在漫詩中,詩歌是清白無邪的事業。寫詩是對諸神的源始命名,然而惟當諸神為詩人帶來語言之際,詩性的詞語才具有它的命名力量。亦即崖鷹、崖蹄、崖槐、崖蛙、崖棺等等之諸神為詩人帶來語言之後,詩人才以這命名的力量寫下諸類詩篇。以此方式,林漢筠遇見了他的紅水河,紅水河也遇見了詩人林漢筠。這是一種美好的精神命運。

作品評價

林漢筠的精準扶貧詩集《遇見紅水河》,是林漢筠在東蘭文化扶貧工作時的心血結晶,是詩人的一次山水之旅、朝聖之旅、生命之旅。詩集中的《一條河的相遇》《一座崖的解讀》,是為東蘭所作的新山水詩,呈現耳目所及的山水狀貌聲色之美,詩人懷著深摯的情感,逐一尋訪、探究、抒情、詠懷,有婉約之致,又大氣瀟灑,讀來回味悠長。詩人破譯了東蘭的紅色基因,獲得一種新的接近或是詮釋歷史本質的途徑,英雄主義在《遇見紅水河》里幻化為一種隱性圖騰,以鮮活的意象性體現詩歌形式的張力。(《張家界日報》評)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遇見紅水河》
2019年4月
花城出版社
978-7-5360-8882-5

作者簡介

林漢筠,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文學創作二級,現為東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作品散見於《人民文學》《北京文學》《中國作家》《詩刊》《光明日報》《人民日報》《文藝報》等報刊,併入選多種選本。已出版散文集《百年聽風》《大雁高歌》《喊魂》,小說集《侵蝕的天空》,詩集《手捧春天》等。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推介到牙買加、紐西蘭、法國等國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