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城下村隸屬於營盤鎮連城村委會,屬於山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連城下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22℃,年降水量780毫米
- 人口數量:713人
連城下自然村一般指本詞條
連城下村隸屬於營盤鎮連城村委會,屬於山區。
白石村位於福建省連城縣曲溪鄉境內,面積11平方公里,全村人口258人,52戶,轄3個自然村,3個村民小組。地理位置 白石村海拔1100米,位於世界4A級梅花山保護區美麗的將軍山麓腳下,村子面積11平方公里,全村人口258人,52戶,轄3個自然村,3個村民小組,村子建在兩座小山崗上,三面梯田環抱,遠遠觀望像一個張開的...
林塘村系林坊鄉區內行政村之一,位於連城縣西部、省道204線從本村西面穿過、鄉道接204線為本村主要通道,交通及為便利,距鄉政府1公里,距縣城3公里。村東面與林聯村相接壤,西面與上寨村交界相距9公里,南與塘丘村相鄰,北距橫坑村2公里,現全村人口1043人,265戶統一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歷史人文 林塘村...
連城縣北團鎮羅王村位於北團鎮中部,西接江園村,東接許坊村,地處連城縣北部河谷盆地,距鎮政府所在地4公里,耕地920畝,山林5000畝;轄5個自然村(分別是:江背、新人坪、岩前壟、村里 、下里家 )和8個村民小組,共272戶、1015人。主要以水稻、地瓜、檳榔芋、毛豆、花生、生薑、白鴨、生豬等畜禽養殖、...
富坪村是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下轄村,村落面積10平方公里,轄4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共332戶、1297人。村況簡介 連城縣北團鎮富坪村位於204省道公路沿線,距集鎮所在地1.5公里,以卓氏和沈氏為主。村落面積10平方公里,轄4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共332戶、1297人。主要經濟作物是種植烤菸、地瓜、小米椒等...
山龍村是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北團鎮下轄村,位於204省道公路沿線。 村情村況 山龍村,距縣城16公里,北面與四堡鄉黃坑村交界,全村居住所在地三面群山懷抱,交通便利,距鎮政府所在地3公里。村落積,轄2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共139戶、507人;主要經濟作物是種植烤菸、地瓜、小米椒等。山龍村是連城縣革命基...
山下村是福建省連城縣北團鎮下轄村。山下村位於連城縣北團鎮政府所在地,北團鎮是“中國唯一藥用鴨”連城白鴨的原產地和主要產地,白鴨產業是山下村當地農民增收致富,推進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之一。村情 山下村系北團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2公里,是全鎮經濟貿易中心,其農貿市場是周邊十三鄉商貿集散地;有耕地...
下余村位於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姑田鎮東北部,東與永安市小陶鎮接壤。該村距離鎮30公里,村民全部姓余,明朝初,餘三十郎由永安荊山遷至上坪定居,為上余、下余兩村余氏始祖,已有600餘年歷史。新中國成立時隸屬於長較鄉。1952年9月由上余、下余組建余門鄉。1954年10月獨自組建余門鄉。1956年3月由上余、下...
福建省連城縣宣和鎮 境內,下轄6個自然村,全村人口約1100人。該村位於 連城縣宣和鎮 西部,屬於老革命基點村,毗鄰朋口文坊村,距319國道2km。村情概況 黃沙村由上、中、下黃沙自然村、馬屋塅自然村、烏石下自然村、葫蘆科自然村組成。全村地形狹長、山林廣闊;從村口到村尾約4.3km,共有耕地980畝,山林116...
合作化時期,建有下莊高級社。1958年,成立下莊大隊,屬崇仁縣秋溪公社。1968年,為崇仁縣秋溪公社大升大隊。1969年,劃入臨川縣管轄。1973年,復立下莊大隊,屬臨川縣連城公社。1984年8月,下莊大隊更名為下莊村。榮譽稱號 2016年7月22日,下莊村入選第六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
1984年,改名為下堡村民委員會,有萬堂、鄧屋、坎兜、周屋、藻洋、新莊、松溪、石厚等8個自然村,總面積25215畝,林地面積19381畝,耕地2237畝,果樹面積329畝,19個村民小組,650戶,3010人,是姑田主要產糧區之一,1995年糧食1714噸,個私經濟較為發達。縣、鎮企業建在下堡村有連城縣山峰水電廠、東方家具廠...
全村有耕地面積756畝,山林面積5000多畝,轄3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共135戶、658人;主要以種植烤菸、地瓜為主。地理環境 連城縣北團鎮石豐村是個遠離污染的美麗山村,這裡河水清、空氣新、環境美,是宜居之地。石豐村位於北團鎮第一高峰雞筌山腳下,距北團鎮區3公里,縣道660線從村穿插而過。石豐村距北團...
中華民國時期,歸崇仁縣第二區秋溪鄉管轄。1949年,屬崇仁縣二區連城鄉(候昌等6個自然村屬秋溪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屬崇仁縣二區,劃分有連城下城,舍頭3個鄉(部分自然村屬圓石鄉和馬嶺鄉)。1958年,屬崇仁縣秋溪公社。1961年,成立連城公社和大橋公社。1968年,併入秋溪公社。1969年,隨秋溪公社...
大坪村是連城縣種植紅心地瓜主要產之一,村內所有田地每年都耕種紅心地瓜,收成後加工成紅心地瓜乾。連城紅心地瓜乾是一種獨具閩西地方特色的土特名產,居“閩西八大幹”之首,清代作為貢品,譽稱“金薯片”。現全村80%的家庭都有加工作坊,加工綠色、環保、無污染的地瓜干係列產品,產品暢銷全國各地,遠銷東南亞各國...
當地菸草部門積極在溪尾村建設煙水配套工程,讓排水渠貫穿整片田塊,實現了旱能澆、澇能排、渠相連,提高了煙田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溪尾村推行“菸葉+紅薯”、“菸葉+水稻”輪作模式,讓土地得到充分休養。商業 溪尾村近北團鎮政府所在地,有供銷合作社及一批個體工商戶。文化 照料儲蓄社 連城縣北團鎮溪尾村20...
上余村位於該縣姑田鎮北端,與永安市羅坊鄉相鄰,西與塘前鄉毗鄰,距離鎮政府25公里。村民都姓余。村情概況 發展歷史 上余村位於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姑田鎮北端,與永安市羅坊鄉相鄰,西與塘前鄉毗鄰。距離鎮25公里。村民都姓余。南宋初,餘十三郎由永安荊山遷至上坪定居,至今已800餘年。1950年6月隸屬於長較...
1961年6月,上杭南陽公社東南大隊的林國山、上羅地、高屋坑、熱火坑、溫坊等5個自然村劃入連城。1963年5月,上杭劃入剛4年零2個月的桃園村2個生產隊,回歸上杭縣管轄。1988—1991年,全縣共有蓮峰鎮、姑田鎮、廟前鎮,文川鄉、四堡鄉、北團鄉、羅坊鄉、塘前鄉、宣和鄉、文亨鄉、李屋鄉、曲溪鄉、賴源鄉...
全村人口750人,漢族750人,全村姓氏共有3個(以姓氏筆劃為序):馬、鄒、羅。人口最多是姓羅。張地井是一個特別的行政村。一個自然村一個姓,張地井自然村姓羅、小坑自然村姓馬、潦前自然村姓鄒。風俗 正月十三至正月十五 張地井自然村游燈籠。可惜傳到2010年而從此消失。風味土特 白鶩鴨 :連城白鶩鴨被...
下江村位於北團鎮東,與三明市清流縣李家鄉、連城縣揭樂鄉接壤,村落面積2.5平方公里,轄3個自然村、14個村民小組,共326戶、1500多人。下江村距鎮區6公里,距連城縣城15公里。簡介 下江村位於北團鎮東,與三明市清流縣李家鄉、連城縣揭樂鄉接壤,村落面積2.5平方公里,轄3個自然村、14個村民小組,共...