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春園

遇春園

遇春園位於安徽懷遠縣常墳鎮,發端於元末明初,占地200多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遇春園
  • 地理位置:懷遠縣常墳鎮
  • 占地面積:200多畝
  • 景點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著名景點:三王墓
歷史沿革,榮譽,

歷史沿革

遇春園發端於元末明初,農民起義軍領袖之一的常遇春,胸懷大志,追隨朱元璋轉戰南北,百戰百勝,為推翻援朝殘酷統治,創建明朝立下赫赫戰功。朱元璋追封他與曾祖父、祖父、父親皆為平開王,並尊王制修建其祖墳。英雄故里便以常家墳傳名於今,遇春園也因之得名。
上世紀八十年代,此園由我國著名東方藝術史學家、藝術考古學家、詩人、中央美院教授常任俠倡建。經懷遠縣人民政府批准,常墳鎮按照城鎮規劃,首期工程分兩大部分:復修常遇春祖墓群與興建常遇春紀念館。園區坐落於常墳集鎮東部,依淮北大堤西側堤腳下呈南北走向,占地200多畝,融樓閣、石雕、荷塘、廣場為一體。居於園內的常遇春祖墓——三王墓,封土高4米,占地350平方米。畝區松柏蒼翠,墓道肅穆,明代3件石器與新雕碑碣列於墓前。複製的神道碑碑文,原文由明代大學士宋濂撰寫(原碑與墓前十數件明代石器,均毀於“文革”浩劫,所幸尚有數件明代石器埋於大堤內仍存)。園區存有追隨常遇春逐鹿中原的抗元戰將常榮、常聚等明初名人墓。置於園區入門處靈璧石園標,上書“遇春園”紅色魏碑體字,由常任俠教授題寫。常氏三王墓被縣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被省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園區內,於2001年5月竣工的常遇春紀念館,矗立於三王墓右側的荷塘邊,黃瓦粉牆,飛檐翹壁,古色古香。館匾由原省人大常委、省政協常委、省博物館副館長、著名書畫篆刻家、詩人常秀峰題寫。享堂面壁高懸常遇春巨幅畫像,是常秀峰於1999年花6個半月時間,仿明初宮廷畫師所繪真跡而臨摹(此明初畫像現珍藏於香港常秀峰住所,曾由常任俠請吳晗先生鑑定為明初宮廷畫是真跡。常秀峰曾臨摹一幅畫像,陳毅元帥欣然願題像贊,此像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立於享堂內的常遇春巨型木雕像,由湖北省著名雕塑藝術家鐫刻,明太祖朱元璋題賜“異姓真王,淮右一人”與清乾隆皇帝題“勇動風雲”御賜匾等文物、典籍均集於館。
遇春園遇春園

榮譽


遇春園不僅以歷史名勝著稱,更是“東方芭蕾”花鼓燈藝術的展演培訓治所。常墳鎮自古即是淮上出名的燈窩子,全國著名鼓手常春利,大鼓架子常和龍,燈歌手孫為章、常謙德,蘭花常麗華等藝人均飲譽省內外,常海棠等人曾受江澤民等中央領導接見。常墳花鼓燈老藝人於1953年進京獻藝。常墳區青年花鼓燈藝人為主參演的《花鼓燈鑼鼓》節目奪全國大獎,首開安徽花鼓燈獲獎先河。鎮少兒花鼓燈培訓,獲獎頗豐。今已成為省“雙百工程”示範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