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鍛銅技藝,蘇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美術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連雲港鍛銅技藝
- 類別:傳統美術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
歷史淵源
連雲港市是我國銅雕工藝品的主要產區之一,其歷史源遠流長。據考古佐證,1960年4月,大村遺址出土的銅鼎,是迄今為止江蘇境內所發現的最大銅鼎,把連雲港銅雕工藝追溯到5000年以前。 連雲港銅雕工藝品,始於商代末年,歷經各朝各代,一直延續至今,從未間斷。
文化特徵
品種分類大致有1、工藝品,如獸形銅器座、銅甬鐘等;2、祭祀品,如銅鼎;3、日用品,如銅甗(炊器)、銅匜(洗用器具)、銅盤(一種水器)、銅燈、銅鏡等;4、兵器,如銅矛、銅盾、銅劍、銅戈等;5、錢幣,如半兩銅錢等;6、度量衡,如法度詔銅量;7、兵器製作器,如銅弩機;8、生產器械,如銅罍(一種量酒器)。特別是唐代,海州飲馬池出土的雙鸞銅鏡(又稱葵花鏡),採用銀、錫、青銅合金製作,鏡面光潔可鑑,鏡背鑄製圖案綺麗繁縟,其用料和工藝的講究,顯示出盛唐時期雍容華貴的風貌。宋代,海州“西市界”居住的謝詠開的銅器作坊,製作的鎏金銅佛像、銅獸等,造型生動,工藝精湛,反映了當時金屬工藝的面貌。他撰著的《雕塑思索》一書,為後輩銅雕工藝留下了創作新經典,把民間藝術的審美品格推到一個更高、更寬、更有深度的境界。他的銅雕工藝,以其豐富多彩的造型、精巧別致的圖案和精湛嫻熟的製作技藝,形成了優秀的藝術傳統和獨特的民族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