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環綿掌

連環綿掌

連環綿掌是中國拳術之一,簡稱綿掌。手法以掌為主,運轉舒展如綿,動作連而不斷,掌法運行成環。勁力要求內蓄剛勁,外現綿柔,爆發時如迅雷不及掩耳。明代威繼光《紀效新書》中之《拳經捷要篇》載,“呂紅八下雖則末及綿張短打”其中“綿張”即綿掌。連環綿掌分四折、八手、三十六招,它按照擒拿、格鬥的要訣編成,招招進手,必有所獲。因此,連環綿掌練成後,重點在於散手實踐,由於綿掌本身手法、身法、步法豐富,可以演變出許多散手招數。綿掌注重身手合一、以意領先的原則,練起來務求氣沉丹田,進則如猛虎撲食、退則如乳燕歸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連環綿掌
  • 類別:中國拳術
  • 書籍記載:《紀效新書》
  • 流傳地:河北、河南一帶
歷史淵源,風格特點,基本理論,練功方法,

歷史淵源

連環綿掌的起源無文字可考,清末傳於河北省河間縣羅姓家族中,後來逐漸傳入城市。近年來,綿掌主要流傳於河北、河南一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列為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
山西省文水縣孝子渠村人左昌德,是連環綿掌的名家,生於清嘉慶十三年(1809年)由於他排行第二,以拳把式聞名“南七北六省”,人們送他個綽號叫左二把。左公自幼隨父習武,身材魁偉,力氣過人,十七歲隨父到北京西華門外經營車軸生意。時有河北省滄州人外號叫長眉老道的張德茂,(其外祖父張景和人稱神拳教習康熙間名拳師)願收他為徒,早晚苦練連環綿掌,一練就是八看,武功已到爐火純青的程度,經長眉道人張德茂介紹到蘇州開設玉永鏢局,第二年改為昌隆鏢局。從此,左二把開始了保鏢生涯,走遍大江南北,歷三十餘載,其間左子安民,左孫秉信都跟隨他習武保鏢。時山西省靈石縣壇鎮村的續仁政慕名拜左為師,隨左孫一同習武保鏢:山西省平遙縣南良莊人王正卿亦著名鏢師,因失鏢找左十把幫忙,遂成八拜之交,正卿比左大五
連環綿掌
連環綿掌
歲,王為兄,左為弟。他們經常砌武功,相互交流。正卿也練綿掌、彈腿等。左也黨大槍信拳等。至今北京有左家腿、王家槍之說。同治年間左棄鏢局生涯歸返山西文水故里,教拳為生。山西省文水、汾陽縣、交城縣、靈石縣、平遙縣、孝義等縣都有習練此拳者,左氏名震鄉里。 主要傳人靈石縣有續仁政、平遙有王政卿、文水縣左子左安民、左孫左秉信。後續仁政傳靈石張家成。王正卿傳來平遙趙珍、龐永康、張育人等。左秉信傳文水縣李毓秀、汾陽縣李永柱等。李毓秀在民國二十看(1931年)曾參加山西省打擂比武,名揚晉中一帶為左氏綿掌諸弟子中最佼佼者。嚴玉清10歲拜山西省呂梁市著名拳師劉理鎖學練綿掌,1985年又從師呂梁市人民醫院外科醫師任天山自幼練習綿掌、六路彈腿,後向山西省太原市著名拳師趙植老師學練大悲拳。現任山西大悲拳推廣站站長。

風格特點

連環綿掌分3路;

連環綿掌
以一路綿掌為基礎, 二路、 三路是一路的發展與變化。另有“連環拳” 3路;一、二路又稱二郎拳,特點是內柔外剛,以爆發勁為主;三路又稱白猿拳,介於綿掌與二郎拳之間,是剛柔兼備、拳腳並重的拳路。器械練習有刀、槍、棍、劍,風格與綿掌一致。綿掌的器械以槍法為主, 保持了一整套傳統練習方法, 如 “ 抖大桿子”、“劃大桿子”、扎大槍(一百單八槍)、對戰大槍、花槍、對花槍等。尤其是六路“連環大槍”和“小六合槍”, 既可作為基礎訓練單練, 又可按套路中的“招式”對練。 “十三太保功”是連環綿掌的基本功,分蹲式、站式、臥式3段,共 13個動作,要求外形動作與內體運氣相統一,不僅可以強筋壯骨,為進一步提高打下基礎,並具有氣功特點,對慢性疾病有良好的醫治效果。連環綿掌的起源無文字可考,清末傳於河北省河間縣羅姓家族中,後來逐漸傳入城市。近年來,綿掌主要流傳於河北、河南一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列為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

基本理論

1、八合論:連環綿掌要求身與心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背與肩合、肩與肘合、肘與手合、手與腳合。並要求鼻尖、手尖、腳尖之三尖對照。

連環綿掌
2、拳禪一體論:禪者、梵語“靜慮”的意思,即現在說的氣功,據已故老拳師李毓秀講:“練拳先要練氣、氣功乃始終之則,神功為造詣之精,終以參慣禪機。”氣功是功夫的極軌,只有在練好氣功的基礎上,武功才能亦剛亦柔,變化無窮。因此,練習綿掌,應從練習氣功入手,才能使周身之筋骨靈活、堅實、氣血隨呼吸循環貫注、如欲運氣於指尖、臂、胸肋、腰腎之間,意之所動氣即赴之。
拳譜:
1、起著虎步迎面拳,坐山一拳斜門掌,卷鞭迭肘翻通天,左右卷鞭往前竄;
2、刁手劈砸穿心拳,翻身金龍合口式,穿心剪手宣肘起,通天挎打十字腿;
3、轉身擦拳斜門掌,刁手批拳左右掌,坐馬一拳卷鞭串,刁手批砸穿心掌;
4、斜身辟人最難防,偷步抓肩掛麵掌,勾襠一腿敵人惱,抓肩定肘掛麵掌,卷鞭磞手劈拳勢,穿心一掌身立轉;
5、刁手墊膝攔腰砍,墊膝腰砍左右翻,刁手蓋肘翻通天,左右卷鞭往前穿;
6、刁手劈拳身立轉,身斜蓋肘定扠拳,斜行鷂步擦掌勢,前手一勢宣肘前,抹眉卷鞭劈拳勢,穿心定步一勢完。

練功方法

1、站樁:有調身、調息、調心之要求。站樁調身以馬步為先,又名站步。苟能於馬步練的好,則氣貫田,強若不倒翁。站樁調息,即專練呼吸之法以增氣力,呼吸肺為氣之府,氣乃力之君;站樁調心,大凡人體之氣血,行於虛,滯於實,如胡思亂想,氣必凝結障害,久之則成病。
2、踢木樁:以意領氣,以氣領力,踹踢地上埋設之木樁或樹木,久之腿堅如鐵石。
3、踢彈腿:六路彈腿、左家十路彈腿是訓練腿功之基本方法。主要有踢、蹬、跺、鉤、踐、踹、擺、撲、掛等。
步法訓練

連環綿掌
子母綿掌步法主要有蛇形步與鷂子穿林。蛇形步既是套路練習的基礎功法,也是技擊的基本手法。用時可以從里門上步,也可以從外門上步近身。而鷂子穿林則主要著重於技擊,用於躲閃後的外門上步進身。因此,這兩種步法是子母綿掌的基本功法。招法再妙,也需步法為先,步不進則手自徒然。若步法趕上,足踩中門,“箍住對方”,必令其根節受制,不攻自破,何需手法!正所謂“手到腳不到,打人定不妙;手到腳亦到,打人如割草”。
一、蛇形步
(一)預備勢:自然站立,雙足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雙眼平視正前方,收頷頂頭,舌頂上齶,口微閉,呼吸自然,平心靜氣。
(二)步型:以左勢為例。身體左轉,右足不動,左足以足跟為軸左轉90度,左足尖對左前方;右足橫置。兩足跟相距約一足半,兩足心微凹,以趾抓地。成丁字步。雙手自然上提,左上臂貼左肋,左前臂水平。左手成上挑掌,即五指自然分開,拇指伸直,其餘四指微屈,掌心微凹,五指略上挑,以掌外緣對左前方。右手搭於左上臂,右前臂水平,右上臂自然貼於胸肋。
身體下蹲,雙腿微屈,前正後橫,勁含兩腿,保持彈性。但不可過屈,過則成蹲勢,行動僵滯;也不可挺直,直則行動不靈活。前腿小腿要垂直,襠部微開。胸部微含,勁蓄於身,意守丹田。重心落於兩腿之間,不可偏重,此為雙重,可相機而變,利於前後移動,隨高就低,便於技擊。而重心落於前腿則極易俯跌,落於後腿則邁步不靈。上身斜對左前方,減小對敵面積,易於防守。目視左前方,舌頂上齶,谷道內提。右蛇行步與左式要領相同,惟方向相反。
要求:1.三尖相對:鼻尖、左手尖、左足尖要正對,即縱向位於同一平面。2.前不露手,後不露肘:左手尖不超過左足尖,左肘尖不超過左膝尖。3.內三合、外三合:內三合為心與意合、意與氣合、筋與骨合;外三合為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
(三)步法:以左蛇形步為例。左足先上步,右足再上一大步,然後左足再跟步,成右蛇形步。右足進步為順步,左足跟上則為橫足。上步時,以前足帶動後足,以後足內側用力催動前足。
配合步法,右手返於左肘下變為陽掌(掌心向上),隨上步再翻為立掌推出;左手變為陽掌,左前臂隨上步自然內旋收回,搭於右上臂,左手變成後手。然後再由右式變為左式。如此連續上步,即為蛇形步。
練蛇形步時,手不離肘,肘不離手;手動步動,手停步停,而基本姿勢不變。身隨步手而動,轉體要活,且整體一致,有“身若機器”之神意。要求手從肘底出,一來前手裹動範圍大,利於防守;二來身體能靈活轉動。
足不可離地過高,古時以一鞋底高為準,即今之1厘米。高則出現空當,易被對方趁機拿足制根。上步時平足而進,足尖要先落地,上步快且穩。
(四)轉身(以直線練法的左式蛇形步轉身為例)
1.直接轉身:原地自然右轉身180度,以兩足跟為軸,雙足分別右轉90度,變為右足正對右前方,左足橫向,兩腿姿勢不變。同時,右手返於左肋下成陽掌,隨轉身划過身前,右前臂內旋,右手成立掌。左掌變為陽掌,左前臂水平邊內旋邊划過身前,左手自然搭於右上臂。前後手足相互轉化而成返身之勢。
2.抽左上右、抽右上左法:以左蛇形步返身抽左上右法為例,即抽回左手左腿,然後上右手右腿。抽一步,上一步,跟半步,完成返身動作。
具體方法如下:左腿後撤一步,同時左轉身180度,左手向下從身前划過,再向上收回胸前;隨即上右步,右手而搭於右上臂。右腿上步,右手隨之從身前划過,再提起變為蛇形步手型。左腿要迅速跟步。返身後,變成右蛇形步。由右式轉身與左式同理,惟方向相反。
(五)練習要點
1.手不離肘、肘不離手:練蛇形步時,手不離肘、肘不離手,即左手從右肘底出,右手從左肘底出,雙手互動,擴大雙手攻守範圍。
2。手不離口、口不離手:上步從另一手虎口上出手,兩手上下相滾,陰陽相反,進出緊湊,防守嚴密。同時起手從中,取意用中。
3。三尖相對:鼻尖、手尖、足尖三尖要對齊,如俗語云“三尖須正。三尖不正,取不了勝”。
4.內外三合:練習步法須明內外三合。練時要手足協調,周身一致,六合一體,手眼身法步相配合。
5.四肢微屈:練時兩腿彎屈,前正後斜,勁含兩腿,保持彈性,便於蓄勁邁步。雙臂微屈,勁含雙手,可以隨意而發。
6.勁力內含,蓄勢待發:步法練習也要求心與意合、氣與力合。但勁力內含,不可外露,更不可全部發出。練習時要求含胸拔背,蓄勢待發,深藏不露。要求身活步靈,步法迅捷,手法連綿不絕,而非發力顯威。否則步法遲鈍,有失“綿掌”本意。
7.總體要求:平時練時以練步法為主,不練站樁,要求步法輕、靈、活、快。是要輕,身要活,行動如同狸貓行。邁步輕靈,要有“起如風,落如釘”之勢。轉體要活,以求“進門變相”。側身對前,整體一致,一動俱動,一停俱停,手眼身法步與呼吸協調配合,內外三合一體。
二、鷂子穿林
鷂子穿林步的練法有一點法、兩點法、三點法、四點法、五點法,乃至亂點步法,具體方法要視個人及場地情況靈活採用。練者當細心揣磨此幾種練法,融會貫通,練時有樁,再練無樁;練至至熟,心中有樁。一點法筆者名之為鷂子歸巢,兩點法名之為鷂子入林雙展翅,三點法名為三環套月,四點法名為四象或四門斗,五點法名為鷂子人林五宮步。
鷂子入林步法歌:魚游曲藻悟人林,活步上靠步法精;言寸莫忘身勁步,串步緊逼不過三;七拳用根力無窮,可打可隨君意;若於走法妙更多,群敵之中任意行;任他巨力隨時攻,讓過來勢攻其側;陰陽暗合在此步,日久功深入化境。鷂子人林練法歌:鷂子入林,抽左上右,抽右上左,返身返手。以樁為界,取意成林,穿行其間,向形取意。一點乳鷂還巢,兩樁鷂子人林雙展翅,三點三環套月,四點位列四象,五點分屬五宮。多則不限,隨意亂走,其效更佳。一點抽—卜法,繞轉用返法,抽繞穿插任意行,行步五宮練身形。
五宮樁為界,間隙小可盈身,間距緊迫三步,串步趕並,取意搭手成功。問隙愈小,身轉愈活,小至側身,方為到家。行步靈活,步法取人,手為封閉,七星用身,肩與胯合,內外皆行。遠腿近手曲進肘,此用便為貼身靠。
(一)預備勢:參見蛇形步。
(二)步型:基本姿勢與蛇形步相同。以右式為例,身體右轉,左足不動;右足右轉90度,正對右前方;左足橫向,兩足跟相距約一足半,足心微凹,以趾抓地,成丁字步。雙腿彎屈,含胸拔背。不同之處是雙手隨身動而翻轉。右手外翻變為前手,成自然掌,斜向指地,掌背、掌心朝向兩側,指尖不超過腳尖,肘不超過膝尖。右臂微屈,手與足合,肘與膝齊。左手外翻提起變為後手,屈臂貼身,前臂略平。左手成自然掌,四指斜向下,掌心、掌背朝向兩側,置於中庭穴處(圖3)。左式與右式同理,惟方向相反。
(三)步法:此處以有樁為例。實際練時,樁則可有可無,但心中一定要有樁,且為動樁。
1.一點法:此步法為圍繞一點(即一樁)轉的步法,走圈可大可小,靈活掌握。練時有兩種步法,分述如下。
(1)抽左上右、抽右上左:以鷂子穿林步左勢站在樁一側(圖4)。左足向左後方撤步,左手不動,右足不動(圖5)。然後再向樁的另一側上右足右手,左足跟步,成鷂子穿林右勢(圖6),此為抽左上右法。同理也可抽右上左,由鷂子穿林有勢變為左勢。可左右勢:互換,反覆練習,但樁要始終位於身體外側。
(2)返身返手:以右式蛇形步轉身為例(圖6)。原地左轉身180度,雙足以足跟為軸,同時左轉90度,變為左足正對左前方,右足橫向,兩腿姿勢不變(圖7)。同時,左臂稍展並外旋,隨轉身划過身前,左手變為自然掌斜向指地;右手提起收回變為後手,屈臂貼身,前臂略乎,右手成自然掌,四指斜向下,置於中庭穴處。此為鷂子穿林左勢。
(3)綜合練習:實際練習時,要綜合抽上:法與返身返手兩法進行練習,行走路線可以逆時針或順時針旋轉。練至純熟,隨意而動,圍繞一點,走成一圈。
(4)練習要點:身手合一,抽左上右,抽右上左,返身返手,手足協調。動作連貫,一氣呵成,轉身迅捷,手足相隨,內外三合不易其矩。身法圓活不滯,步法靈活自如,身活步靈,運轉隨意。身成蛇形,內含六合,用於技擊,則為六合取人。其它要領與蛇形步相同。

連環綿掌
2.兩點法:兩點法為圍繞兩點(樁)進行練習的走步法,即圍繞兩點走“∞”形圈(圖8)。
(1)練法:以鷂子人林勢站刁:樁——側,再圍繞兩點繞“∞”形圈。在位於兩樁之間、“∞”形交叉處附近,前後手位置自然互換,前手收回,後手微展,手與足合,而步不停。手在走動中隨身而轉,左右勢互變。練時不論走到何處,樁要始終位於身體外側。練習圈數、時間視具體情況而定。
(2)練習要點:練習時,要注意腳的扣擺方向,兩足外擺內扣,相互配合,樁間間隙愈小,擺扣幅度越大。練時務必身活步靈,腳步扣擺自如,身體扭轉活順,靈活多變,整體一致,協調自然。
(3)五點法:鷂子穿林也可用三點法、四點法、五點法,甚至多點練習。一點法至五點法是為方便初學者,熟練後隨意即可。可以綜合一點法、二點法的走轉法,隨意組合,任意而行,或圍繞不規則、不定數之點旋轉。但在實際練習時,由於場地受限,最多以五點法為宜,名為鷂子入林五宮步(圖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