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附六一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正傳》卷四引丹溪方。具有《古今名方》:瀉肝火,止胃痛之功效。主治①《醫學正傳》引丹溪方:胃脘痛甚,諸藥不效者;②《古今名方》:肝火旺盛所引起的胃脘劇痛,嘔吐酸水等。近代用於慢性胃炎,胃酸過多等症。
基本介紹
- 名稱:連附六一湯
- 出處:《醫學正傳》卷四引丹溪方
- 組成:黃連、附子
- 功用:《古今名方》:瀉肝火,止胃痛
- 主治:①《醫學正傳》引丹溪方:胃脘痛甚,諸藥不效者;②《古今名方》:肝火旺盛所引起的胃脘劇痛,嘔吐酸水等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加減化裁,附註,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連附六一姜棗群,胃有鬱熱胃痛甚,嘔吐酸水口中苦,清胃止痛制酸靈。
組成
黃連六錢,附子(炮,去皮臍)一錢。
用法用量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薑三片,大棗一個,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
功用
《古今名方》:瀉肝火,止胃痛。
主治
①《醫學正傳》引丹溪方:胃脘痛甚,諸藥不效者;②《古今名方》:肝火旺盛所引起的胃脘劇痛,嘔吐酸水等。
方義
本方中重用黃蓮清瀉肝胃之火為主,少佐附子辛熱,從熱藥反佐以制黃蓮之寒,且能止痛;生薑、大棗調中和胃。諸藥合用,共奏清瀉肝火、和胃止痛之功。
運用
本方以胃脘疼痛、吐酸口苦、舌紅苔黃為辨證要點。現代常用於治療慢性胃炎、胃酸過多、胃黏膜脫垂症等。
加減化裁
如胃痛較甚,加川楝子、延胡索;氣滯脹滿,加木香、枳殼、陳皮;泛吐酸水,加瓦楞子;納呆苔膩,加厚朴。
附註
本方改為丸劑,名“連附六一丸”(見《古今名方》)。
重要文獻摘要
《醫學指南捷徑六書》:“連附六一湯,治胃脘痛甚,一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